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家园's Archiver

八子 发表于 2011-9-19 17:47

创业成功案例

创业成功案例
创业是每一个人的梦想,每一个人都渴望拥有属于自己事业。因为创业的风险小,收益快,而且投资要求也不是很高,然而,在这片创业者的梦想天地里,很多人却遭受了创业的“滑铁”虽然创业者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都不是很成功,甚至很惨,其实创业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创业前没有深思熟虑、市场分析和定位不准等等,创业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经验不足的问题。所以创业的确是需要有经验积累的。下面从中国吃网餐饮加盟 <[url]http://jm.6eat.com[/url]>中为大家转载一些创业成功案例:
如何选择项目?
对资金有限的创业者建议可以从这样几方面考虑自己的行业选择:
(一)选择所需投资不多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即都市型工业)如服装、食品加工、印刷包装、工艺品、电子仪器等。
(二)选择为某些大企业进行另配件加工的行业,既可保证产品销售,又可节省投资。
(三)选择信息、咨询、广告等服务行业。
(四)选择维修、快递、家政、清洗、保健等便民、利民服务行业。
(五)选择开餐厅、面店、小百货店、文具店等餐饮业、商业。
(六)选择加盟连锁经营。
创业成功案例:

案例1:
“曲线救国”
谈到商业谋略,梁伯强是最令人敬佩的一个。梁伯强想做指甲钳,在国内却找不到过硬的技术,找来找去,他发现韩国人在这方面行,技术好。可是韩国人一向抠门,对自己的技术看得很严。公开向韩国人讨要技术肯定不行,出钱买人家也未必肯卖。为了从韩国人那里偷师学艺,梁伯强想了一个“曲线救国”的办法。第一步,他先想办法成为韩国人的代理商,为其在中国内地批发销售指甲钳。这样既建立了自己的指甲钳销售网络,又取得了韩国人的信任。第二步,在取得韩国人的信任后,梁伯强便开始找借口,说韩国人的货这不行哪不行,质量不过关,产品老崩口,天天找韩国人的麻烦,把自高自大的韩国人气得不行。最后为了证明自己的产品质量过关,韩国人竟在一怒之下,将产品生产材料和工艺流程都告诉了他。梁伯强一听大喜过望,立刻自己开打,“非常小器•圣雅伦”于是呼啸出山,一亮相就获得满堂彩。
梁伯强偷艺的故事,不禁让人想起华人第一首富李嘉诚。李嘉诚当年未发迹时,为了获得塑料花的生产工艺,也曾到意大利演了这么一出。看来,财富强人有时在财富智慧上也是惊人相似。

案例2:
创业需要胆量,需要冒险
《福布斯》中国富豪孙广信在没有发迹前,只是在乌鲁木齐做一些拼缝之类的小生意。这样的小生意人在商业传统悠久的乌鲁木齐多得是。孙广信发家于做酒楼。秋季的一天,孙听到有一家专做粤菜的广东酒楼的老板因为欠债跑掉了。孙广信跑到那里一看,嗯,这个酒楼不错,地理位置好,门面也不赖,行,可以做,是个机会。当时就借了67万元把这个广东酒楼盘了下来,又从广东请来好厨子,进了活海鲜,鱼、虾、鳖、蟹,还有活蛇。此前孙广信从来没有做过餐饮业,新疆人又吃惯了牛羊肉,对生猛海鲜不感兴趣,感兴趣的人也不敢轻易下箸。头4个月亏了17万元,亏得孙广信眼睛发直。他坚持了下来,通过猛打广告猛优惠,将客源提了上来。孙广信从酒店里赚到了钱。中国的酒楼多得是,赚钱的老板都不少,为什么现在只有孙广信出名呢?因为孙广信没事就在酒楼里观察他的顾客,琢磨他的顾客。有一回,一个客人一下定了一桌5000元的酒席,把孙广信吓了一跳。在当时5000元可不是一个小数。他一琢磨,什么人这样有钱,出手这样阔绰?一打听,原来是做石油的。再一打听,乖乖,了不得,原来做石油这么肥,这么来钱呢。孙广信就开始转行做石油。后来孙广信成了《福布斯》中国富豪。孙广信现在做的事是西气东输。连国家都要掂量再三感觉头痛的工程,他都敢做,而且有资本做得起。

案例3:
共同分享铸就大业
若干年前,记者曾在中关村采访过一位创业者。这位创业者当时在中关村做产品供求信息。当时,中关村做一行的人还很少,因而这位创业者的收入可观,很短时间内就买了车,买了房,但是对自己的员工却很抠门,能少给一分,绝不多给一分,他说这叫低成本运作。现在七八年过去了,这位创业者的公司已经搬了几次家,但总是改不了小门脸那种寒酸的模样,员工也总是那么寥寥几个,而且不断地更换。中关村竞争激烈,每天都会有很多人的创业梦化为泡影。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位创业者仍然存在,仍然在中关村坚持,自有他的成功之处。但是,与和他差不多时间起步,做同样行业,而且是白手起家的郭凡生相比,他就差得远了。现在郭凡生的年产值早已过亿,在现代化的写字楼里拥有了上千平方米的办公面积,在全国各地还有数十家分公司。郭凡生也早就成了千万富翁。
郭凡生和这位创业者的区别,就在于懂得与众人分享。慧聪是1991年创立的,1992年慧聪的章程里已经写入了劳动股份制的内容。学经济出身的郭凡生这样解释他的劳动股份制:“我们规定,慧聪公司的任何人分红不得超过企业总额的10%,董事分红不得超过企业总额的30%。当时我在公司占有50%的股份,整个董事占有的股份在70%以上,有20%是准备股,但是连续8年,慧聪是把70%以上的现金分红分给了公司那些不持股的职工,而我们这些董事规定得很清楚,谁离开公司,本金退还,不许持股。所以我们这些董事又都是公司总裁、副总裁,参与的也是知识分红。慧聪早在1992年初创的时候,就确立了按知识分配为主的分配方式。”据说郭凡生第一次给员工分红的时候,有一位员工一下分到了3000多块钱。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3000元可是一笔大钱。这位员工以为公司搞错了,不相信世界上竟然会有“这样大方的老板”,拿到钱后连夜跑掉了。
郭凡生对中关村的企业和中国的高科技企业为什么做不大也有一番高论。“中关村企业有100万利润就分裂,有200万利润就打架,为什么做不大呢?就在于这个公司只有一个老板,老板拿走绝对的利益,而这个公司又不是靠老板的资本来推动发展的,当它的主体变为知识推动的时候,企业就要不断地分裂,所以中关村的企业做不大,中国的高技术企业做不大。”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有个需要层次理论,说人按层次一共有五种需要,第一是生存需要,第二是安全需要,第三是社交需要,第四是尊重需要,第五是自我实现需要。这五种需要具体到企业环境里,具体到公司员工身上,就是需要老板与员工共同分享。当老板舍得付出,舍得与员工分享,员工的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就从老板这里都得到了满足。员工出于感激,同时也因为害怕失去眼前所获得的一切,就会产生“自我实现的需要”,通过自我实现,为老板做更多的事,赚更多的钱,做更大的贡献,回报老板。这样就构成了一个企业的正向循环、良性循环。这应该是马斯洛理论在企业层面的恰当解释。
当周枫成功地完成婷美“惊险的一跳”后,当初坚定不移地跟随着他的员工现在可享福了。不但是这些员工,现在婷美所有的员工都在分享着周枫和婷美的成功。如今在周枫的公司里,120多名员工光小汽车就有96辆。这些小汽车都是公司作为奖励送给员工的。周枫规定,凡在公司工作满3年的员工,就送给小汽车一辆,百平米住房一套。现在周枫又买了28套“部长级”住房,每套150平方米。周枫规定,在公司工作满5年以上的员工,可以得到这些住房。
周枫这样解释自己的成功:我觉得我成功的因素里面有这样一条,就是我能够做到与人分享。周枫当然也有他的“小九九”。他说:我现在研究很多案例,比如三株、太阳神等等企业是怎么成的,怎么倒的。他们成功以后员工和主要干部都是什么样的福利待遇。我们中国有个现象,就是一个新兴的行业一旦做火了以后,紧接着就会分岔。好像只要做了一个给老板个人带来暴富机会的产品,之后这个企业很快就会销声匿迹,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现象。比如说一个口服液,做火了以后,紧接着就会出现很多很多同样的口服液,你想一想,做这些口服液的人都是从哪儿来的呢?都是从原来的公司里派生出来的。这里面有高薪挖墙角的原因,更多是老板自身的原因。老板挣钱了,副总们会想,老板挣了,看看我自己的钱,还是没有涨多少。那好,我宁愿不拿你这5000多块钱的月工资了,我也不出去给别人干,因为给别人干,我可能还是拿那点工资。我自己办一个公司,几个人单独拉出去也做这个,因为别的不会做,我就仿照你来做。一旦做成了,我也就成了百万富翁了。所以这样不断地派生,今天果茶大战,明天保暖内衣大战,还有各种的保健品大战,基本上都是这样,但是你看我做的生意,基本上后面没有跟进的人跟着搅和。婷美为什么能够一花独秀?原因在于我们有一支凝聚力特别强的队伍。对公司员工来说,如果这个企业事业发展了,他还拿他那几千块钱月薪的话,他是会有想法的。但如果他一年可以拿个30万元、40万元的话,他就会考虑,自己现在出去做老板,冒那个风险,还不如在这儿做。这种比较经济学,决定了你一下就把他5年的时间拴死了,以后你只要巩固住,甭说5年,有两年你的品牌就出来了。别人再跟你做同样的东西竞争,你靠品牌已经压死了他。所以说,一个企业家要懂得与他人分享,真心分享,公平分配利益。这样做了以后,你这种坦诚,一个窝头大家掰着吃的那种诚恳,会产生很强的凝聚力。其实这样做,同时也保护了自己,比如分出岔以后,你就要用更大的广告量去抵消对方的竞争。现在像我这样,每年的广告量就减下来不少,无形中还是保护了你自己的利益。
周枫如此精明,如此会算帐,怪不得他做一样东西火一样东西呢。而且只要是他做过的东西,都做到了全国第一。做生意的人都会算帐,只不过有些人算得是大帐,有些人算得是小帐。商业法则:算大帐的人做大生意,做大生意人;算小帐的人永远只能做小生意,做小生意人。
分享不仅仅限于企业或团队内部,对创业者来说,对外部的分享有时候同样重要。王江民不管什么时候,对他的生意伙伴都是一句话:有钱大家赚。而正泰集团的成长历史,有人说就是修鞋匠南存辉不断股权分流的历史。在南存辉的发家史上,曾经进行过4次大规模的股权分流,从最初持股100%,到后来只持有正泰股权的28%,每一次当南存辉将自己的股权稀释,将自己的股权拿出来,分流到别人口袋里去的时候,都伴随着企业的高速成长。但是南存辉觉得自己并没有吃亏,因为蛋糕做大了,自己的相对收益虽然少了,但是绝对收益却大大地提高了。

成功关键:重在把握趋势
谁先洞悉先机,谁就引领市场。对于市场从来就不缺少商机,关键就在于创业者如何去把握。
创业需要胆量,需要冒险。冒险精神是创业家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创业毕竟不是赌博。创业家的冒险,迥异于冒进。创业成功案例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