从阎崇年被打想到了于丹T恤衫事件
从阎崇年被打想到了于丹T恤衫事件天行健
阎崇年被打事件的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有些人认为这是民族主义思潮的产物,但也有些人认为这是文化霸权的后果。西洋楼主人在搜狐“煮酒论史”上贴出了题为“从阎崇年被打事件谈中国的学术霸权”一文,是这种意见的代表。他说:
学术领域存在不同见解,有所争议本是在正常不过的了,一切都可以大家坐下来心平气和的讨论,摆事实,讲道理,你说你的理,我讲我的理,大家共同探讨、共同学习,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为何会搞成了这样,变成了直接动粗的武力冲突?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在我们时下的国内学术界,根本是“不允许”进行我上面所说的那种你说你的理我讲我的理的学术争论的,之所以给“不允许”加上引号,是因为这种“不允许”并不是有关方面明确的表达态度,而是通过事实和行为来实现的,换言之,这种不允许反对意见并不是通过明确的宣布不许反对者说话,而是通过在事实上剥夺反对者发表反对意见的机会来实现的,最终造成的是学术界只能普遍的听到一种声音,而反对声音则被压制的相当微弱,甚至于就是根本听不到。
以央视《百家讲坛》为例,自开播以来固然制作了大量知识性、学术性非常高的节目,起到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在另一方面,不少作品混淆了历史与现实的界限,模糊历史真实和现实需要的关系,以片面的娱乐心态甚至是被严重歪曲的一面之词去诠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确也引起了相当部分观众的强烈反对和不满,以阎崇年先生为例,他的明清历史确实讲的不错,可他某些对清明王朝以及帝王的歌功颂德的观点实在令人难以容忍,并且他演讲水平越高对历史的错误讲解危害越大,越容易使不明就里的人认为历史便是主讲人说的如此,所以针对百家讲坛节目若干主讲人的反对意见就从未间断过,很多来自民间的反对声音想方设法的通过多种渠道表达到《百家讲坛》的质疑和反对。但《百家讲坛》依然固我,根本听不见或者是完全不屑于听取一些人的意见,讲座接二连三地开,主讲人的书照样的卖,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更不要谈在节目中引进民间的不同意见或者进行公开辩论了,好像《百家讲坛》只是“一言堂”,一个普及权威观点的讲坛,专家和教授等主讲人所说的都是不容置疑的金科玉律,普通观众只有侧耳倾听和照搬照用资格。
笔者非常同意西洋楼主人的观点,对他的真知灼见表示钦佩。从阎崇年被打事件,使我很自然的想到了于丹的T恤衫事件。一年多以前,当于丹签售她的“心灵鸡汤”时,“世纪婴儿”亮出了T恤衫,上面写着“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的字样,以表示抗议。古语曰:“物不得其平则鸣。”如果所有的学术观点、不同的声音,都能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争论,都能平等的发表出去,那么“世纪婴儿”也好,那个打人的青年也好,他们会出此下策吗?尽管“十博士”、“世纪婴儿”等出了一些书来批判于丹,但比较央视和国内主要媒体的最强音来,他们的声音终究是微不足道的。一个是高分贝的大喇叭,一个是蚊牤的嗡嗡之声,二者怎能相比?
在强大的学术霸权的背景下,于丹牛得很,对于所有人的批评,她只是轻描淡写地以“不介意”三个字来回应。什么叫“不介意”?就是不在乎。你说你的,我只当耳旁风,短短的三个字,表示了她的傲慢,她对批评者的蔑视,以及对公众的不负责任。
学者对于自己书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对公众有所交代。人家批评的对,你应当改正错误,消除影响;批评的不对,就应该据理辨争,以正视听。仅仅说出“不介意”三个字是什么态度?当然,除此之外,于丹还引用过庄子的话说:“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整个社会都赞扬我,我也不会更加积极;整个社会都对我非议,我也不会更加消沉。)一个“不介意”,一个“举世皆非之而不加沮”,这有多么牛!一副学术霸权的嘴脸,跃然纸上!
于丹走红了,书卖出几百万册了,马不停蹄的到处赶场赚钱了,有的地方以行政的手段规定她的书为干部学习课本了,“学术超女”、“著名学者”的光环罩在头上了,而批评她的人,什么“世纪婴儿”、“十博士”也都知难而退,销声匿迹了;现在只有我这八十多岁的老人还在网上坚持着批于丹,但在学术霸权的大背景下,我的孤独无助可想而知。
于丹的事就这样了结了吗?于丹对广大群众的误导就可以不闻不问了吗?要知道几百万册“问题鸡汤”仍然在全国流传,这总是一个大问题。
“于无声处听惊雷”,有一股被压抑的能量在淤积着,总有一天,类似阎崇年被打事件还是会发生的,只是表现形式或者有所不同,但那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学术霸权逼出来的不够理智而又不难理解的行为。当然,我不赞成打人,也不赞成亮出T恤衫的抗争方式,我只是从因果关系的角度做这样的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主化进程的发展,学术、言论也应该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学术霸权应该逐渐淡化,“一言堂”应该为“多言堂”所取代,因而我建议:
第一、 应该创造条件使学术上的不同声音能够顺利的发表出去,真正形成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媒体、网络、出版社对学术上的不同声音给予平等的发表、播放、报道、出版的机会。
第二、 央视的“百家讲坛”应该成为百家争鸣的阵地,而不是打造为“一言堂”,应该把与阎崇年、于丹及其他主讲人持不同观点的人也请上来,让他们在相同的平台上争鸣。你们不是很想提高收视率吗,在现在百家讲坛收视率不太理想的情况下,这或许是一个提高收视率的好办法。
第三、 央视也可以另开辟一个百家争鸣栏目,让持有不同学术观点的人上去宣讲,地方台也可以设置这样一个栏目,在学术观点上不妨和央视对垒。这样可以使学术空气更活跃,更利于学术的发展和国人认知水平的提高。2800多年以前周厉王时期,一个叫邵公的大臣就说过下面的一段话: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难道我们现代人的智慧还不如将近3000年以前的老祖宗吗? :lol :Q :L :victory: :victory: 擦肩而过。 不太同意这观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