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家园's Archiver

stone233f 发表于 2012-7-26 16:10

《说木叶》导学

【导思】找出本文波及到的诗句,并懂得其意思。
    【导读】1、“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
    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形成了一个精美而惆怅的意境,胜利地点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情,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 《湘夫人》是写湘君与湘夫人相约但终极未能相见的故事。这一句,刻画出一幅秋风微吹、湖泊清泛,万木叶落的秋天丹青,有着俏丽凄婉、如梦如幻的意境。
    袅袅:形容大风吹拂。洞庭:洞庭湖。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即秋风微微吹拂,洞庭湖水微波泛动,湖畔枯黄的树叶随风摇落
    2、“木叶下, 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陆厥《临江王节士歌》
    树叶落下来了,江水波澜相连,秋天的月光照在水面上,云彩在山顶上一动也不动。
    以“木叶”、“江波”、“月浦”、“云山”等风物组成一幅 气候宽阔、气韵凄清的秋景图。 如斯秋景, 即令人联想到楚辞《湘夫人》中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寂寥意境,又令人生发出“萧瑟兮草木摇 落而变衰”的悲凉意绪。这般“秋思不可裁”,有如缕缕秋风袭上心来,更何 况秋露凝衣,更添多少分凄凉!
    3、“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谢庄《月赋》
    洞庭湖的湖面开始有了波浪,于是树叶就开端匆匆脱落了。这是指秋天来了,一些该有的做作反应都开始呈现了。 始:开始 微:慢慢、有一些
    4、“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王褒《渡河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悼念跟羁旅他乡的感叹。诗歌开头两句用“因物兴感”的手段来引出对江南故国的遥远思念。黄河边上的“木叶”在秋风中纷纭飘落,想来此时此刻,那浩大的秋风也同样吹拂着江南的洞庭湖水……“还、似”二字把诗人的缅怀之情极其委婉地抒发出来了。
    5、“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屈原《橘颂》
    译文: 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该地的水土。
    赞扬橘树之美。“颂”是一种诗体,取义于《诗经》“风、雅、颂”之“颂”。屈原奇妙地捉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惯,应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的精力、品德接洽起来,给予热闹的夸奖。借物抒志,以物写人,既沟通物我,又融汇古今,由此造出了清人林云铭所赞赏的“看来两段中句句是颂橘,句句不是颂橘。”
    6、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奇树:犹言美树。 华:同花。 滋:繁盛也。
    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烘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分外郁郁葱葱。
    7、“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萧纲《折杨柳》)
    叶子太密了,鸟飞起来就不便利;风假如吹得轻些,那么叶子就不会那么快落下来了。
    8、“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陶渊明《拟古》
    意思是云间之月皎洁晶莹,绿叶丛中繁花似锦,诚然无比美妙,但月盈必亏,花开必落,本日虽是花好月圆,但未几之后又当如何呢?
    9、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南朝梁•柳恽《捣衣》
    亭皋:水边平地。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捣衣不是洗衣,而是制衣前捶捣衣料使之平软的工序
    译文:水边平地上的树叶,纷纷飘落;陇首山头上的秋云,飘飞在空中。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是喜闻乐见的写景佳句。“皋亭”指水边平川,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陇首”即垅头,暗指北方边塞之地。“木叶下”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木叶”即枯黄的落叶。上句实写思妇捣衣时面前之景,下句是设想之景。表白了思妇无奈及时将寒衣送给远人的呻吟之情。
    10、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玄月寒玷催木叶,十年征戌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沈?期《古意》
    诗写的是一位少妇怀念久戍边塞未归的丈夫 。深秋九月的捣衣声,催落树上枯叶;丈夫守边十年,她昼夜怀想着辽阳。
    11、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巨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羽觞。唐•杜甫《登高》
    [译]无边无涯的林木,树叶萧萧飘落;无限无尽的长江,江水滚滚而来。
    [赏析]这两句诗作于夔州,写登高所见的江天秋色。夔州滨临长江,江流在此进入瞿塘
    峡,峡口多风,暮秋时更是天高风急。诗人登高仰望,只见无边无涯的林木落叶萧萧而下,滚滚而来的长江奔流不息。雄壮、寥阔而又肃杀、凋落的景象,使诗人更加觉得太空浩茫,岁月长久。联想到本人年华已逝,壮志未酬,心境何等落寞,何等悲壮!全联对工整,气韵流利,加上“萧萧”“滚滚”两组叠字的对用,读来声调铿锵,气概奔放,前人称它为“古今独步”之作,实非过誉。
    12、 凌晨发陇西,日暮飞狐谷。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雾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
    君去欲何之?错落间原陆。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吴均《答柳恽》
    “秋月照层岭”四句想象柳恽旅途中的气象与阅历,极言其风霜雾露之苦。秋月照在层层的高岭之上,令人感到凄清而幽冷,寒风吹拂着高高的树木,枯黄的树叶纷纷飘零。“扫”字下得极有力,使人想见寒风阵阵,木叶尽脱的景象,渲染出了边地秋天的萧杀气氛。因为是夜行,所以说雾露侵湿了衣衫,经由一夜的旅途颠顿,至天气黎明时候,关山才在晨光中露出了它峥嵘的面孔,仿佛在督促着行人快快前去。这里的“月”、“风”、“雾露”等天象与“层岭”、“高木”、“关山”等景物结合起来构成了索莫而壮阔的画面,“侵衣”、“催轴”则将人装点其中,一幅“关山行旅图”宛然在目,柳恽旅途的艰险与辽远于此可见。
    13、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野田黄雀行》 曹植
    译文 :高高的树木可怜时常受到暴风的吹袭,安静的海面被吹得不住地波浪迭起。宝剑虽利却不在我的手掌之中,无支援之力而结交良多友人又有何必?你不看见竹篱上面那可怜的黄雀,为躲避凶恶的鹞却又撞进了网里。张设罗网的人见到黄雀是如许欢乐,少年见到挣扎的黄雀不禁心生怜悯。拔出利剑对着罗网使劲挑去,黄雀才得以飞离那受难之地。振展双翅直飞上苍莽的高空,获救的黄雀又飞来向少年表现谢意。
    鉴赏:此诗选自本集卷六,以下两首同。史载,建安二十四年 (219),曹操借故杀了曹植心腹杨修,次年曹丕继位。又杀了曹植知友丁氏兄弟。曹植身处动辄得咎的逆境,无力救助友人,深感愤忿,心坎非常苦楚,只能写诗寓意。他苦于手中无权柄,故而在诗中塑造了一位“拔剑捎罗网”、救命无辜者的少年侠士,借以表达自己的心曲。此诗开始,诗人以“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的意象渲染出浓烈的悲剧氛围,隐喻当时政治局势的险恶;而少年拔剑捎网的形象则寄寓着诗人冲决罗网、一试本领的热切欲望。
    14、《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 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diàn)枕,容我醉时眠。
    [评析]周邦彦任溧水县令,本篇为此间所作,词中通过凭栏远望,描写初夏风景,抒发倦于宦游生活的政治潦倒之情。上片写景,察看细致,体物精微;下片以社燕自比,感慨身世飘零,行踪无定的生活。是周邦彦羁旅行役之词中的名篇,颇受后人推许。本词先后化用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人的诗,联合眼前之实景,胸中之真情,运典入化,了无痕迹,丰硕了词的内容含量,增强了表示力。“风老莺雏”三句是初夏美景,可喜。“地卑山近”两句略点,稍见可忧。此一顿挫。“人静乌鸢自乐”三句又写美景,可喜。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人静”二句文意又一顿转,写溧水县人家闲静乌鸦自乐,人鸟协调颇有忘机之趣;小桥外还有新涨绿水在浅滩上急流激溅。一静一动,写出溧水县环境淳幽之美。此词抒情天然,但顿挫波折,显示出内在感情的丰盛庞杂性。用风华清丽的景物与孤寂凄凉的心情相交织映衬,乐与哀相融合,快慰与苦恼相陪衬,对照相映,构成一种转折抑扬的艺术作风。
    15、[南唐]吴均《青溪小姑歌》:“日暮风吹,叶落依枝。 赤忱寸意,愁君未知。”
    注:相传蒋子文妹妹未嫁而逝世,旧有“开门白水,侧近桥梁。小姑所居,独处无郎”句。此为薄情女子假托的怀人之作。 青溪:水名,在今南京市,发祥于钟山。 小姑:汉秣陵尉蒋子文的第三个妹妹。
    16、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①。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②
    [解释] ①分(fèn):情义。蔡家亲:也做霍家亲。晋羊祜为蔡邕外孙,这里借指两家是表亲。 ②见宿:留下住宿。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因表弟卢纶到家访问有感而作。首句是写作者悲凉的境遇:年迈茕居荒原,近无四邻,伶丁无依,生涯贫苦。“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一联写景抒怀,把一位穷愁潦倒的白头白叟的形象描绘得很饱满。后两句写对表弟到来的感谢,这是写“喜”,但喜中仍有悲。喜的是由于自己被贬沉溺,亲人还来看望,天然苦海无边;但自己的处境不佳,又感到对不起亲人,所以仍感辛酸愧疚。全诗语言朴素,语调消沉悲切,实在感人。
    17、《美女篇》曹植
    美女妖且闲,采桑岔路间。柔条纷徐徐,落叶何翩翩。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明珠交贵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荣,长啸气若兰。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断安。
    才子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世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赏析:《美女篇》是乐府歌辞,属《杂曲歌。齐瑟行》, 以开头二安为题。这首诗以美女盛年不嫁,隐喻诗人自己有才干而没有发挥的机遇,感慨怀才不遇好汉无用武之地。这首诗通篇用比,比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伎俩,《诗经》、《楚词》多用之。《美女篇》以绝代丽人比方有幻想有抱负的志士,以美女不嫁,比喻志士的怀才不遇。含蓄委婉,象征深长。实在美女所喻之志士就是曹植自己。所以,[url=http://www.huaiyun23.com]www.huaiyun23.com[/url],清人王尧衢说:“子建求自试而不见用,如美女之不见售,故认为比。”(《古唐诗合解》卷三)
    这首诗语言富丽、精炼,描述过细、活泼,塑造了一个漂亮而又娴静的姑娘,写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清代叶燮推为“汉魏压卷”,并且说:“《美女篇》意致幽眇,蕴藉隽永,音节韵度皆有自然姿势,层层摇曳而出,使人不可好像端倪,固是空千古绝作。”毫不是偶尔的。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