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家园's Archiver

xxichsh 发表于 2012-6-15 14:57

文化力与科学发展

所谓文化力,我的理解是,首先它应该是代表一个社会、团体或组织中顺应历史发展的、进步的和积极向上的,并且被广泛认同的思想观念;它不同于党派政见和宗教信仰,在社会、团体或组织中,这些观念既可积极倡导,又是约定俗成,最终成为引领人们的行为向科学进步发展的无形动力,使人们下意识或不约而同地遵从。归根结底,文化力离不开人的思想意识和精神情感。文化力的最终结果还会反映在人和组织乃至社会的行为上。
我在《中外企业文化》杂志2011年第四期发表了一篇题为《商道人生坐标——之绿色情怀》[URL=http://www.99809.com/]管理咨询[/URL]的短文,它的深层含义就是探讨文化力问题。其中,我结合自己的人生感悟、从商经历,以及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各种现象的观察,总结出一个尚不成熟的理论模型,即“商道人生坐标”。其基本概念是,一个从商之人从步入商海到走向成功,必须经历“生”、“业”、“情”三个阶段,也就是从残酷竞争的“红海”中为生存拼搏阶段,到寻求“蓝海”建立事业和积累财富阶段,最后上升到为科学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而献身的最高境界。(详情请见本刊2011第四期P.18-21。)只有那些从生存拼搏开始就立志高远,在追求事业和财富时不忘科学发展使命的有“情”人,才能达到商道人生的最高层次,这才是从商之人真正的成功。也就是说,作为企业领导,都应明白这个道理,人是社会进步的第一要素,而且人的精神、思想、理念是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包括企业文化的决定性要素。所以,讨论文化力,必须包括人与人以外的各种关系:人与组织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发展的关系。这是文化和哲学的共同命题。一个社会、一个组织或企业文化力的源泉就在于此。
在自然界,所有植物和动物的进化发展,遵循的是自然界的“丛林法则”。他还是一个社会学、政治学概念,指的是,在法治不健全的社会,或专制社会,人际关系、个人和组织关系都遵循弱肉强食的规则,武力成为生死存亡的决定性力量。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人们同样把商业竞争用“丛林法则”来比喻。如尔虞我诈、不择手段,商场如战场等等。同样,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为了生存,不以意志为转移地遵从“丛林法则”。
然而,人类历史已经发展到,人权、平等、法制、和谐发展、和平共处等新的社会发展观,与自古以来就把弱肉强食视作是天经地义的强权政治、以强凌弱等原始发展观并存的时代。因此,对“丛林法则”也有了新的解释。那就是,丛林中不仅只有血腥的弱肉强食,互利互惠也是“丛林法则”的重要一面,生态平衡与和谐共存也是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一观点是“商道人生坐标”理论模型的亮点。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