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家园's Archiver

wodeai 发表于 2012-10-15 15:48

新概念英语四册的课堂风采

记得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宋老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Look at the contents , how do you feel about the passages in  NCE4 ?”班上一个小女孩回答说,“Boring.”的确,新概念四册教材中的文章没有新概念二册教材中文章的短小易懂,也没有新概念三册教材中故事的跌宕起伏,它所拥有的是各个学科的应用文、议论文,有的文章就连看它的中文翻译都要长时间进行深入理解,可见它的passages显然是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细细琢磨的,琢磨它的遣词造句,琢磨它的思想内涵。所以在新概念四册这本书中,它真正的体现了我们学习英语目的(此仅为个人观点)——交流,一种是生活的交流,另一种是思想的交流。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当我们还未接触像新概念四册教材中学术性的文章时,我们学习英语是为了达到生活上交流的目的。我们希望自己在接待外国友人时能够自如地与他们交谈,谈在北京生活的乐趣,谈谈各自校园的故事;我们希望自己到国外时能融入Native American的谈话中,想涂抹掉国家间的界限;我们希望自己看原版小说时像看母语小说时那样的激情澎湃,一行接一行一页接一页,心潮难落……或许可以说,这种“生活的交流”是我们每当学一门外语最直接的目标,就是能够达到一个文明人最浅层的意识——简单的生活。
  但直到某个时刻,我们才想追逐下一个目标——像他们一样思考。
  当翻到China Daily的Economy版面,翻到Comment版面;当看到TIME的封面标题Election2012;当看到一本书上写着诱人的题目Plato(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那时,我们才会真正意识到仅学会“生活的交流”是多么的浅显,学习语言更真实地的其实是为了与大家的著作、演讲无需“翻译”这种介质的接触,触摸到世界学科最前沿的温热。因为我们如今还不得不承认,最别致的学术灵魂大部分是在西方迸发的。那时,文章将会更为晦涩难懂,我们也许会感谢新概念四册为我们铺了隐形的语言砖,尽管相比之下新概念四册显得幼嫩一些。
  对我来说,这一暑假学习新概念四册是个很偶然的选择,本来选择的是新东方的综合能力训练,但由于各种时间原因,转到了新概念四册班,这也是个幸运吧。遇到了宋利辉老师,听他在课堂上对文章内容的层层解析,句式的讲解,语法的巩固,词汇的扩充,愈发感到学习语言的乐趣与辛苦。虽然说语言的提升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但这几天通过跟晦涩的文章的亲切接触,受到宋老师扩充式课堂(我是这么认为的)的洗礼,感觉自己对英语以及英语学习的理解更深了一步。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语言学习更不是短期就能得心应手的,它需要的是个人的努力,师长的激励,与信仰的引力。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