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知识大全[加精]
我们平时常常会为了电脑的小毛病或故障总会上网搜索资料或者发帖求助,为了方便大伙收集参考资料,特花了点收集整理编辑了这个大杂汇帖子,,内容从软件涵盖到硬件,基本囊括了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的常见小知识...从BIOS到显卡,到主板,到系统的错误代码,再到进程,以及系统的常见故障的排除和系统优化等等.为了方便大伙浏览特别在一楼建立了个总目录,每个分类都标出了所在的楼数...嫌内容冗长的虫友们可以各取所需,参考阅读..请大家多多支持喔.....第一页:
(1楼) 总目录
(2楼)《BIOS报警声意义》
(3、4楼)《BIOS自检与开机故障相关问题》
(5楼)《计算机几个常见指标的意义》
(6楼)《显卡GPU参数和比较[转译]》
(7楼)《显示卡常见故障全面解决》
(8楼)《显示器经典故障以及处理办法》
第二页:
(9、10楼)《主板代码大全》
(11楼)《黑屏故障》
(12楼)《WindowsXP操作系统进程 》
(13、14楼)《[续]一般程序进程)》
(15楼)《网页恶意代码的手工处理》
(16楼)《电脑重启故障》
(17、18楼)《光驱常见故障》
(19楼)《显示器抖动的原因》
第三页:
(20楼)《硬盘坏道的发现与修复》
(21楼)《不能正常关机的处理办法》
(22楼)《WinXP非法操作详解》
(23楼)《键盘常见故障》
(24楼)《提高电脑启动速度》
(25楼)《Verifying DMI Pool Data》
(26、27楼)《大硬盘支持和使用》
(28楼)《疑难BIOS设置》
(29、30楼)《KT600、NF2、865PE主板BUG》
第四页
(31楼)《显卡及显示器故障处理技巧》
接续
BIOS报警声意义Award BIOS
1短:系统正常启动。恭喜,你的机器没有任何问题。
2短:常规错误,请进入CMOS Setup,重新设置不正确的选项。
1长1短:内存或主板出错。换一条内存试试,若还是不行,只好更换 主板。
1长2短:显示器或显示卡错误。
1长3短:键盘控制器错误。检查主板。
1长9短:主板 Flash RAM或EPROM错误,BIOS损坏。换块Flash RAM试 试。
不断地响(长声):内存条未插紧或损坏。重插内存条,若还是不行, 只有更换一条内存。
不停地响:电源、显示器未和显示卡连接好。检查一下所有的插头。
重复短响:电源有问题。
无声音无显示:电源有问题。
AMI BIOS
1短:内存刷新失败。更换内存条。
2短:内存ECC较验错误。在 CMOS Setup中将内存关于ECC校验的选项 设为Disabled就可以解决,不过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更换一条内存。
3短:系统基本内存(第1个64kB)检查失败。换内存。
4短:系统时钟出错。
5短:中央处理器(CPU)错误。
6短:键盘控制器错误。
7短:系统实模式错误,不能切换到保护模式。
8短:显示内存错误。显示内存有问题,更换显卡试试。
9短:ROM BIOS检验和错误。
1长3短:内存错误。内存损坏,更换即可。
1长8短:显示测试错误。显示器数据线没插好或显示卡没插牢
POENIX的BIOS报警声(以前的老板上有许多POENIX的)
1短 系统启动正常
1短1短1短 系统加电初始化失败
1短1短2短 主板错误
1短1短3短 CMOS或电池失效
1短1短4短 ROM BIOS校验错误
1短2短1短 系统时钟错误
1短2短2短 DMA初始化失败
1短2短3短 DMA页寄存器错误
1短3短1短 RAM刷新错误
1短3短2短 基本内存错误
1短3短3短 基本内存错误
1短4短1短 基本内存地址线错误
1短4短2短 基本内存校验错误
1短4短3短 EISA时序器错误
1短4短4短 EISA NMI口错误
2短1短1短 前64K基本内存错误
3短1短1短 DMA寄存器错误
3短1短2短 主DMA寄存器错误
3短1短3短 主中断处理寄存器错误
3短1短4短 从中断处理寄存器错误
3短2短4短 键盘控制器错误
3短1短3短 主中断处理寄存器错误
3短4短2短 显示错误
3短4短3短 时钟错误
4短2短2短 关机错误
4短2短3短 A20门错误
4短2短4短 保护模式中断错误
4短3短1短 内存错误
4短3短3短 时钟2错误
4短3短4短 时钟错误
4短4短1短 串行口错误
4短4短2短 并行口错误
4短4短3短 数字协处理器错误
BIOS自检与开机故障相关问题
接续
BIOS自检与开机故障相关问题(原文:2004-03-25 耗子 BIOS维修网)
什么是POST上电自检?
POST上电自检:是微机接通电源后,系统进行的一个自我检查的例行程序。这个过程通常称为POST上电自检(Power On Self Test)。对系统的几乎所有的硬件进行检测。
POST是如何进行自检测的?
主板在接通电源后,系统首先由(Power On Self Test,上电自检)程序来对内部各个设备进行检查。在我们按下起动键(电源开关)时,系统的控制权就交由BIOS来完成,由于此时电压还不稳定,主板控制芯片组会向CPU发出并保持一个RESET(重置)信号,让CPU初始化,同时等待电源发出的POWER GOOD信号(电源准备好信号)。当电源开始稳定供电后(当然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也只是短暂的瞬间),芯片组便撤去RESET信号(如果是手动按下计算机面板上的Reset按钮来重启机器,那么松开该按钮时芯片组就会撤去RESET信号),CPU马上就从地址FFFF0H处开始执行指令,这个地址在系统BIOS的地址范围内,无论是Award BIOS还是AMI BIOS,放在这里的只是一条跳转指令,跳到系统BIOS中真正的启动代码处。系统BIOS的启动代码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进行POST(Power On Self Test,加电自检),由于电脑的硬件设备很多(包括存储器、中断、扩展卡),因此要检测这些设备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这一过程是逐一进行的,BIOS厂商对每一个设备都给出了一个检测代码(称为POST CODE即开机自我检测代码),在对某个设置进行检测时,首先将对应的POST CODE写入80H(地址)诊断端口,当该设备检测通过,则接着送另一个设置的POST CODE,对此设置进行测试。如果某个设备测试没有通过,则此POST CODE会在80H处保留下来,检测程序也会中止,并根据已定的报警声进行报警(BIOS厂商对报警声也分别作了定义,不同的设置出现故障,其报警声也是不同的,我们可以根据报警声的不同,分辨出故障所在。
POST自检是按什么顺序进行检测的?
POST自检测过程大致为:加电-CPU-ROM-BIOS-System Clock-DMA-64KB RAM-IRQ-显卡等。检测显卡以前的过程称过关键部件测试,如果关键部件有问题,计算机会处于挂起状态,习惯上称为核心故障。另一类故障称为非关键性故障,检测完显卡后,计算机将对64KB以上内存、I/O口、软硬盘驱动器、键盘、即插即用设备、CMOS设置等进行检测,并在屏幕上显示各种信息和出错报告。在正常情况下,POST过程进行得非常快,我们几乎无法感觉到这个过程。
POST自检测代码含义是什么?
当系统检测到相应的错误时,会以两种方式进行报告,即在屏幕上显示出错信息或以报警声响次数的方式来指出检测到的故障。
CMOS battery failed(CMOS 电池失效)。
原因:说明CMOS 电池的电力已经不足,请更换新的电池。
CMOS check sum error-Defaults loaded(CMOS 执行全部检查时发现错误,因此载入预设的系统设定值)。
原因:通常发生这种状况都是因为电池电力不足所造成,所以不妨先换个电池试试看。如果问题依然存在的话,那就说明 CMOS RAM 可能有问题,最好送回原厂处理。
Display switch is set incorrectly(显示开关配置错误)。
原因:较旧型的主板上有跳线可设定显示器为单色或彩色,而这个错误提示表示主板上的设定和 BIOS 里的设定不一致,重新设定即可。
Press ESC to skip memory test(内存检查,可按ESC键跳过)。
原因:如果在 BIOS 内并没有设定快速加电自检的话,那么开机就会执行内存的测试,如果你不想等待,可按 ESC 键跳过或到 BIOS 内开启 Quick Power On Self Test。
HARD DISK initializing【Please wait a moment...】(硬盘正在初始化 请等待片刻)。
原因:这种问题在较新的硬盘上根本看不到。但在较旧的硬盘上,其启动较慢,所以就会出现这个问题。
HARD DISK INSTALL FAILURE (硬盘安装失败)。
原因:硬盘的电源线、数据线可能未接好或者硬盘跳线不当出错误 ( 例如一根数据线上的两个硬盘都设为 Master 或 Slave。)
Secondary slave hard fail (检测从盘失败)。
原因:1 CMOS 设置不当(例如没有从盘但在CMOS里设有从盘) 2 硬盘的电源线、数据线可能未接好或者硬盘跳线设置不当。
Hard disk(s) diagnosis fail (执行硬盘诊断时发生错误)。
原因:这通常代表硬盘本身的故障。你可以先把硬盘接到另一台电脑上试一下,如果问题一样,那只好送修了。
Floppy Disk(s) fail 或 Floppy Disk(s) fail(80) 或Floppy Disk(s) fail(40)(无法驱动软驱)。
原因:软驱的排线是否接错或松脱?电源线有没有接好?如果这些都没问题,那买个新的吧。
Keyboard error or no keyboard present(键盘错误或者未接键盘)
原因:键盘连接线是否插好?连接线是否损坏?
Memory test fail (内存检测失败)
原因:通常是因为内存不兼容或故障所导致。
Override enable-Defaults loaded ( 当前CMOS设定无法启动系统,载入 BIOS 预设值以启动系统)。
原因:可能是你在BIOS内的设定并不适合你的电脑( 像你的内存只能跑100MHz但你让它跑133MHz ),这时进入 BIOS 设定重新调整即可。
Press TAB to show POST screen (按 TAB 键 可以切换屏幕显示)
原因:有一些 OEM 厂商会以自己设计的显示画面来取代 BIOS 预设的开机显示画面,而此提示就是要告诉使用者可以按TAB来把厂商的自定义画面和BIOS预设的开机画面进行切换。
Resuming from disk,Press TAB to show POST screen(从硬盘恢复开机,按TAB显示开机自检画面)。
原因:某些主板的BIOS 提供了 Suspend to disk(挂起到硬盘)的功能,当使用者以 Suspend to disk 的方式来关机时,那么在下次开机时就会显示此提示消息。
BIOS ROM checksum error-System halted(BIOS 程序代码在进行总和检查 ( checksum ) 时发现错误,因此无法开机)
原因:遇到这种问题通常是因为 BIOS 程序代码更新不完全所造成的,解决办法重新刷写烧坏主板 BIOS。
HARD DISK initizlizing 【Please wait a moment...】(正在对硬盘做起始化 ( Initizlize ) 动作)
原因:这种讯息在较新的硬盘上根本看不到。但在较旧型的硬盘上,其动作因为较慢,所以就会看到这个讯息。
POST自检响铃次数是如何定义的?
POST上电自检还会通过报警声响次数的方式来指出检测到的故障。但需要注意:由于目前主板BIOS类型大致可分为AWARD公司、AMI公司、PHOENIX公司(AWARD已与PHOENIX合并),因此不同类型的BIOS,其自检响铃次数所定义的自检错误是不一致的,因此一定要分清。
POST自检发现错误后如何提示?
POST自检如发现有错误,将按两种情况处理:对于严重故障(致命性故障)则停机,此时由于各种初始化操作还没完成,不能给出任何提示或信号;对于非严重故障则给出提示或声音报警信号(以上介绍),等待用户处理。通过BIOS自检功能(POST自检),我们就可以方便的侦测出主板的故障所在,以便正确的解决。
如我们按下电源键后,只有电源指示灯亮,电脑屏幕没有任何反映,也没有报警声;那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又应如何解决呢?
屏幕没有显示,也没有报警声,我们就无法从POST自检功能得到相应的信息;大家都知道,计算机是一个复杂而且精密的产品组合,因此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可能都无法启动机器(我们主要谈硬件方面)。因此,如出现黑屏,无报警声响的故障现象,我们就应根据电脑的启动过程来分析问题所在了。
电脑的启动过程是什么?
我们在按下启动键时,首先启动的应是电源(因为如果没有电源供电,那么主板上所有的配件都是无法工作的)。但是为了保证安全使用,电源部分采取了一系列安全保护措施;因此开关电源从起振到稳定之间会有一段时间的延迟,等待各组电压都稳定下来后,电源各部分会输出一个检测信号,这个信号为高电平时表示该部分电压正常,这些部分包括输入电压和各组输出电压。这些信号总和的结果就是一个POWER GOOD信号(也称为POWER OK或PWR OK信号);如果主板接受不到这个信号,那么时钟芯片会持续向CPU发送复位(RESET)信号(与我们按下RESER键相当),CPU就不会工作。
当CPU接受到正常的POWER GOOD信号,主板和CPU就启动了吗?其实主板此时,还要根据CPU的VID0-VID3引脚的定义组合,将CPU所提供的VID0-VID3信号送到电源管理模块的相应的端口;如果主板BIOS具有可设定CPU电压的功能,主板会按时设定的电压与VID的对应关系产生新的VID信号并送到电源管理模块芯片,电源管理模块将根据设定并通过DAC电压将其转换为基准电压,再经过场效应管轮流导通和关闭,将能量通过电感线圈送到CPU,最后再经过调节电路使用输出电压与设定电压值相当。
由于CPU还要根据自己所需要的频率,通过IC总线来检测主板频率发生器所设置的频率是否支持;因为电脑要进行正确的数据传送以及正常的运行,没有时钟信号是不行的,时钟信号在电路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同步;因为在数据传送过程中,对时序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不出差错。时钟信号首先设定了一个基准,我们可以用它来确定其它信号的宽度,另外时钟信号能够保证收发数据双方的同步。对于CPU而言,时钟信号作为基准,CPU内部的所有信号处理都要以它作为标尺,这样它就确定CPU指令的执行速度;如CPU本身的频率无法适应频率发生器所提供的高频率,也是无法正常工作的。因此只有当接受到POWER GOOD信号,和相应的得到CPU工作的电压时以及相应的时钟频率后,CPU才能正常的工作,也就是开始执行BIOS程序。
如何判断、解决故障所在?
因为如接受不到POWER GOOD信号,系统就一直处理RESET(复位)循环中,因此主板也就无法启动,相应的其它硬件,如显卡也无法工作,显示器由于接受不到显卡传出的信号,因此也就没有显示,一直处于待机状态。此时,我们应检测电源,不要以为电源灯亮,就表明电正常,因为只要有一路信号有故障(该部分电路不正常或还未稳定),输入出的POWER GOOD信号都为低电平,即表示电源部分有故障或还未进入稳定状状;虽然电源指示灯亮,但由于主板接受不到正常的POWER GOOD信号,也无法启动。我们检测电源的方法是,使用可正常工作的电源测试。如电源为ATX型我们可用导线将13与14脚短接,如电源风扇能正常运行,则表明电源是完好的,则故障应在主板上。
更换正常电源后,如系统还是没有工作的显象,应按以上主板启动过程,测试CPU的电源管理模块和频率发生器。但由于我们不可能有完善的设备来测试主板上的电源和频率模块(大多数电脑爱好者不可能有此类设置,和具有相应的检测能力)。因此我们对此还要采用排除法,即在其它正常主板上测试CPU。测试排除CPU的故障外,还应检测主板频率设置问题。电脑爱好者为使用或测试CPU的超频能力,会通过调整主板外频的方式(目前CPU已经锁频,只能设置外频,而无法设置倍频),来调高CPU的工作频率。如果CPU无法适应高工作频率,虽然电源供电正常,主板也是无法启动的。
排除了其它硬件的问题,为会么系统仍不可启动?
如果硬件一切正常(经测试),那么在POST上电自检测后,CPU会从地址FFFF0H处开始执行指令,这个地址在系统BIOS的地址范围内,无论是Award BIOS还是AMI BIOS,放在这里的只是一条跳转指令,跳到系统BIOS中真正的启动代码处。由于BIOS是连接操作系统和硬件之间的桥梁,为计算机提供最低级的、最直接的硬件控制,计算机的原始操作都是依照固化在BIOS里的内容(指令)来完成的。因此如BIOS文件破坏或BIOS芯片损坏,都会直接的影响主板的启动。
如何判断BIOS已经损坏?
判断BIOS是否正常比较困难,因为如没有编程器等测试工具;是无法通过感官来判断BIOS文件或芯片是否正常的,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只有寻找维修商来解决了。
如果屏幕显示BIOS ROM checksum error-System halted(BIOS 程序代码在进行总和检查 ( checksum ) 时发现错误)的提示时,应是读取BIOS时,校验总和出错,因此无法启机器。这种问题通常是因为 BIOS 程序代码更新不完全所造成的,解决办法重新刷写烧坏主板 BIOS。
接续
什么是BIOS checksum校验总和?Checksum(校验总和)是在数据处理和数据通信领域中一个简单易行的完整性控制方法。通过一系列算术或逻辑操作将数据的所有字节组合起来,得到一个校验和值。以后可以通过相同的方法计算出校验和值并与上次计算出的值进行比较。若相等,说明数据没有改变;若不等,说明数据已经被修改了。
其它使系统无法启动的原因?
通常情况下在调入BIOS后,对电脑开启时的检测、初始化系统设备、装入操作系统并调度操作系统向硬件发出的指令都是由BIOS来完成的,而且一些硬件检测也可通过POST自检来显示工作是否正常,是否一些开机前的问题都可解决了。其实不然,因为在CPU调入BIOS后,但还需要检测640K基本内存以及各插槽的中断;虽然如内存错误POST可以通过报警声来提示我们,但如内存内部损坏或短路,会造成主板局部短路,还是不能启动机器的;因此对于系统无显示、无报警声的处理,除了基本上排除方式外,还需要平时的经验积累。
由于超频,机器无法启动,应如何解决?
对于超频无法启动机器,清除频率设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清除CMOS设置(针对可在CMOS中设置CPU工作频率的方式);只要在主板上找到CMOS清除跳线(一般情况下在主板电池旁边,为一三针跳线),将CMOS清除后,重新恢复跳线位置,即可解决。另外一种方式是重新设置频率设置跳线(针对通过主板频率跳线设置CPU频率的方式),只要按说明书重新设置正常的频率即可。
主板侦错卡是一种什么检测工具?
主板侦错卡是一种专业硬件故障检测设备,利用其自身的硬件电路读取80H地址内的POST CODE,并经译码器译码,最后由数码LED指示灯将代码一一显示出来,其原理与POST自检是一致。这样就可以通过DEBUG卡上显示的16进制代码判断问题出在硬件的那一部分,而不用仅依靠计算机主板那几声单调的警告声来粗略判断硬件错误了。而且由于侦错卡是利用自身的BIOS POST程序,来读取诊断端口的POST代码,因此不受主板BIOS芯片限制,可以在主板BIOS损坏的情况下,正常诊断;并且利用侦错卡自身的发光二级管,来显示各组电压工作状态。通过它可知道硬件检测没有通过的是内存还是CPU,或者是其他硬件,方便直观地解决棘手的主板问题。
目前的主板侦错卡通常带有ISA和PCI两种接口,可以方便的使用在任何一种主板,而且插反后不会烧毁主板或侦错卡(非常适合于初级用户);卡上有两位数字LDE提示灯;倘若电脑无法启动时将其插入故障主板的相应插槽中,接通电源后,根据LED指示灯最后停滞的数字,参照随卡附带的故障列表手册,就能知道主板故障所在。而且最新的侦错卡,可以通过侦错卡的主板运行检测灯,方便的检测出是主板本身的故障,还是主板上其它硬件的故障。
如何使用主板侦错卡?
首先把DEBUG卡插到故障主板上,CPU、内存、扩充卡都不插,只插上主板的电源,此时,主振灯应亮,否则主板不起振;复位信号灯应亮半秒种后熄灭,若不亮,则主板无复位信号而不能用,如果常亮,则主板总处于复位状态,无法向下进行,初学者常把加速开关线当成复位线插到了复位插针上,导致复位灯常亮,复位电路损坏也会导致此故障;分频信号灯应亮,否则说明分频部分有故障;+5V、-5V、+12V、-12V(新式卡多了+3V、-3V)四个(六个)电源指示灯应足够亮,不亮或亮度不够,说明开关电源输出不正常,或者是主板对电源短路或开路;BIOS信号灯因无CPU不亮是正常的,但若插上完好的CPU后,BIOS灯应无规则的闪亮,否则说明CPU坏或跳线不正确或主板损坏。DEBUG 2000的这一功能相当有效,象-5V、-12V的电压值在PC组件中极少用到,新攒的或使用已久的PC电源,其-5V和-12V可能已经损坏,平时虽相安无事,出了问题却会让你头疼,现在,通过DEBUG卡上的批示灯就可方便地解决这个问题。排除了以上简单的故障后,把有关的扩展卡插上(一般是只组成最小系统),根据开机后显示的代码,就可以直接找到有问题的配件,从而方便地解决装机时出现的硬件错误,比如内存、显卡、CPU等硬件的接触错误,BIOS,CPU缓存的功能错误等。
我的新主板为何找不到IDE设置,应如何解决?
这是由于当前的硬盘的容量和速度不断提升,无论功耗还是对供电电流的要求都大大的增加了,而且硬盘从关机(POWER OFF)到启动(POWER ON)到初始化完成,需要的时间也增加了,但是主板BIOS执行时从开机到检测到IDE设备的时间并没有增加,这便导致了主板无法检测到硬盘或因为检测硬盘耗时太长而延迟了检测其它IDE设备的时间,特别是在连接有两块或更多的硬盘系统上,这种问题更加明显,此时倘若按下RESET 复位键,由由于各IDE设备均已经完成初始化工作,因此该故障不再出现。 对此,只要开机时进入CMOS SETUP界面,找到“Boot Delay Time”选项(注:有些厂商的BIOS为“IDE Delay Time”),将其延迟时间适当延长即可。对于没有此选项的主板BIOS,也可以在CMOS SETUP选项中将内存自检次数设为三次并开启Flooy Seek,增加IDE初始化时间。
电脑经常重启,而且多发生在读盘的时候,与BIOS有关吗?
应与BIOS设置无关的,这主要是由于电源功率不足,造成电压波动而引起的;因为一些质量较差的电源在空载时电压正常,但由于电源不足,一加负载(读取硬盘时,需要很大的工作电流),电压即会下降,因而引起重启。更换一个高质量、大功率电源即可解决。
为什么显示“Dimm 3&4 Conflict.Turn off power and remove DIMM 4”提示?
一般是在升级内存后出现这种提示的,主要是由于主板的第3和第4内存插槽共享BANK的缘故。对于这种情况,只有更换内存条(单面内存条)才可解决。
接续
计算机几个常见指标的意义内存Bank
1、内存的标号——数据深度M×数据宽度(单位bit)。
这就是一般内存芯片上**M×**的含义。比如16×8、8×8等,包括显存也是如此。如果芯片上没有直接标出,也可以在编号中看出,一般是在编号的中部几个数字。
2、内存芯片容量计算方法:数据深度×数据宽度。
比如16×8的芯片,就是16×8=128Mb。8bit=1Byte,所以8Mb=1MB。平时大家说的128M内存,8M芯片等等都是指的MB。所以换算成MB的话,应该这么算:
数据深度×数据宽度/8=内存颗粒容量
数一数内存条上有几个芯片,这条内存的总容量也就算出来了。大家可以自己验证一下。
3、关于物理bank。
大家经常提到显存的数据位宽这个概念,比如说TNT2是128位的,Geforce256就是256位的。内存也是如此,它是64位的,就是说cpu从内存读写数据,是64位并行。而对于一条内存来说,数据宽度×芯片数量=数据位宽。这个值可以是64或128,对应着这条内存就是1个或2个bank。
如:128M内存16×8格式8个芯片:8×8=64,单面内存单bank
128M内存8×8格式16个芯片:8×16=128,双面内存双bank
256M内存32×4格式16个芯片:4×16=64,双面内存单bank
256M内存16M×16格式 8个芯片:16×8=128,单面内存双bank
所以说单或双bank和内存条的单双面没有关系。由于目前市面上的256MB双面内存常使用16Mb×8×16,单面128MB内存常使用16Mb×8×8,因此使一些市场经销商、消费者错误归纳为单面内存是单bank、双面内存是双bank的误解。
4、主板对内存支持。
主板所能支持的内存仅由主板芯片组决定。每种芯片组具体支持的内存格式可以去intel、via等官方网站上查到。内存芯片常见的数据宽度有4、8、16这三种,芯片组对于不同的数据宽度支持的最大数据深度不同。所以当数据深度超过以上最大值时,多出的部分主板就会认不出了,比如把256M认成128M就是这个原因,但是一般还是可以正常使用。
接续
显卡GPU参数和比较[转译]以下内容翻译 (节选)自[url]www.anandtech.com[/url]
原文发表时间:2004年9月6日
原文作者:Jarred Walton
原文标题:GPU Cheatsheet - A History of Modern Consumer Graphics Processors
Nvidia
在做对比之前,首先要说明:理论上的性能参数(列在这里)很少与现实世界中的表现符合。之所以有偏差,原因很多。例如不同游戏和应用程序可能更强调产品架构的不同部分。低分辨率画大量多边形的游戏更强调几何引擎;高分辨率而画较少多边形的游戏更强调显存带宽。像素着色器(Pixel Shader)与顶点着色器(Vertex Shader)更难判断。ATI和Nvidia都对它们产品管线的内部布局守口如瓶。
那为什么我们还要谈论性能表现而不用基准测试呢?某种程度上,通过对比理论参数和现实世界中的表现(其它的文章中有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知道什么地方出了问题,而那些地方表现很好。更重要的是,大多数人查看GPU向导,期望获得产品的比较和排名。 当然这些数据不是决定性的。所以在看这些数字的时候,得有所保留。这些数字并不是为了展现某个显卡比另外某个显卡看起来更好。当实际表现与期望值有重大偏差的时候,得注意。
除了应用程序本身,很多因素会影响实际表现。驱动程序是个重要因素。我们也不是没有听说过,因为驱动程序的改良,某个显卡的性能提升了50%还要多。Radeon和GeForce显卡在Quake3中的表现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通过合理优化,实际的数字通常会接近理论参数,不过这仅存在于大多数受欢迎的应用程序中。此外,某些特性也有一定影响。两个拥有相同理论参数的卡,如果一个基于DX9,另外一个基于DX8,DX9的卡会更快。
谈到驱动程序,就不能不提对OpenGL的支持问题。OpenGL是个不同的平台,需要不同的驱动程序。Nvidia和ATI都有完整的OpenGL驱动程序。但是所有的证据表明在这点上Nvidia的驱动更优异些。最近的Doom3就是个实例。同时,OpenGL也在专业领域使用,因而Nvidia往往性能方面领先,即使使用的是较低级一些的硬件。但是自从Doom3发布之后,ATI发誓要改善它们产品的OpenGL表现。
那么到底什么决定整体的表现呢?换句话说,这个表内的顺序是怎么排列的?(我们选取的)三个主要因素是填充率,显存带宽,处理能力。大家很容易理解填充率和带宽,因为人们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然而处理能力就不好定义,特别是涉及到DX8,随后的PS以及VS。我们将使用每秒顶点渲染速率来估算处理能力。当然这不是衡量性能的最好方法。但是这是一个开始,而且这些都只是理论上的比较。如果您需要获得针对某个显卡的建议,论坛和以往的文章,那才是更合适的寻找答案的地方。另外一种方法是,决定你最关注什么游戏或者应用程序,然后去找包含这个内容的测试文章。
DirectX 9表现
DirectX 9备注:
显存带宽使用的是1MB=1024KB。
需要指出的最重要一点是:这个图表使用了一个加权指数。这是因为目前各种DX9硬件的性能和特点有差异。最需要关注的是GeForce FX显卡的理论性能。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一点。FX显卡在运行DirectX9代码的时候根本不能达到期望值。在DirectX8.1或者更早的DirectX中,FX显卡的理论性能相对而言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实际表现。但整体而言,这远不能算做完美。正因为我们感觉到这样的排名不能反映现实表现,所以使用了加权指数。如果您愿意,可以去看没有经过加权的图表。此外,在同等频率下,更新的特性也有助于提升性能。 例如,针对GF6存储控制器的优化导致:在几乎所有的情况下,普通的6800与FX5950U和9800Pro相比较,速度更快,而仅被X800打败。
使用的加权比较简单。在计算了填充率,带宽和顶点渲染速率这些分数以后,我们把结果乘以加权因子。
NV3x系列:0.85
R3xx系列:1.00
R4xx系列:1.10
NV4x系列:1.20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芯片缺乏更加专业的硬件优化。因此,尽管5200U的理论性能看起来优于5600和5700LE,但实际使用中,大多数情况下,它速度更慢些。类似地,因为RV370和RV380可能包含一些优化和性能提升措施,因而X600Pro和X300在实际表现上打败了9600Pro和9600芯片。它们也是PCI Express产品,但这一点不值得关注。至少到目前为止,PCI Express对实际性能表现影响很小,有时速度稍快,有时稍慢。如果你为了其它的配件购买基于PCI Express的系统,不错。但我们不推荐您仅为了一个PCI Express把钱浪费在这个昂贵的系统之上。
回到早先的那个图表,您会注意到,X600和X300并不包含SM2.0b特性。这并不是个错误。只有即将出现的X700显卡会将这些特性引入到ATI的中端显卡中。这一点与6600显卡不同:6600与6800功能相同,6600就是少些渲染管线。在很多情况下,X700会在实际表现中更有优势,因为X700有全部6条顶点渲染管线,而6600只有3条。然而,如果6800LE很普遍的话,6800LE应该会成为200$美元以下的王者,因为256的显存位宽会比频率更重要。如果没有极快的显示核心,高于25GB/S的显存带宽并总不会帮助提升性能,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低于16GB/s的显存带宽定降低速度。
DirectX 8 性能表现
DirectX 8备注:
DirectX8图表中没有使用加权因子。总体上,游戏中的实际表现与上表中数值相符。回到DirectX8时代,Nvidia的表现遥遥领先于ATI。虽然Radeon8500能够比GeForce3提供更出色的性能,但是那是在GeForce4Ti系列发布前,且也仅维持了两个月。当然今天仍然有许多人还在使用GeForce4 Ti显卡,而且少有对它性能的抱怨。只有高质量渲染模式和DX9游戏才逼迫人们升级自己的显卡。偶尔玩游戏的人,更倾向于找到一块低于50$的二手GF4Ti显卡而不是购买一块低端的DX9显卡。直到FX5700Ultra和FX5600Ultra,它们的性能才远远胜过GF4Ti。但是这些卡售价都高于100$。
不过ATI在DirectX8时代的确比Nvidia有一个优势。他们与Microsoft一起创立了更新版本的DirectX,即8.1版本。增加了对一些"高级PS"效果的支持,使PS版本升到1.4。这不是一个DX8.1可以胜任而DX8.0不能完成的事情。但是DX8.1可以在一个回合内完成几项操作而不需要两个回合。然而支持DirectX8的游戏很晚才出现。支持ATI拓展的游戏,如果有的话,出现的更晚。现在有少数游戏支持DX8.1拓展,但是这时早期的DX8.1 ATI显卡已经不能良好地运行这些游戏。
值得注意的是,Nvidia的顶点速率是用频率的90%乘以顶点的管线数目获得的。FX和GF6显卡上,Nvidia使用频率乘以顶点管线数目除以4获得他们所宣称的顶点速率。可能是架构的改进导致了更快的顶点速率。在ATI方面缺乏相关的具体资料。 尽管ATI 在有些场合宣称8500的680万的顶点渲染率,与Nvidia的DX9显卡的计算值相当,但是您只需要看看3D Mark01这样的测试就可以发现它从来没有达到理论最大值。
DirectX 7性能表现
DirectX7 备注:
就性能表现而言,很长时间GeForce2都是这个级别的王者。在GeForce3之后,Nvidia发布了GF4MX产品系列,增加了对反锯齿和硬件凸凹贴图的硬件支持。尽管GF4MX只有两条象素管线,而GF2有四条象素管线,但是拥有更高的核心和更快的显存速度使GF4MX可以与GF2匹敌,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胜出。
在这个级别的显卡中,Radeon7500表现也相当不错,虽然它因为2*3象素管线的缘故,基本上落在GF2的后面。
值得一提的是Nforce2 IGP芯片组,集成了GF4MX440显示核心,而不像大多数主板那样提供了差强人意的显示核心。实际表现更像GF4MX420,这是因为它与CPU和其它设备共享内存带宽。但它到目前为止仍然是速度最快的集成解决方案。 很多显卡使用SDR显存或者64位的带宽,严重削弱了它们的性能。但是只要您对游戏有一点兴趣,都应该远离这些64位的显卡。现在,即使是128位的显卡都有些力不从心。
接续
显示卡常见故障全面解决一、接触不良
显示卡接触不良是导致显示卡不能稳定工作的原因之一,而出现接触不良主要是有以下的四种可能造成的。第一,不少价格低廉的主板的AGP插槽用料不是很好,AGP槽不但不能和显示卡PCB紧密接触,有的主板还省略AGP插槽的卡子,这就让我们的显示卡在插槽中有了松动的空间。其次,就是在安装显示卡的过程中,一些劣质的机箱背后挡板的空档不能和主板AGP插槽对齐,在强行上紧显示卡螺丝以后,过一段时间可能导致显示卡的PCB变形,这是AGP显示卡和插槽接触不良的另外一个原因。还有就是我们通常谈到的显示卡“金手指”本身的问题。不少劣质的显示卡的金手指上的镀层金属厚度不够,在多次插拔显示卡后,镀层金属已经脱落,导致显示卡的金手指在潮湿的空气中氧化。最后一种情况就是灰尘在AGP插槽周围堆积,使得显示卡金手指和主板的接触出现问题。随着大功率的显示卡风扇的出现,这个问题已经出现的越来越频繁了。
解决办法:针对接触不良的的显示卡,如果根据判断发现是显示卡在尺寸上和机箱不能“兼容”,只要尝试的去松开显示卡的螺丝就可以了。如果你担心电脑在使用过程中会遇到撞击、移动而导致电脑运行产生问题,那么你可以使用宽胶带将显示卡挡板固定在它的位置,如果还不放心就把显示卡两边的机箱都装上,把显示卡的的挡板夹在中间。如果你的显示卡金手指遇到了氧化问题,那么解决的时候可能要麻烦许多,首先你要使用绘图橡皮把金手指上的锈渍除掉,如果清除以后你的显示卡能够正常工作,那么你是幸运的,如果显示卡还不能正常的工作,我们就需要使用除锈剂清洗金手指,然后在金手指上轻轻的敷上一层焊锡,以增加金手指的厚度,注意不要让相临的金手指之间短路哦。
二、 供电问题
和CPU升级的时候遇到的问题非常相似,当初设计的电路往往不能应付后来出现的硬件设备的供电需求。随着显示卡功耗的迅速增加,显示卡升级的时候总会有可能会遇到AGP供电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GPU巨大的功耗对于主机电源、主板的供电电路都会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如果您在运行大型的3D游戏的时候,经常遇到黑屏的问题,而且这个时候您有刚刚升级了显示卡,笔者建议您有必要检查下主机电源和主板供电的问题。如果您的显示卡在冬天运行良好,而到了夏天则非常的不稳定,那么除了检查下显示卡本身的散热,还应当注意下供电问题,因为在炎热的夏天,开关管电源和主板的MOS管会比冬天的时候工作'辛苦'许多。
解决办法:如果是因为AGP供电不足而引起的显示卡工作不正常,可以在CMOS设置中关闭AGP加速功能,让我们的显示卡做为一块普通的没有AGP加速功能的显示卡来用,如果你觉得在性能上损失比较大,我们也有折中的办法,就是将AGP总线加速速度降低一个层次,比如AGP4X可以使之运行在AGP2X。较低的AGP总线速度比起较高的AGP总线速度可以大幅度的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如果您所购买的主板能够调节AGP电压,那么恭喜你,也许您可以通过提高AGP电压来满足显示卡比较高的供电需求。一般来说,将AGP电压提高0.1-0.2V,不会对硬件造成什么伤害,但是AGP的供电却比原来稳定许多。最后要谈到的是我们还可以听取主板厂商的建议,打一个客户服务电话或者上一下厂商网站的论坛,也许会有让人兴奋的收获。笔者的一位朋友曾经遇到过显示卡供电不足的问题,他所使用的主板是某知名厂商一年半以前的产品,在使用各种'软性'办法不能解决以后,该厂商的工程师主动提出把主板邮寄回厂,由工程师帮忙修改电路以增强AGP的供电能力。至于是不是每个人都能碰上这样的'好事',那还要看看你的运气了。
三、CMOS设置不合理
世界上没有哪件产品是完美的,硬件产品也是如此。显示卡的发展速度是如此之快,以至于不少新的特性和功能,对于我们的硬件系统来说,不仅不能完美支持,而且还会直接影响我们电脑的稳定性。边带寻址功能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利用闲置的总线带宽来增加显示子系统的带宽,但是VIA毕竟不是AGP标准的创立者,所以,对于大多数的VIA显示卡来说,边带寻址功能的支持都不够完美,不少主板生产厂商为了稳定起见,在出厂的默认设置中就关闭来该功能,如果你在VIA系统的CMOS设置中把边带寻址打开了,那么它十有八九就是影响你电脑稳定性的罪魁祸首。
再就是主板的ACPI高级电源管理系统里有一个项目叫做VIDEO OFF METHOD,通过它我们设置显示器的关闭方式,遗憾的是不少的主板对新的显示卡支持有限,所以在显示器进入休眠以后经常出现难以唤醒的黑屏现象。
解决办法:在CMOS设置中把出问题的选项关掉^_^,要是不怕麻烦的话可以吧BIOS刷到最新版本,可以解决不少的兼容性问题哦。
四、VGA插头上的隐患
显示卡上的VGA插头在多次插拔以后可能会导致针孔中的簧片变松,使得其不能和显示器的信号线公头良好接触;还有就是对显示器信号线的暴力拉扯,也可能导致VGA插头信号传输问题。对于常见的15针的VGA插头,1、2、3脚分别对应红、绿、蓝三色信号,其正常的电压波动范围是0.03V-0.06V;13、14脚分别对应显示器的行扫描信号和场扫描信号,对于行扫描输出信号,正常工作的时候电压应该为3V-5V,场扫描信号不应该高过1V。如果你在对VGA插头暴力操作以后,显示器黑屏,经过测量后发现VGA插头的针脚输出电压异常,那么基本上可以断定VGA插头出现了问题。
解决办法:碰到VGA插头内部簧片松动的情况,可以使用焊锡把显示器信号线公头上的针脚加粗,让松动的簧片重新和显示器信号线紧密接触。对于检查出中现问题的VGA针脚,可以顺着VGA插头找到PCB板上的对应焊点,发现断路,重新补焊就可以了。
五、刷新BIOS和更改驱动程序引起的故障
曾经有一段时间,DIY群体中兴起了一阵显示卡BIOS替换的热潮,不少人希望通过把名牌显示卡的BIOS文件刷到自己显示卡中这样的手段来提高显示卡性能。这样的做法也许有效,但是本质上讲,使用名牌显示卡的BIOS文件所带来的硬件性能的提升不过是BIOS文件中对显存的频率以及延迟的重新设置造成的,大多数主流的显示卡BIOS文件已经相当完善,不可能通过更改BIOS文件来取得性能上巨大的提升,相对于硬件性能微乎其微的提升,稳定性上的我们的损失可能会更大一些。就是同一厂商同一型号的显示卡,他们的BIOS文件也是不相同的,厂商也会根据该批出厂的显示卡的具体情况对BIOS文件进行一定的修改,以增强产品稳定性,而我们手中的这块和名牌显示卡一点“亲戚关系”都没有的显示卡,在用了别人的BIOS之后,出现稳定性问题也是正常的了。如果您在更新显示卡BIOS以后,经常性的出现黑屏、游戏中自动退出或者屏幕上出现有规律条纹的现象,那么很有可能您刷的BIOS有问题。
解决办法:刷回原来的显示卡BIOS文件就可以了。除非你真的需要通过刷新显示卡的BIOS文件来解决兼容性问题,否则,还是尽量让显示卡使用原来的BIOS吧,毕竟刷BIOS是一件麻烦的事情。对于主流的显示卡,刷新BIOS文件不会有性能上的提升,否则,网络上铺天盖地的高性能显示卡选购文章就不会只谈到显示卡的核心频率和显存频率,而不谈显示卡BIOS的版本号了。
以上就是应付简单的显示卡故障的几条不传秘籍,相信您在“进修”完这篇文章之后一定可以大声的说出:“让黑屏走开!”当然,如果您遇到的问题比较严重,比如显示卡芯片上有焦糊味道或者PCB上的电容一个个的都变“啤酒肚”,那你还是赶紧拿到显示卡的维修点去吧,因为这已经不是显示卡常见的一般故障了。
接续
显示器经典故障以及处理办法原文: 2004-07-06 14:35:52 作者:未知
在接触电脑的数年中,小编遇到很多次显示器出问题的情况。有的问题是自己可以处理的,而有的问题却不是普通的DIY能解决的。这样一些有关显示器问题可能大家也遇到过,而不知道应该如何解决,所以下面小编把这过程和大家分享一下。
经典问题之一:显示器缺色。
朋友买的是品牌电脑,买电脑的时间不长,但是显示器却出现了问题。原来显示器一直工作正常,但是早晨开机的时候却突然发现显示器的颜色不正常,朋友并没有对OSD菜单进行任何设置。
小编打开电脑,发现显示器颜色确实不正常,看样子应该是显示器缺一种颜色。根据小编的经验,这有可能是显示器接头针脚弯曲造成的。所以小编拧下了显示器接头,果然发现其中的一个针脚已经被弄弯。小心的用镊子把弯曲的针脚弄正以后,显示器颜色恢复正常。
经典问题之二:显示器几何失真,无法调整。
朋友购买品牌机才两天,但突然发现显示器的边框不直,边框弯曲比较严重。询问了售后服务人员后,得知调节OSD按钮就能解决问题。但是自己调了很多次就是没办法调直!于是让小编帮忙给调一下。小编以为凭着自己多年实践经验可以轻松解决这问题,没想到多次调节之后问题依旧,看来有可能是显示器出厂时就是这样!显示器完全没有几何失真是不可能的,但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失真并不是太严重,没想到这种不幸居然让朋友碰上了。
朋友购买的品牌在国内的知名度非常高,可是依然有这种问题!于是小编陪朋友到商家准备更换一台新显示器。没想到在打开的几台新显示器中,问题同样存在。没办法,最后只能挑了其中一台效果稍微好一些的了事。这里提醒大家,购买电脑的时候千万要注意显示器失真问题。
经典问题之三:边角偏色。
小编以前的工作是品牌机售后服务。在为某品牌售后服务的一段时间遇到不少显示器边角偏色的情况,而且是同一批的显示器。这些有问题的显示器大部分边角偏红或者偏黄。简单消磁以后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送到厂商那里去维修。但是也有部分产品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边角颜色能恢复正常。这里小编提醒大家在购买显示器的时候千万要注意显示器颜色显示是否正常,特别是边角。
经典问题之四:显示器刷新率设置为85Hz后,仍然感觉显示器晃动。
特别是安装XP操作系统后情况尤其明显。有时候这种问题在重新安装驱动程序以后能解决,但并不绝对!这有可能是显示器做工问题导致的。所以大家购买显示器的时候如果发现这种问题,最好更换新的显示器。
显示器经典故障之五:显示器部分区域颜色轻微发黑或者发黄。
小编看到过不少有这样问题的新显示器,有的显示器在中间部分颜色不正常,也有左边颜色偏暗的情况。这和小编以前提到的边角被磁化不同,和显示器采用的显象管品质有关,也很有可能是旧显象管。建议大家尽量不用选择这类产品。
显示器经典故障之六:显示器聚焦不清晰,有重影。
有这种问题的显示器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发现图像明显模糊。这种问题一般是由于显示器内部电路问题导致的,也有可能是显示器受潮而导致的。大家购买显示器的时候千万不能选择这样的显示器。如果你的显示器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建议送到专业维修部门就修理。
显示器经典故障之七:显示画面抖动或者有波纹。
这种问题常出现在经过长时间使用的显示器上,一般是由于滤波电容出问题导致的,但并不绝对(小编就遇到过因为房间原因而导致显示器出现画面抖动的情况,在别的房间却没有这种现象)。如果出现了这种问题,建议送专业维修站修理。
显示器经典故障之八:“点距过大”,像素点间有明显的距离。
这种情况主要指那些点距在0.25mm以上,但是画面显示却能明显看出点距,通俗点说就是在这种显示器上看直线就象看多个点一样!要知道大多数的显示器的点距都在0.25mm,但是在很多显示器上却没有这样的情况。小编遇到过几款这样的产品,而且这样的产品知名度比较低。这样的情况多数是由于显示器采用劣质显象管造成的,小编建议大家尽量不要选择这样的产品。
显示器经典故障之九:显示画面出现网纹。
小编遇到过一些有这种问题的显示器,更改它们的分辨率以后就能看到网纹发生变化。这也是由于内部电路不稳定造成的,建议大家尽量不要选择这种产品。
显示器经典故障之十:显示器有“打火”声。
这有可能是显示器内部潮湿导致的,也有可能是电子元件接触不良造成的。多数发生在显示器的高压包部分。出现这种问题后一定要马上修理,否则可能导致显象管损坏。
显示器经典故障之十一:在更改显示器的分辨率以后可以明显听到显示器内部发出的“咯嗒”声。
这种问题比较少见,小编只在某品牌的显示器上发现过这种问题,但不是该品牌所有的产品都有这样的问题,估计是显示器采用电子元件“缩水”导致。虽然这并不影响使用,但是小编还是不推荐大家购买这样的显示器。
显示器经典故障之十二:显示器“没有”记忆功能。
小编常遇到显示器没有“记忆功能”的问题,但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无法记忆。在进入某些游戏的时候会出现画面超过显示器边框的情况,这可能和游戏有关系,但也不排除显示器设计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时候建议更换游戏,如果问题仍然不能解决,建议送专业维修部门。
显示器经典故障之十三:显示器画面自动缩小,使用一段时间自动复原。
小编曾经在CTX的纯平显示器上碰到过类似的问题,这和显示器电路设计有关。这虽然不能说一定是不正常,但小编还是不建议大家选择这类产品。
上面,小编列举了显示器常见的种种故障,以方便大家在遇到同样问题的时候能清楚自己显示器出现问题的所在,做好相应的处理措施。同时,也想提醒大家在选购显示器的时候注意这些问题,避免选到劣质显示器。
接续
AWARD主板代码大全(BIOS-ID)AWARD主板BIOS—ID的形式如下:
xx/xx/xx-SiS-496/497-2A4IBZ1DC-00
其中的
2A4IBZ1DC,就是BIOS-ID
2A4IB,是主板的芯片组代码
Z1,就是主板的厂商代码
下面是芯片组代码查询,不全,有待补充:
代码 芯片组
154I5 SiS 85C431/85C420/85C411/85C406/85C405
213V0 SARC RC2016
213V1 SARC RC2018
21480 HiNT SC9204 (Sierra), HMC82C206 [USA-9109]
214D1 HiNT SC8005 (Sierra), HMC82C206
214I8 SiS 85C471
214I9 SiS 85C471E
214L0 VIA VT82C470
214L2 VIA VT82C486A
214L6 VIA VT82C486A/VT82C495/VT82C496G
214W3 VD 88C898
214X2 UMC UM491
215UM OPTi 82C546/82C597
2191? ALD 93C413
21917 ALD 93C308
2A41? ALD 93C439
2A41? ALD 93C488
2A431 Cyrix MediaGx Cx5510
2A432 Cyrix GXi Cx5520
2A433 Cyrix GXm Cx5520
2A434 Cyrix GXm Cx5530
2A496 Intel Saturn I
2A498 Intel Saturn II
2A499 Intel Aries
2A4H2 Contaq 82C596/82C599
2A4H4 Contaq 82C596/82C599
2A4IB SiS 85C496/85C497
2A4J6 Winbond W83C491 (SL82C491 Symphony Wagner)
2A4KA ALi M1429
2A4KC ALi M1439/45/31
2A4KD ALi M1487/M1489
2A4L4 VIA VT82C505/496G/416
2A4L6 VIA 496G/406/505
2A4O3 EFAR EC802GL, EC100G
2A4R4 Forex FRX46C521A
2A4UK OPTi-802G-822 (895?)
2A4X5 UMC 82C881E/82C886B
2A4Z0 Integrated Micro Solutions IMS8848 / IMS8849
2A597 Intel 82433LX / 82434LX (Mercury)
2A59A Intel 82433NX / 82434NX (Neptune)
2A59B Intel 82433MX / 82434MX (Ariel)
2A59C Intel 82437FX / 82438FX (Triton FX)
2A59F Intel 82439HX (Triton II HX)
2A59G Intel 82437VX / 82438VX (Triton VX)
2A59H Intel 82437VX / 82438VX (Triton VX) (illegal BIOS code)
2A59I Intel 82439TX (Triton TX)
2A5G7 VLSI VL82C594
2A5GB VLSI Lynx VL82C541/VL82C543
2A5IA SiS 501/502/503
2A5IC SiS 5501/5502/5503
2A5ID SiS 5511/5512/5513 5511B/5512/5513
2A5IE SiS 5101/5102/5103
2A5IF SiS 5596/5597
2A5IH SiS 5571
2A5II SiS 5581/5582 5597/5598
2A5IJ SiS 5120 Mobile
2A5IK SiS 5591/5592
2A5IM SiS 530
2A5KB ALi M1449/61/51
2A5KE ALi M1511 (Aladdin II)
2A5KF ALi M1521 / M1523 (Aladdin III)
2A5KI ALi M1531 / M 1543 (Aladdin IV / IV+)
2A5KK ALi M1541 / M1542 (Aladdin V / V+)
2A5L5 VIA ?
2A5L7 VIA VT82C570
2A5L9 VIA VT82C570M
2A5LA VIA Apollo VP1 VT82C580VP (VXPro)
2A5LC VIA Apollo VP2 VT82C590VP
2A5LD VIA Apollo VPX (VXPro+)
2A5LE VIA Apollo (M)VP3
2A5LF VIA Apollo Pro
2A5LG VIA Apollo Pro+ / Pro 133
2A5LH VIA Apollo (M)VP4
2A5R5 Forex FRX58C613/601A
2A5R6 Forex FRX58C613A/602B/601B
2A5T6 ACC Micro 2278/2188 (Auctor)
2A5UI OPTi 82C822/596/597
2A5UI OPTi 82C596/546/82
2A5UL OPTi 82C822/571/572
2A5UM OPTi 82C822/546/547
2A5UN OPTi Viper 82C556/557/558 (-M)
2A5UP OPTi Viper-Max
2A5X7 UMC 82C890
2A5X8 UMC 8886BF/8891BF/8892BF
2A5XA UMC 890C
2A69H Intel 440FX
2A69J Intel 440LX / 440EX
2A69K Intel 440BX / 440ZX
2A69L Intel 820 (Camino)
2A69M Intel 810 / 810E (Whitney)
2A69N Intel 440MX (Banister Mobile)
2A69R Intel 815 (Solano)
2A6IL SiS 5600
2A6IN SiS 620
2A6IR SiS 630 630S 630E
2A6KL ALi M1621/M1543C
2A6KO ALi M1631/M1535D
2A6LF VIA 691/596
2A6LG VIA 693/596 or 693/686A
2A6LI VIA 601/686A MVP4
2A6LJ VIA 694X/596B or VIA 694X/686A
2A6LK VIA VT8371 (KX-133)
2A9KG ALi M6117/M1521/M1523
2A9KL ALi M1621 (Aladdin Pro II)
2A9KO ALi M1631 (Aladdin TNT2)
2AG9H Intel Neptune ISA
2B496 Intel Saturn I EISA
2B597 Intel Mercury EISA
2B59A Intel Neptune EISA
2B59F Intel 430HX EISA
2B69D Intel Orion EISA
2C460 UNIchip U4800-VLX
2C470 Hyundai HYF82481
2C4D2 HiNT SC8006 (Sierra), HMC82C206
2C4I7 SiS 85C461
2C4I8 SiS 85C471B
2C4I9 SiS 85C471B/E/G
2C4J6 Winbond W83C491(SL82C491 Symphony Wagner)
2C4K9 ALi M1429
2C4KC ALi M1439
2C4L2 VIA 82C486A
2C4L6 VIA VT496G
2C4L8 VIA VT425MV
2C4O3 EFAR EC802GL, EC100G
2C4S0 AMD Elan 470
2C4T7 ACC Micro 2048 (Auctor)
2C4UK OPTi 82C895/82C802
2C4X2 UMC UM82C491/82C493
2C4X6 UMC UM498F/496F [UMC 881/886]
2C4Y1 Samsung KS82C884
2C917 ALD 93C308-A
2C9V0 SARC RC2016
[续]
6A450 ST Microelectronics PC Client ST86 processor
6A5KP ArtX A7
6A61A nVIDIA nForce
6A61B nVIDIA nForce2
6A660 ATI A3
6A69L Intel 820 (Camino)
6A69M Intel 810 (Whitney)
6A69R Intel 815 815E 815EP (Solano)
6A69S Intel 850 (Tehama) / 860
6A69V Intel 845 845E 845G 845GE 845GL 845PE (Brookdale)
6A69W intel E7205 E7500
6A6IR SiS 630
6A6IS SiS 730 730S
6A6IT SiS 635 635T
6A6IU SiS 733 735
6A6IX SiS 645 645DX 651
6A7I0 SiS 648
6A6KT ALi MAGiK 1
6A6LG VIA VT82C693A VT82C694A
6A6LI VIA PLE133
6A6LJ VIA VT82C694XDP with MP support
6A6LK VIA VT8371 (KX133)
6A6LL VIA VT8605 (PM133)
6A6LM VIA VT8363 (KT133 / KT133A / KT133E)
6A6LN VIA VT8365 / VT8364 (KM133 / KL133 / KLE133)
6A6LO VIA VT8601 (PLE133)
6A6LU VIA VT8375 (KM266 / KL266)
6A6LV VIA VT8366 / VT8366A / VT8367 (KT266 / KT266A / KT333)
6A6LW VIA VT8753 (P4X266 / P4X266A)
6A6LY VIA VT8368 (KT400)
6A6S2 AMD 751
6A6S6 AMD 760 761
6A6S7 AMD 762
[续]主板厂家代码含义
代码 主板厂家 主板厂家网址
A0 Aorta Systems (now AsusTek) [url]http://www.asus.com.tw/[/url]
A1 ABIT Computer Corp. [url]http://www.abit.com.tw/[/url]
A2 A-Trend Technology Co., Ltd. [url]http://www.atrend.com.tw/[/url]
A3 Aquarius Systems, Inc. (ASI) [url]http://www.asi.com.tw[/url]
+BCOM Electronics Inc. [url]http://www.bcom.com.tw/[/url]
A5 AXIOM Technology Co., Ltd. [url]http://www.axiomtek.com/[/url]
A7 AVT Industrial Ltd. [url]http://www.avt.com.hk/[/url]
A8 Adcom
AB Acer Open [AOpen] [url]http://www.aopen.com.tw/[/url]
AC
AD Amaquest Computer Corp. [url]http://www.amaquest.com.tw/[/url] +Anson
AI
AJ
AK Advantech Co., Ltd. [url]http://www.advantech.com/[/url]
+ AAEON Technology Inc. [url]http://www.aaeon.com.tw/[/url]
AM Achme [url]http://www.achme.com/[/url]
AN ADI Corp [url]http://www.adi.com.tw/[/url]
AP
AQ
AT ASK Technology Ltd. [url]http://www.ask.com.hk/[/url]
AV
AW
AX Achitec [url]http://www.achitec.com.tw/[/url]
AY
AZ
B0 Biostar Microtech Corp. [url]http://www.biostar.com.tw/[/url]
B1 BEK-Tronic Technology 2570 Corporate Place, Suite E-108, Monterey Park CA 91754
B2 Boser Technology Co., Ltd. [url]http://www.boser.com.tw/[/url]
B3 BCM Advanced Research [url]http://www.bcmcom.com/[/url]
B5
B6
BA
BB
BK Albatron [url]http://www.albatron.com.tw[/url]
C0 Matsonic
C1 Clevo Co. [url]http://www.clevo.com.tw/[/url]
C2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url]http://www.chicony.com/[/url]
C3 Chaintech Computer Co., Ltd. htttp://www.chaintech.com.tw/
C5 Chaplet Systems Inc. [url]http://www.cac.com.tw/Artsome/ch/ch.html[/url]
C6
C8
C9 CompuTrend Systems, Inc. [url]http://www.premiopc.com/[/url]
CE
CF Flagpoint [url]http://www.flagpoint.com/[/url]
CH
CI
CL
CQ
CS CSS Laboratories [url]http://www.csslabs.com/[/url]
+ Gainward Co., Ltd. [url]http://www.gainward.com/[/url]
CU
CV California Graphics USA Distribution [url]http://www.californiagraphicsusa.com/[/url]
CW
CX
CZ
D0 DataExpert Corp. [url]http://www.dataexpert.com.tw/[/url]
D1 DTK Computer, Inc. (former Advance Creative Computer) [url]http://www.dtk.com.tw/[/url]
D2 Digital
D3 American Digicom Corp. [url]http://www.digicomgroup.com/[/url]
D4 Diamond Flower Electric Instrument Co. [DFI] [url]http://www.dfiusa.com/[/url]
D7 Daewoo Telecom [url]http://www.dwt.co.kr/[/url], [url]ftp://ftp.dwt.co.kr/[/url]
D8 Nature Worldwide Technology
DA
DB
DC
DD
DE Dual Technology Corp. [url]http://www.dual.com.tw/[/url]
DF
DI Domex Computer Services (DTC) [url]http://www.domex.com/[/url]
DJ Darter (used by DTC too) [url]http://www.darter.com.tw[/url]
DL Delta Electronics, Inc. [url]http://www.deltanetworks.com.tw[/url]
E1 Elitegroup Computer Co., Ltd. [url]http://www.ecs.com.tw/[/url]
E3 EFA Corp. [url]http://www.efacorp.com/[/url]
E4 ESPCo (Elite Spirit Co., Ltd.) [url]http://www.esp.com.tw[/url]
E6 Elonex PLC [url]http://info.elonex.co.uk/[/url]
E7 Expen Tech
E9
EC ENPC Technology Corp. [url]http://www.enpc.com.tw/[/url]
+ EONtronics Corp. [url]http://www.eontronics.com/[/url]
EO Evalue Technology Inc. [url]http://www.evalue-tech.com/[/url]
F0 First International Computer, Inc. [url]http://www.fic.com.tw/[/url]
F1 Flytech Group International [url]http://www.flytech.com.tw/[/url]
F2 Flexus Computer Technology Inc. [url]http://www.freetech.com/[/url]
F3 Full Yes Inc. [FYI] [url]http://www.fyi.com.tw[/url]
F5 FuguTech [url]http://www.fugu.com.tw/[/url]
F8 Formosa Industrial Computing, Inc. [url]http://www.formosa21.com/[/url]
F9 Ford Lian International Ltd. [url]http://www.fordlian.com[/url]
+ Red Fox Technology Co. Inc. [url]http://www.redfoxusa.com[/url]
+ BravoBaby Corp. [url]http://www.bravobaby.com.tw[/url]
接续
FCFD Atima [url]http://www.atima.com[/url]
FF
FG Fastfame Technology Co., Ltd. [url]http://www.fastfame.com.tw/[/url]
FI First International Computer, Inc. [url]http://www.fic.com.tw/[/url]
G0 Gigabyte Technology Co., Ltd. [url]http://www.gigabyte.com.tw/[/url]
G1 GIT Co.
G2
G3 Gemlight [url]http://www.gemlight.com.hk/[/url]
G4
G5 GVC [url]http://www.gvc.com.tw/[/url]
G6
G9 Global Circuit Technology [url]http://www.gcttech.com/[/url]
+ SuperTek Computer Electronics Inc. [url]http://www.gcttech.com/[/url]
+ C.P. Technology Co. Ltd. [url]http://www.powercolor.com.tw/[/url]
GA Giantec Technology Corp. [url]http://www.giantek-led.com[/url] or [url]www.giantech.com.tw[/url]
GB
GE Zaapa Mainboard (Globe Legate Co.) [url]http://www.zaapa.com/[/url]
H0 Hsin Tech [url]http://www.pcchips.com/[/url]
H2 Holco (Shuttle) [url]http://www.spacewalker.com/[/url]
H3 Hedonic
H7
H8
H9
HA
HG
HH HighTech Information System [url]http://www.hightech.com.hk/[/url]
HJ Sono Computer Co., Ltd. [url]http://www.sono.com.tw/[/url]
HT Unicore (supplies only BIOS binaries !) [url]http://www.unicore.com[/url]
I1
I2
I3 Iwill Corp. [url]http://www.iwill.com.tw/[/url]
I4 Inventa Taiwan
I5 Informtech International Ltd. [url]http://www.informtech.com.hk/[/url]
I6
I7 Inlog Microsystem Co Ltd [url]http://www.inlog.com.tw/[/url]
I9 ICP Acquire [url]http://www.icpacquire.com.tw/[/url]
IA Infinity
IC Inventec Corp. [url]http://www.inventec.com.tw/[/url]
I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url]http://www.itri.org.tw/[/url]
IG
IP
IT
IV
IZ
J1 Jetway, J-Mark [url]http://www.jetway.com.tw/[/url]
J2 Jamicon Electronics [url]http://www.jamicon.nl/[/url]
J3 J-Bond [url]http://www.jbond.com/[/url]
J4 Jetta [url]http://www.jetta.com/[/url]
J6 Joss [url]http://www.josstech.com/[/url]
J7
J9
JA
JB Jetway, J-Mark ?
JD
JF
K0 Kapok [url]http://www.kapok.com.tw/[/url]
K1 Kaimei Corp Now Jamicon Electronics, [url]http://www.jamicon.nl/[/url]
K9
KA
KB
KF KINPO Electronic [url]http://www.kinpo.com.tw/[/url]
KK
L0
L1 Lucky Star Technology Co., Ltd. [url]http://www.lucky-star.com.tw/[/url]
L7 Lanner Electronics Inc. [url]http://www.lannerinc.com/[/url]
L8
L9 Lucky Tiger
LA
LB Leadtek [url]http://www.leadtek.com.tw/[/url]
+ Super Micro Computer, Inc. [url]http://www.supermicro.com/[/url]
LC
LD
?? Leotec [url]http://www.leotec.com[/url]
M0 Matra
M1
M2 Taiwan MyComp [TMC] [url]http://www.mycomp-tmc.com/[/url]
+ Interlogic Industries [url]http://www.infoview.com/[/url]
M3 Mitac [url]http://mitac.mic.com.tw/[/url]
M4 Micro-Star International Co., Ltd. [url]http://www.msi.com.tw/[/url]
M8 Mustek Corp. [url]http://www.mustek.com/[/url]
M9 Micro Leader Enterprises
MD
MG
MH Macrotek [url]http://www.macrotek.com.tw/[/url]
+ Interlogic Industries [url]http://www.infoview.com/[/url]
MK
MP Maxtium Computer Corp. [url]http://www.maxtium.com.tw/[/url]
MQ
MS
N0 Nexcom [url]http://www.nexcom.com.tw/[/url]
+ Interlogic Industries [url]http://www.infoview.com/[/url]
N3
N5 NEC Corp
N6
NM NMC New Media Comm [url]http://www.nmc-pe.de/[/url]
NX Nexar now part of atec group (was [url]www.nexarpc.com)[/url]
O0 Octek [url]http://www.octek.com.hk/[/url]
O3
O5
O8
OZ
P0
P1 PC-Chips [url]http://www.pcchips.com/[/url]
P2
P3 Palit
P4 ASUStek [url]http://www.asus.com.tw[/url]
P6 Protech [url]http://www.protech.com.tw/[/url]
P8 AZZA Technology Inc. [url]http://www.azzaboard.com/[/url]
P9 Powertech [url]http://www.powertech.com.tw/[/url] No motherboards!
PA EPoX Computer Co., Ltd. [url]http://www.epox.com/[/url]
PB 2-the-Max Int.
PC Pine [url]ftp://ftp.pinegroup.com/pub/[/url]
PF President (Formely Wang Labs) Now unavailable
PG
PH
PJ
PK ALD Technology Ltd. [url]http://www.aldtech.com/[/url]
PM
PN Procomp Informatics Ltd [url]http://www.procomp.com.tw/[/url]
PQ
PR Supergrace [url]http://www.supergrace.com[/url]
PS Palmax [url]http://www.palmax.com.tw/[/url]
PT
PV Visionex ?
PW
PX Pionix [url]http://www.pionix.co.kr/[/url]
+ Tidalpower Technology Inc [url]http://www.tidalpower.com.tw/[/url]
PY
Q0 Quanta [url]http://www.quanta.com/[/url]
Q1 QDI (Quantum Designs Ltd.) [url]http://www.qdigrp.com/[/url]
R0 Rise Computer Inc. [url]http://www.rise.com.tw/[/url]
R2 Rectron [url]http://www.rectron.co.za/[/url]
R3 Datavan International Corp. [url]http://www.datavan.com.tw/[/url]
R5
R7
R9 RSAP Technology Award mistake?
RA RioWorks Solutions Inc. [url]http://www.rioworks.com/[/url]
S0
S2 Soyo Computer Inc. [url]http://www.soyo.com.tw/[/url]
S3 Smart D&M Technology Co., Ltd. [url]http://www.smart-tec.com.tw/[/url]
S4
S5 Holco Enterprise Co., Ltd. [url]http://www.shuttlegroup.com/[/url]
S6
S9 Spring Circle
SA Seanix [url]http://www.seanix.com/[/url]
SB
SC Sukjung (Auhua Electronics Co. Ltd.) [url]http://www.sukjung.co.kr/[/url]
SD
SE SMT
+ New Tech [url]http://www.newtech.com.tw/bios.htm[/url]
SG
SH Luckytech Technology Co. Ltd. [url]http://www.luckytech.com.tw/[/url]
+ SYE (Shining Yuan Enterprise)
SI
SJ Sowah (H.K.) [url]http://www.sowah.com/[/url]
SL Winco
SM Hope Vision, SuperPower, San Li [url]http://www.hopevision.com/[/url]
+ Agama Technology Co., Ltd. [url]http://www.agamatech.com/[/url]
SN Soltek [url]http://www.soltek.com.tw/[/url]
SQ
SR
ST
SU
SV
SW S&D Some boards from Zaapa and A-Corp use this code
SX Supermicro ?
SZ
T0 Twinhead [url]http://www.twinhead.com/[/url]
T1 Tarng Bow Co. Aeton, Leadman, Teamung, Fentech
T4 Taken [url]http://www.taken.com.tw/[/url]
T5 Tyan Computer Corp. [url]http://www.tyan.com/[/url]
T6 Trigem [url]http://www.trigem.com/[/url]
T7
T8
TB Techmedia / Tae Il Medie (Taeil) [url]http://www.taeil.co.kr/[/url] and [url]www.techmedia.net[/url]
TE
TG Tekram [url]ftp://ftp.tekram.com/[/url]
TH
TI
TJ Totem Technology Co., Ltd. [url]http://www.totem.com.tw/[/url]
TK
TL Transcend Information, Inc. [url]http://www.transcendusa.com/[/url]
TM
TN
TP Taiwan Commate Computer Inc. [url]http://www.tcommate.com.tw/[/url]
TQ
TR Top Star ?
TS
TT T&W Electronics (CZ) Co., Ltd. [url]http://www.twsz.com/[/url]
TX Eupa Computer
T sann Kuen Enterprise [url]http://www.eupacomputer.com/[/url] or [url]www.eupatech.com.tw[/url]
TY Aeton Technology Inc. [url]http://www.aeton.com/[/url]
U0 U-Board Out of business
+ Teknor Industrial Computers [url]http://www.teknor.com/[/url]
U1 Universal Scientific Industrial [url]http://www.usi.com.tw/[/url]
U2 A.I.R. [url]http://www.interpromicro.com/mb-air.html[/url]
+ UHC United Hitech Corp
U3 Umax [url]http://www.umax.com.tw/[/url]
U4 Unicorn Computer Corp. [url]http://www.unicorn-computer.com.tw/[/url]
U5 Unico
U6 Unitron [url]http://www.unitron.com.tw/[/url]
U7
U8
U9 Warp Speed Ink. [url]http://www.warpspeedinc.com/[/url]
UZ UMC [url]http://www.umc.com.tw[/url]
V2
V3 PC Partner Group [url]http://www.pcpartner.com.hk/[/url]
V5 Vision Top [url]http://www.visiontop.com.tw/[/url]
V6 Vobis [url]http://www.vobis.de/[/url]
V7 YKM (Dayton Micron) [url]http://www.daytonmicro.com/[/url]
W0 WinTechnologies (Edom) [url]http://www.wintac.com/[/url]
W1 Well Join Industry Co., Ltd. [url]http://www.welljoin.com/[/url]
W5 Winco Electronics [url]http://www.winco.com.tw/[/url]
W6
W7 Win Lan Enterprise [url]http://www.winlan.com.tw/[/url]
W8
W9 Weal Union Development Ltd.
WI
XA ADLink Technology Inc. [url]http://www.adlink.com.tw/[/url]
X3 ACORP International [url]http://www.acorp.com.tw/[/url], [url]http://207.226.164.58/[/url]
X4
X5 Arima Computer Corp. [url]http://www.arima.com.tw/[/url]
XL
XX
Y2 Yamashita Engineering Manuf., Inc. S.203, 734 Silver Spur Rd, Rolling Hills, Estate CA, 90274
Y3
Z1 Zida Technologies Ltd. [url]http://www.zida.com/[/url]
Z3 ShenZhen Zeling Industrial Co., Ltd. [url]http://www.zeling.com/[/url]
接续
黑屏故障原文: 唐猛 现代教育技术(计算)中心
计算机显示器出现黑屏是用户在使用计算机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由于它的成因较为复杂,有可能涉及到计算机硬件中主板、CPU内存、显示卡、显示器等几大部件,故许多人对其故障出现后该如何解决颇有束手无策之感。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对显示器黑屏故障处理的一些经验来谈谈对这类故障的分析与处理方法。
显示器黑屏故障按其故障成因可分为由电脑硬件故障引起的黑屏故障和电脑软件故障引起的黑屏故障两大类。其中电脑硬件故障引起的黑屏故障较为常见,而电脑软件故障引起的黑屏故障不易见,且对初学者而言较显繁琐、较为专业。下面我们就分别对其进行论述。
一、电脑硬件故障引起的黑屏故障
由电脑硬件故障引起的黑屏故障又可分为以下两大类:
一、电脑主机故障引起的黑屏故障
1、主机电源引起的故障
主机电源损坏或主机电源质量不好引起的黑屏故障很常见。例如,当添加了一些新设备之后,显示器便出现了黑屏故障,排除了硬件质量及兼容性问题之后电源的质量不好动力不足是故障的主要起因,更换大动率质优电源或使用稳压电源是解决这类故障的最好办法。
2、配件质量引起的故障
电脑配件质量不佳或损坏,是引起显示器黑屏故障的主要成因。如内存,显示卡,主板、CPU等出现问题肯定可能引起黑屏故障的出现。其故障表现为显示器灯呈橘黄色,此时可用替换法更换下显示卡,内存、CPU,主板等部件试试,这是最简便、快捷的解决办法。
3、配件间的连接质量
内存,显示卡等与主板间的插接不正确或有松动,灰尘等造成接触不良是引发黑屏故障的主要原因。而且显示卡与显示器连接有问题,或驱动器的数据线接反也可能引发黑屏故障。
4、超频引起的黑屏故障
过度超频或给不适合于超频的部件进行超频不仅会造成黑屏故障的产生,严重时还会引起配件的损坏。若过度超频或给不适合于超频的部件超频后散热不良或平常使用中因风扇损坏导致无法给CPU散热等等都会造成系统自我保护死机黑屏。
二、显示器自身故障引起的黑屏故障
1、交流电源功率不足
外部电源功率不足,造成一些老显示器或一些耗电功率大的显示器不能正常启动,是显示器自身故障引起的黑屏故障原因之一。或者外部电源电压不稳定,电压过高过低都可能造成显示器工作不稳定、甚至不工作。
2、电源电路故障
显示器的开关电路以及其他电路出现故障是引起显示器黑屏故障的主要成因。如保险丝熔断,整流桥开关管被击穿,限流保护电阻烧断等故障导致显示器无法工作。
3、 显像管、行输出电路的损坏
显像管或行输出电路出现故障也会引发显示器加电无光栅黑屏的故障,也是引起显示器黑屏故障的主要成因。
[B]二、电脑软件故障引起的黑屏故障
如软件冲突,驱动程序安装不当,BIOS刷新出错,CMOS设置不正确等都可引起黑屏故障。此外,如恶性病毒引起硬件损坏(如CIH)等等都有可能引起显示器黑屏故障的出现。 到这类故障时若能多考虑一下故障的成因,做到解决故障知已知彼事半功倍。
三、显示器黑屏故障解决思路
1、检查主机电源,工作是否正常。首先,通过杳看主机机箱面板电源指示灯是否亮,及电源风扇是否转动来确定主机系统有没有得到电源供应。其次,用万用表检查外部电压是否符合要求,电压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引起主机电源发生过压或欠压电路的自动停机保护。另外,重点检查电源开关及复位键的质量以及它们与主板上的连线的正确与否都有很重要,因为许多劣质机箱上的电源开关及复位键经常发生使用几次后便损坏,造成整机黑屏无任显示。若电源损坏,则更换电源便可解决。
2、检查显示器电源是否接好。显示器加电时有“嚓”的一声响,且显示器的电源指示灯亮,用户移动到显示器屏幕时有“咝咝”声,手背汗毛竖起。
3、检查显示器信号线与显示卡接触是否良好。若接口处有大量污垢,断针及其它损坏均会导致接触不良,显示器黑屏。
4、检查显示卡与主板接触是否良好。若显示器黑屏且主机内喇叭发出一长二短的蜂鸣声,则表明显示卡与主板间的连接有问题,或显示卡与显示器这间的连接有问题,可重点检查其插槽接触是否良好槽内是否有异物,将显示卡换一个主板插槽进行测试,以此判断是否插槽有问题。
5、检查显示卡是否能正常工作。查看显示卡上的芯片是否能烧焦,开裂的痕迹以及显示卡上的散热风扇是否工作,散热性能是否良好。换一块工作正常的显示卡,用以排除是否为显示卡损坏。
6、检查内存条与主板的接触是否良好,内存条的质量是否过硬。如果计算机启动时黑屏且主机发出连续的蜂鸣声,则多半表明内存条有问题,可重点检查内存和内存槽的安装接触情况,把内存条重新拔插一次,或者更换新的内存条。
7、检查机箱内风扇是否转动。若机箱内散热风扇损坏,则会造成散热不良,严重者会造成CPU及其它部件损坏或电脑自动停机保护,并发出报警声。
8、检查其他的板卡(如声卡、解压卡、视频、捕捉卡)与主板的插槽是否良好以及驱动器信号线连接是否正确。这一点许多人往往容易忽视。一般认为,计算机黑屏是显示器部分出问题,与其他设备无关。实际上,因声卡等设备的安装不正确,导致系统初始化难以完成,特别是硬盘的数据线接口,也容易造成无显示的故障。
9、检查CPU是否超频使用,CPU与主板的接触是否良好,CPU散热风扇是否完好。若超频使用导致黑屏,则把CPU跳回原频率就可以了。若接触不良,则取下CPU须重新安装,并使用质优大功率风扇给CPU散热。
10、检查参数设置。检查CMOS参数设置是否正确,若CMOS参数设置不当而引起黑屏,计算机不启动,则须打开机箱,动手恢复CMOS默认设置。
11、检查是否为病毒引发显示器黑屏。若是因病毒造成显示器黑屏,此时可用最新版杀毒软件进行处理,有时需重写BIOS程序。
12、若是显示器内部电路故障导致黑屏或显像管损坏,则应请专业人员维修。
接续
WindowsXP操作系统进程原文:作者:吉晓明 出处:天极网软件频道
1.基本系统进程
Csrss.exe:这是子系统服务器进程,负责控制Windows创建或删除线程以及16位的虚拟DOS环境。
System Idle Process:这个进程是作为单线程运行在每个处理器上,并在系统不处理其它线程的时候分派处理器的时间。
Smss.exe:这是一个会话管理子系统,负责启动用户会话。
Services.exe:系统服务的管理工具。
Lsass.exe:本地的安全授权服务。
Explorer.exe:资源管理器。
Spoolsv.exe:管理缓冲区中的打印和传真作业。
Svchost.exe:这个进程要着重说明一下,有不少朋友都有这种错觉:若是在“任务管理器”中看到多个Svchost.exe在运行,就觉得是有病毒了。其实并不一定,系统启动的时候,Svchost.exe将检查注册表中的位置来创建需要加载的服务列表,如果多个Svchost.exe同时运行,则表明当前有多组服务处于活动状态;多个DLL文件正在调用它。
2.常见系统进程解释
system process
进程文件: system process
进程名称: Windows内存处理系统进程
描述: Windows页面内存管理进程,拥有0级优先。
是否为系统进程: 是
alg.exe
进程文件: alg or alg.exe
进程名称: 应用层网关服务
描述: 这是一个应用层网关服务用于网络共享。
是否为系统进程: 是
csrss.exe
进程文件: csrss or csrss.exe
进程名称: Client/Server Runtime Server Subsystem
描述: 客户端服务子系统,用以控制Windows图形相关子系统。
是否为系统进程: 是
ddhelp.exe
进程文件: ddhelp or ddhelp.exe
进程名称: DirectDraw Helper
描述: DirectDraw Helper是DirectX这个用于图形服务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否为系统进程: 是
dllhost.exe
进程文件: dllhost or dllhost.exe
进程名称: DCOM DLL Host进程
描述: DCOM DLL Host进程支持基于COM对象支持DLL以运行Windows程序。
是否为系统进程: 是
inetinfo.exe
进程文件: inetinfo or inetinfo.exe
进程名称: IIS Admin Service Helper
描述: InetInfo是Microsoft Internet Infomation Services (IIS)的一部分,用于Debug调试除错。
是否为系统进程: 是
internat.exe
进程文件: internat or internat.exe
进程名称: Input Locales
描述: 这个输入控制图标用于更改类似国家设置、键盘类型和日期格式。
是否为系统进程: 是
kernel32.dll
进程文件: kernel32 or kernel32.dll
进程名称: Windows壳进程
描述: Windows壳进程用于管理多线程、内存和资源。
是否为系统进程: 是
lsass.exe
进程文件: lsass or lsass.exe
进程名称: 本地安全权限服务
描述: 这个本地安全权限服务控制Windows安全机制。
是否为系统进程: 是
mdm.exe
进程文件: mdm or mdm.exe
进程名称: Machine Debug Manager
描述: Debug除错管理用于调试应用程序和Microsoft Office中的Microsoft Script Editor脚本编辑器。
是否为系统进程: 是
mmtask.tsk
进程文件: mmtask or mmtask.tsk
进程名称: 多媒体支持进程
描述: 这个Windows多媒体后台程序控制多媒体服务,例如MIDI。
是否为系统进程: 是
mprexe.exe
进程文件: mprexe or mprexe.exe
进程名称: Windows路由进程
描述: Windows路由进程包括向适当的网络部分发出网络请求。
是否为系统进程: 是
msgsrv32.exe
进程文件: msgsrv32 or msgsrv32.exe
进程名称: Windows信使服务
描述: Windows信使服务调用Windows驱动和程序管理在启动。
是否为系统进程: 是
mstask.exe
进程文件: mstask or mstask.exe
进程名称: Windows计划任务
描述: Windows计划任务用于设定继承在什么时间或者什么日期备份或者运行。
是否为系统进程: 是
regsvc.exe
进程文件: regsvc or regsvc.exe
进程名称: 远程注册表服务
描述: 远程注册表服务用于访问在远程计算机的注册表。
是否为系统进程: 是
rpcss.exe
进程文件: rpcss or rpcss.exe
进程名称: RPC Portmapper
描述: Windows 的RPC端口映射进程处理RPC调用(远程模块调用)然后把它们映射给指定的服务提供者。
是否为系统进程: 是
services.exe
进程文件: services or services.exe
进程名称: Windows Service Controller
描述: 管理Windows服务。
是否为系统进程: 是
smss.exe
进程文件: smss or smss.exe
进程名称: Session Manager Subsystem
描述: 该进程为会话管理子系统用以初始化系统变量,MS-DOS驱动名称类似LPT1以及COM,调用Win32壳子系统和运行在Windows登陆过程。
是否为系统进程: 是
snmp.exe
进程文件: snmp or snmp.exe
进程名称: Microsoft SNMP Agent
描述: Windows简单的网络协议代理(SNMP)用于监听和发送请求到适当的网络部分。
是否为系统进程: 是
spool32.exe
进程文件: spool32 or spool32.exe
进程名称: Printer Spooler
描述: Windows打印任务控制程序,用以打印机就绪。
是否为系统进程: 是
spoolsv.exe
进程文件: spoolsv or spoolsv.exe
进程名称: Printer Spooler Service
描述: Windows打印任务控制程序,用以打印机就绪。
是否为系统进程: 是
stisvc.exe
进程文件: stisvc or stisvc.exe
进程名称: Still Image Service
描述: Still Image Service用于控制扫描仪和数码相机连接在Windows。
是否为系统进程: 是
svchost.exe
进程文件: svchost or svchost.exe
进程名称: Service Host Process
描述: Service Host Process是一个标准的动态连接库主机处理服务。
是否为系统进程: 是
system
进程文件: system or system
进程名称: Windows System Process
描述: Microsoft Windows系统进程。
是否为系统进程: 是
taskmon.exe
进程文件: taskmon or taskmon.exe
进程名称: Windows Task Optimizer
描述: windows任务优化器监视你使用某个程序的频率,并且通过加载那些经常使用的程序来整理优化硬盘。
是否为系统进程: 是
tcpsvcs.exe
进程文件: tcpsvcs or tcpsvcs.exe
进程名称: TCP/IP Services
描述: TCP/IP Services Application支持透过TCP/IP连接局域网和Internet。
是否为系统进程: 是
winlogon.exe
进程文件: winlogon or winlogon.exe
进程名称: Windows Logon Process
描述: Windows NT用户登陆程序。
是否为系统进程: 是
winmgmt.exe
进程文件: winmgmt or winmgmt.exe
进程名称: Windows Management Service
描述: Windows Management Service透过Windows Management Instrumentation data (WMI)技术处理来自应用客户端的请求。
是否为系统进程:
接续
[续]一般程序进程absr.exe
进程文件: absr or absr.exe
进程名称: Backdoor.Autoupder Virus
描述: 这个进程是Backdoor.Autoupder后门病毒程序创建的。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acrobat.exe
进程文件: acrobat or acrobat.exe
进程名称: Adobe Acrobat
描述: Acrobat Writer用于创建PDF文档。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acrord32.exe
进程文件: acrord32 or acrord32.exe
进程名称: Acrobat Reader
描述: Acrobat Reader是一个用于阅读PDF文档的软件。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agentsvr.exe
进程文件: agentsvr or agentsvr.exe
进程名称: OLE automation server
描述: OLE Automation Server是Microsoft Agent的一部分。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aim.exe
进程文件: aim or aim.exe
进程名称: AOL Instant Messenger
描述: AOL Instant Messenger是一个在线聊天和即时通讯IM软件客户端。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airsvcu.exe
进程文件: airsvcu or airsvcu.exe
进程名称: Microsoft Media Manager
描述: OLE 这是一个用于在硬盘上建立索引文件和文件夹,在Microsoft Media Manager媒体管理启动时运行的进程。它可以在控制面板被禁用。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alogserv.exe
进程文件: alogserv or alogserv.exe
进程名称: McAfee VirusScan
描述: McAfee VirusScan是一个反病毒软件用于扫描你的文档和E-mail中的病毒。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avconsol.exe
进程文件: avconsol or avconsol.exe
进程名称: McAfee VirusScan
描述: McAfee VirusScan是一个反病毒软件用于扫描你的文档和E-mail中的病毒。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avsynmgr.exe
进程文件: avsynmgr or avsynmgr.exe
进程名称: McAfee VirusScan
描述: McAfee VirusScan是一个反病毒软件用于扫描你的文档和E-mail中的病毒。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backWeb.exe
进程文件: backWeb or backWeb.exe
进程名称: Backweb Adware
描述: Backweb是一个Adware(广告插件,一般是由于安装某些免费软件而伴随安装上的程序)来自Backweb Technologies。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bcb.exe
进程文件: bcb or bcb.exe
进程名称: Borland C++ Builder
描述: Borland C++ Builder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calc.exe
进程文件: calc or calc.exe
进程名称: Calculator
描述: Microsoft Windows计算器程序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ccapp.exe
进程文件: ccapp or ccapp.exe
进程名称: Symantec Common Client
描述: Symantec公用应用客户端包含在Norton AntiVirus 2003和Norton Personal Firewall 2003。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cdplayer.exe
进程文件: cdplayer or cdplayer.exe
进程名称: CD Player
描述: Microsoft Windows包含的CD播放器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charmap.exe
进程文件: charmap or charmap.exe
进程名称: Windows Character Map
描述: Windows字符映射表用来帮助你寻找不常见的字符。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idaemon.exe
进程文件: cidaemon or cidaemon.exe
进程名称: Microsoft Indexing Service
描述: 在后台运行的Windows索引服务,用于帮助你搜索文件在下次变得更快。
是否为系统进程:
cisvc.exe
进程文件: cisvc or cisvc.exe
进程名称: Microsoft Index Service Helper
描述: Microsoft Index Service Helper监视Microsoft Indexing Service (cidaemon.exe) 的内存占用情况,如果cidaemon.exe内存使用超过了40M,则自动重新启动该进程。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cmd.exe
进程文件: cmd or cmd.exe
进程名称: Windows Command Prompt
描述: Windows控制台程序。不像旧的command.com,cmd.exe是一个32位的命令行使用在WinNT/2000/XP。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cmesys.exe
进程文件: cmesys or cmesys.exe
进程名称: Gator GAIN Adware
描述: Gator GAIN是一个Adware插件(广告插件,一般是由于安装某些免费软件而伴随安装上的程序)。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ctfmon.exe
进程文件: ctfmon or ctfmon.exe
进程名称: Alternative User Input Services
描述: 控制Alternative User Input Text Processor (TIP)和Microsoft Office语言条。Ctfmon.exe提供语音识别、手写识别、键盘、翻译和其它用户输入技术的支持。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ctsvccda.exe
进程文件: ctsvccda or ctsvccda.exe
进程名称: Create CD-ROM Services
描述: 在Win9X创建CD-ROM访问服务。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cutftp.exe
进程文件: cutftp or cutftp.exe
进程名称: CuteFTP
描述: CuteFTP是一个流行的FTP客户端用于从FTP服务器上传/下载文件。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defwatch.exe
进程文件: defwatch or defwatch.exe
进程名称: Norton AntiVirus
描述: Norton Anti-Virus扫描你的文件和email以检查病毒。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devldr32.exe
进程文件: devldr32 or devldr32.exe
进程名称: Create Device Loader
描述: Creative Device Loader属于Create Soundblaster驱动。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directcd.exe
进程文件: directcd or directcd.exe
进程名称: Adaptec DirectCD
描述: Adaptec DirectCD是一个用文件管理器式的界面,烧录文件到光盘的软件。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dreamweaver.exe
进程文件: dreamweaver or dreamweaver.exe
进程名称: Macromedia DreamWeaver
描述: Macromedia DreamWeaver是一个HTML编辑器用于创建站点和其它类别的HTML文档。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em_exec.exe
进程文件: em_exec or em_exec.exe
进程名称: Logitech Mouse Settings
描述: 这是Logitech MouseWare状态栏图标的进程,用于用户访问控制鼠标属性和察看MouseWare帮助。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excel.exe
进程文件: excel or excel.exe
进程名称: Microsoft Excel
描述: Microsoft Excel是一个电子表格程序包括在Microsoft Office中。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findfast.exe
进程文件: findfast or findfast.exe
进程名称: Microsoft Office Indexing
描述: Microsoft Office索引程序,用于提高Microsoft Office索引Office文档的速度。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frontpage.exe
进程文件: frontpage or frontpage.exe
进程名称: Microsoft FrontPage
描述: Microsoft FrontPage是一个HTML编辑器用于创建站点和其它类别的HTML文档。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gmt.exe
进程文件: gmt or gmt.exe
进程名称: Gator Spyware Component
描述: Gator Spyware是一个广告插件,随Gator安装和启动。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hh.exe
进程文件: hh or hh.exe
进程名称: Gator Windows Help
描述: Windows Help程序用以打开帮助文件和文档,包括在很多Windows程序中。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hidserv.exe
进程文件: hidserv or hidserv.exe
进程名称: Microsoft Human Interface Device Audio Service
描述: 后台服务,用来支持USB音效部件和USB多媒体键盘。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QQ.exe
进程文件: QQ or QQ.exe
进程名称: QQ
描述: QQ是一个在线聊天和即时通讯客户端。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iexplore.exe
进程文件: iexplore or iexplore.exe
进程名称: Internet Explorer
描述: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网络浏览器透过HTTP访问WWW万维网。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kodakimage.exe
进程文件: kodakimage or kodakimage.exe
进程名称: Imaging
描述: Kodak Imaging是一个图片察看软件。包括在Windows,用以打开图像文件。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loadqm.exe
进程文件: loadqm or loadqm.exe
进程名称: MSN Queue Manager Loader
描述: MSN Queue Manager Loader被随着MSN Explorer和MSN Messenger安装。他在一些时候会占用很多系统资源。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loadwc.exe
进程文件: loadwc or loadwc.exe
进程名称: Load WebCheck
描述: Load WebCheck用以定制一些Internet Explorer的设定,添加、删除或者更新用户profiles设定。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mad.exe
进程文件: mad or mad.exe
进程名称: System Attendant Service
描述: System Attendant Service是Microsoft Exchange Server的后台程序。它用以读取Microsoft Exchange的DLLs文件,写log信息和生成离线地址薄。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mcshield.exe
进程文件: mcshield or mcshield.exe
进程名称: McAfee VirusScan
描述: McAfee VirusScan是一个反病毒软件用以扫描你的文件和email中的病毒。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mgabg.exe
进程文件: mgabg or mgabg.exe
进程名称: Matrox BIOS Guard
描述: Matrox BIOS守护进程。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mmc.exe
进程文件: mmmc or mmc.exe
进程名称: Microsoft Management Console
描述: Microsoft Management Console管理控制程序集成了很多的系统控制选项。例如设备管理(系统、硬件
)或者计算机权限控制(Administrative管理工具)。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mobsync.exe
进程文件: mobsync or mobsync.exe
进程名称: Microsoft Synchronization Manager
描述: Internet Explorer的一个组成部分,用以在后台同步离线察看页面。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mplayer.exe
进程文件: mplayer or mplayer.exe
进程名称: Windows Media Player
描述: Windows Media Player是一个用以打开音乐、声音和视频文件的软件。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mplayer2.exe
进程文件: mplayer2 or mplayer2.exe
进程名称: Windows Media Player
描述: Windows Media Player是一个用以打开音乐、声音和视频文件的软件。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msaccess.exe
进程文件: msaccess or msaccess.exe
进程名称: Microsoft Access
描述: Microsoft Access是一个数据库软件包括在Microsoft Office。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msbb.exe
进程文件: msbb or msbb.exe
进程名称: MSBB Web3000 Spyware Application
描述: MSBB Web3000 Spyware是包括在一些adware产品中,利用注册表随Windows启动。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msdtc.exe
进程文件: msdtc or msdtc.exe
进程名称: Distributed Transaction Coordinator
描述: Microsoft Distributed Transaction Coordinator控制多个服务器的传输,被安装在Microsoft Personal Web Server和Microsoft SQL Server。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msiexec.exe
进程文件: msiexec or msiexec.exe
进程名称: Windows Installer Component
描述: Windows Installer的一部分。用来帮助Windows Installer package files (MSI)格式的安装文件。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msimn.exe
进程文件: msimn or msimn.exe
进程名称: Microsoft Outlook Express
描述: Microsoft Outlook Express是一个Email和新闻组客户端包括在Microsoft Windows。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msmsgs.exe
进程文件: msmsgs or msmsgs.exe
进程名称: MSN Messenger Traybar Process
描述: MSN Messenger是一个在线聊天和即时通讯客户端。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msoobe.exe
进程文件: msoobe or msoobe.exe
进程名称: Windows Product Activation
描述: Windows XP License的Product Activation产品激活程序。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mspaint.exe
进程文件: mspaint or mspaint.exe
进程名称: Microsoft Paint
描述: Microsoft Paint画图是一个图像编辑器包括在Microsoft Windows,它能够编辑bmp图像。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mspmspsv.exe
进程文件: mspmspsv or mspmspsv.exe
进程名称: WMDM PMSP Service
描述: Windows Media Player 7需要安装的Helper Service。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mysqld-nt.exe
进程文件: mysqld-nt or mysqld-nt.exe
进程名称: MySQL Daemon
描述: MySQL Daemon控制访问MySQL数据库。
是否为系统进程: 否
接续
网页恶意代码的手工处理1. 清除每次开机时自动弹出的网页 (原文:瑞星)
记住地址栏里出现的网址,然后打开注册表编辑器(方法是在点击“开始”菜单,之后点击“运行”,在运行框中输入regedit命令进入注册表编辑器),分别定位到: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和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once
下,看看在该子项下是否有一个以这个网址为值的值项,如果有的话,就将其删除,之后重新启动计算机。这样在下一次开机的时候就不再会有网页弹出来了。
不过网页恶意代码的编写者有时也是非常的狡猾,他会在注册表的不同键值中多处设有这个值项,这样上面提的方法也未必能完全解决问题。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在注册表编辑器的选项菜单里选择“编辑”→“查找”,在“查找”对话框内输入开机时自动打开的网址,然后点击“查找下一个”,将查找到的值项删除。另外,如果你是使用Windows 98的用户,可在“开始”菜单中的“运行”对话框内输入“msconfig”,点击确定,打开“系统配置实用程序”并打开“启动”选项卡,检查其中是否有非常可疑的启动项,如果有的话请将其禁用(在程序前的打上勾),然后重启机器就可以了。如果你所使用的是Windows NT/2000的用户,可以把Windows 98下的“系统配置实用程序”复制过来并运行进行查找清除。
2. IE标题栏被修改
在系统默认状态下,是由应用程序本身来提供标题栏的信息,但也允许用户自行在上述注册表项目中填加信息,而一些恶意的网站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来得逞的:它们将串值Window Title下的键值改为其网站名或更多的广告信息,从而达到改变浏览者IE标题栏的目的。
具体说来受到更改的注册表项目为: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ainWindow Title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ainWindow Title
解决办法:
1). 在Windows启动后,点击“开始”→“运行”菜单项,在“打开”栏中键入regedit,然后按“确定”键;
2). 展开注册表到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ain下,在右半部分窗口中找到串值“Window Title” ,将该串值删除即可,或将Window Title的键值改为“IE浏览器”等你喜欢的名字;
3). 同理,展开注册表到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ain
然后按2)中所述方法处理。
4).退出注册表编辑器,重新启动计算机,运行IE,你会发现困扰你的问题被解决了
[续]
3. IE默认连接首页被修改
IE浏览器上方的标题栏被改成“欢迎访问……网站”的样式,这是最常见的篡改手段,受害者众多。
受到更改的注册表项目为: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ainStart Page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ainStart Page
通过修改“Start Page”的键值,来达到修改浏览者IE默认连接首页的目的,如浏览“万花谷”就会将你的IE默认连接首页修改为“[url]http://on888.home.chinaren.com[/url] ”,即便是出于给自己的主页做广告的目的,也显得太霸道了一些,这也是这类网页惹人厌恶的原因。
解决办法:
1). 在Windows启动后,点击“开始”→“运行”菜单项,在“打开”栏中键入regedit,然后按“确定”键;
2). 展开注册表到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ain下,在右半部分窗口中找到串值“Start Page”双击 ,将Start Page的键值改为“about:blank”即可;
3). 同理,展开注册表到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ain
在右半部分窗口中找到串值“Start Page”,然后按2)中所述方法处理。
4). 退出注册表编辑器,重新启动计算机,一切OK了!
特殊例子:当IE的起始页变成了某些网址后,就算你通过选项设置修改好了,重启以后又会变成他们的网址啦,十分的难缠。其实他们是在你机器里加了一个自运行程序,它会在系统启动时将你的IE起始页设成他们的网站。
解决办法:运行注册表编辑器regedit.exe,然后依次展开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 VersionRun
主键,然后将其下的registry.exe子键删除,然后删除自运行程序c:program Filesregistry.exe,最后从IE选项中重新设置起始页。
4. 系统启动时弹出对话框
受到更改的注册表项目为: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Winlogon
在其下被建立了字符串“LegalNoticeCaption”和“LegalNoticeText”,其中“LegalNoticeCaption”是提示框的标题,“LegalNoticeText”是提示框的文本内容。由于它们的存在,就使得我们每次登陆到Windwos桌面前都出现一个提示窗口,显示那些网页的广告信息!
解决办法:
打开注册表编辑器,找到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Winlogon
这一个主键,然后在右边窗口中找到“LegalNoticeCaption”和“LegalNoticeText”这两个字符串,删除这两个字符串就可以解决在登陆时出现提示框的现象了。
5. 修复被锁定的注册表
注册表被锁定这一招是比较恶毒的,它使普遍用户即使会简单修改注册表使其恢复的条件下,困难又多了一层。症状是在开始菜单中点击“运行”,在运行框中输入regedit命令时,注册表不能够使用,并发现系统提示你没有权限运行该程序,然后让你联系系统管理员。
这是由于注册表编辑器: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System下的DWORD值“DisableRegistryTools”被修改为“1”的缘故,将其键值恢复为“0”即可恢复注册表的使用。
解决办法:
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解除注册表锁定的工具,就是用记事本编辑一个任意名字的.reg文件,比如recover.reg,内容如下:
REGEDIT4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System]
"DisableRegistryTools"=dword:00000000
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你用这个方法制作解除注册表锁定的工具,一定要严格按照上面的书写格式进行,不能遗漏更不能修改(其实你只需将上述内容“复制”、“粘贴”到你机器记事本中即可);完成上述工作后,点击记事本的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项,文件名可以随意,但文件扩展名必须为.reg(切记),然后点击“保存”。这样一个注册表解锁工具就制作完成了,之后你只须双击生成的工具图标,其会提示你是否将这个信息添加进注册表,你要点击“是”,随后系统提示信息已成功输入注册表,再点击“确定”即可将注册表解锁了。
USB存储设备无法识别
原文:enet 远望资讯
当你想用闪存或移动硬盘来和电脑交换数据时,但插上USB口时你却发现系统居然无法识别出USB设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排除USB存储设备本身故障后出现此类现象的原因。
1.前置USB线接错。当主板上的USB线和机箱上的前置USB接口对应相接时把正负接反就会发生这类故障,这也是相当危险的,因为正负接反很可能会使得USB设备烧毁。
2.USB接口电压不足。当把移动硬盘接在前置USB口上时就有可能发生系统无法识别出设备的故障。原因是移动硬盘功率比较大要求电压相对比较严格,前置接口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电压,当然劣质的电源也可能会造成这个问题。解决方法是移动硬盘不要接在前置USB接口上,更换劣质低功率的电源或尽量使用外接电源的硬盘盒,假如有条件的话。
3.主板和系统的兼容性问题。呵呵这类故障中最著名的就是NF2主板与USB的兼容性问题。假如你是在NF2的主板上碰到这个问题的话,则可以先安装最新的nForce2专用USB2.0驱动和补丁、最新的主板补丁和操作系统补丁,还是不行的话尝试着刷新一下主板的BIOS一般都能解决。
4.系统或BIOS问题。当你在BIOS或操作系统中禁用了USB时就会发生USB设备无法在系统中识别。解决方法是开启与USB设备相关的选项。
接续
电脑重启故障原文: tank 天极网
一、软件
1.病毒破坏
自从有了计算机以后不久,计算机病毒也应运而生。当网络成为当今社会的信息大动脉后,病毒的传播更加方便,所以也时不时的干扰和破坏我们的正常工作。比较典型的就是前一段时间对全球计算机造成严重破坏的“冲击波”病毒,发作时还会提示系统将在60秒后自动启动。其实,早在DOS时代就有不少病毒能够自动重启你的计算机。
对于是否属于病毒破坏,我们可以使用最新版的杀毒软件进行杀毒,一般都会发现病毒存在。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当你上网时被人恶意侵入了你的计算机,并放置了木马程序。这样对方能够从远程控制你计算机的一切活动,当然也包括让你的计算机重新启动。对于有些木马,不容易清除,最好重新安装操作系统。
2.系统文件损坏
当系统文件被破坏时,如Win2K下的KERNEL32.DLL,Win98 FONTS目录下面的字体等系统运行时基本的文件被破坏,系统在启动时会因此无法完成初始化而强迫重新启动。你可以做个试验,把WIN98目录下的字库“FONTS”改名试一试。当你再次开机时,我们的计算机就会不断的重复启动。
对于这种故障,因为无法进入正常的桌面,只能覆盖安装或重新安装。
3.定时软件或计划任务软件起作用
如果你在“计划任务栏”里设置了重新启动或加载某些工作程序时,当定时时刻到来时,计算机也会再次启动。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打开“启动”项,检查里面有没有自己不熟悉的执行文件或其他定时工作程序,将其屏蔽后再开机检查。当然,我们也可以在“运行”里面直接输入“Msconfig”命令选择启动项。
二、硬件
1.市电电压不稳
一般家用计算机的开关电源工作电压范围为170V-240V,当市电电压低于170V时,计算机就会自动重启或关机。因为市电电压的波动我们有时感觉不到,所以就会误认为计算机莫名其妙的自动重启了。
解决方法:对于经常性供电不稳的地区,我们可以购置UPS电源或130-260V的宽幅开关电源来保证计算机稳定工作。
2.插排或电源插座的质量差,接触不良
市面上的电源插排多数质量不好,内部的接点都是采用手工焊接,并且常采用酸性助焊剂,这样容易导致在以后的使用中焊点氧化引起断路或者火线和零线之间漏电。因为手工焊接,同时因为采用的磷黄铜片弹性差,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容易失去弹性,致使与主机或显示器的电源插头接触不良而产生较大的接触电阻,在长时间工作时就会大量发热而导致虚接,这时就会表现为主机重新启动或显示器黑屏闪烁。
还有一个可能是我们家里使用的墙壁插座,多数墙壁插座的安装都不是使用专业人员,所以插座内部的接线非常的不标准,特别这些插座如果我们经常使用大功率的电暖器时就很容易导致内部发热氧化虚接而形成间歇性的断电,引起计算机重启或显示器眨眼现象。
解决方法:
1) 不要图省钱而购买价廉不物美的电源排插,购买一些名牌的电源插排,因为其内部都是机器自动安装压接的,没有采用手工焊接。
2) 对于是否属于墙壁插座内部虚接的问题,我们可以把主机换一个墙壁插座试一试,看是否存在同样的自动重启问题。
3.计算机电源的功率不足或性能差
这种情况也比较常见,特别是当我们为自己主机增添了新的设备后,如更换了高档的显卡,增加了刻录机,添加了硬盘后,就很容易出现。当主机全速工作,比如运行大型的3D游戏,进行高速刻录或准备读取光盘,刚刚启动时,双硬盘对拷数据,就可能会因为瞬时电源功率不足而引起电源保护而停止输出,但由于当电源停止输出后,负载减轻,这时电源再次启动。因为保护后的恢复时间很短,所以给我们的表现就是主机自动重启。
还有一种情况,是主机开关电源性能差,虽然电压是稳定的也在正常允许范围之内,但因为其输出电源中谐波含量过大,也会导致主机经常性的死机或重启。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使用万用表测试其电压时是正常的,最好更换一台优良的电源进行替换排除。
解决方法:现换高质量大功率计算机电源。
4.主机开关电源的市电插头松动,接触不良,没有插紧
这种情况,多数都会出现在DIY机器上,主机电源所配的电源线没有经过3C认证,与电源插座不配套。当我们晃动桌子或触摸主机时就会出现主机自动重启,一般还会伴有轻微的电打火的“啪啪”声。
解决方法:更换优质的3C认证电源线。
5.主板的电源ATX20插座有虚焊,接触不良
这种故障不常见,但的确存在,主要是在主机正常工作时,左右移动ATX20针插头,看主机是否会自动重启。同时还要检查20针的电源插头内部的簧片是否有氧化现象,这也很容易导致接触电阻大,接触不良,引起主机死机或重启。有时还需要检查20针插头尾部的连接线,是否都牢靠。
解决方法:
1) 如果是主板焊点虚焊,直接用电烙铁补焊就可以了。注意:在对主板、硬盘、显卡等计算机板卡焊接时,一定要将电烙铁良好接地,或者在焊接时拔下电源插头。
2) 如果是电源的问题,最好是更换一台好的电源。
6.CPU问题
CPU内部部分功能电路损坏,二级缓存损坏时,计算机也能启动,甚至还会进入正常的桌面进行正常操作,但当进行某一特殊功能时就会重启或死机,如画表,播放VCD,玩游戏等。
解决办法:试着在CMOS中屏蔽二级缓存(L2)或一级缓存(L1),看主机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再不就是直接用好的CPU进行替换排除。如果屏蔽后能够正常运行,还是可以凑合着使用,虽然速度慢些,但必竟省钱了。
7.内存问题
内存条上如果某个芯片不完全损坏时,很有可能会通过自检(必竟多数都设置了POST),但是在运行时就会因为内存发热量大而导致功能失效而意外重启。多数时候内存损坏时开机会报警,但内存损坏后不报警,不加电的故障都还是有的。最好使用排除法,能够快速确定故障部位。
8.光驱问题
如果光驱内部损坏时,也会导致主机启动缓慢或不能通过自检,也可能是在工作过程中突然重启。对于后一种情况如果是我们更换了光驱后出现的,很有可能是光驱的耗电量不同而引起的。大家需要了解的是,虽然光驱的ATPI接口相同,但不同生产厂家其引脚定义是不相同的,如果我们的硬盘线有问题时,就可能产生对某一牌子光驱使用没有问题,但对其他牌子光驱就无法工作的情况,这需要大家注意。
9.RESET键质量有问题
如果RESET开关损坏,内部簧片始终处于短接的位置时,主机就无法加电自检。但是当RESET开关弹性减弱或机箱上的按钮按下去不易弹起时,就会出现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偶尔的触碰机箱或者在正常使用状态下而主机突然重启。所以,当RESET开关不能按动自如时,我们一定要仔细检查,最好更换新的RESET按钮开关或对机箱的外部按钮进行加油润滑处理。
还有一种情况,是因为机箱内的RESET开关引线在焊接时绝缘层剥离过多,再加上使用过程中多次拆箱就会造成RESET开关线距离过近而引起碰撞,导致主机自动重启。
10.接入网卡或并口、串口、USB接口接入外部设备时自动重启
这种情况一般是因为外设有故障,比如打印机的并口损坏,某一脚对地短路,USB设备损坏对地短路,网卡做工不标准等,当我们使用这些设备时,就会因为突然的电源短路而引起计算机重启。
三、其他原因
1.散热不良或测温失灵
CPU散热不良,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CPU的散热器固定卡子脱落,CPU散热器与CPU接触之间有异物,CPU风扇长时间使用后散热器积尘太多,这些情况都会导致CPU散热不良,积聚温度过高而自动重启。
还有就是CPU下面的测温探头损坏或P4 CPU内部的测温电路损坏,主板上的BIOS有BUG在某一特殊条件下测温不准,这些都会引起主机在工作过程中自动保护性重启。
最后就是我们在CMOS中设置的CPU保护温度过低也会引起主机自动重启。
2.风扇测速失灵
当CPU风扇的测速电路损坏或测速线间歇性断路时,因为主板检测不到风扇的转速就会误以为风扇停转而自动关机或重启,但我们检查时可能看到CPU风扇转动正常,并且测速也正常。
3.强磁干扰
不要小看电磁干扰,许多时候我们的电脑死机和重启也是因为干扰造成的,这些干扰既有来自机箱内部CPU风扇、机箱风扇、显卡风扇、显卡、主板、硬盘的干扰,也有来自外部的动力线,变频空调甚至汽车等大型设备的干扰。如果我们主机的搞干扰性能差或屏蔽不良,就会出现主机意外重启或频繁死机的现象。
计算机出现的问题千奇百怪,但如果我们能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那我们在排除计算机的软硬件故障时就会得心应手,而不会天天头大了。希望本文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请多多支持。
接续
光驱常见故障1. 开机自检,不能检测到光驱
认真检查光驱排线的连接是否正确、牢靠,光驱的供电线是否插好。如果自检到光驱这一项时出现画面停止,则要看看光驱(主、从)跳线是否无误。将CMOS中所有用到的IDE接口设置为“AUTO”,就可以正确地识别光驱工作模式了。对于一些早期的主板或个别现象则需要进行设置。
光驱尽量不要和硬盘连在同一条数据线上。
2. 进入系统以后检测不到光驱盘符
系统自检可以检测到光驱,但是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却没有发现光驱盘符
可能原因:
1) 在安全模式下进入了操作系统,正常现象
2) 电脑感染了病毒,清除病毒,重新安装主板驱动
3) 虚拟光驱发生冲突
安装虚拟光驱后,发现原来的物理光驱“丢失”,这是由于硬件配置文件设置的可用盘符太少了。解决方法:用Windows自带的记事本程序打开C盘根目录下的“Config.sys”文件,加入“LASTDRIVE=Z”,保存退出,重启后即可解决问题。
在安装双光驱的情况下安装低版本的“虚拟光碟”后,个别情况会表现为有一个或两个物理光驱“丢失”!建议:换个高版本的或其它虚拟光驱程序。
3) 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光驱驱动程序失效
解决办法:进入控制面板,重新添加新硬件;或者进入控制面板,删除硬盘控制器,重新启动计算机
3. 安装光驱后影响硬盘速度
硬盘是否与光驱同用一根书简现,并且共用IDE1接口。解决办法,将硬盘与光驱分别用不同的数据线连接,各自占用一个IDE接口,两者都可设定为Master。
4. 在启动计算机时光驱有时能找到,有时找不到;也有的时候在计算机光驱读盘过程中,光驱突然丢失
1) 光驱自身有问题
光驱的激光头读盘性能不稳定或者是光驱电路板上的芯片散热不良时,特别是经过维修的光驱,因为多数维修人员在对光驱进行检测后再次组装时,都没有考虑光驱的芯片散热问题,所以就会出现上述故障。解决的方法更换光驱或改善光驱的散热条件。
2) 光驱供电不正常
这种问题首先应检查光驱的供电端-4针D形电源插头,与光驱的电源接口接触是否良好,插头内的金属簧片是否氧化现象,插头另一端的导线紧固是否牢靠。
其次是光驱内部的电源接口与电路板的焊接部分因经常拔插而松动虚接,多见于经常移动使用的光驱。
当出现此问题时,我们可以观察光驱的状态指示灯是否亮,光驱的托盘是否能够正常弹出来辅助判断故障情况。
3) 光驱数据线连接不正常
如果数据线经常拔插或数据线质量低劣,接点处虚接或者短路时,也可能是数据线按装不正确或松动时也会出现此类故障。如果更换数据线后故障消失,就说明光驱所使用的数据线有问题。在排除此问题时同时应检查主板和光驱的IDE接口,是否存在断针或弯针,短针,是否有杂物的情况
4) 主板的IDE接口或者南桥芯片性能不良
如果是主板上的IDE接口焊接不良或南桥控制芯片性能不佳时,也会出现此问题。在出现此问题后,我们更换了光驱和数据线,此问题存在;再把硬盘和光驱交换位置后,仍然表现为硬盘读盘正常,而光驱丢失时,那就可以断定是主板问题了。
5) 还有一种情况,是客户人为的改动了BIOS设置后,造成光驱在使用过程中丢失。
因为S-ATA硬盘的出现,主板的BIOS设置中多出了对S-ATA硬盘,P-ATA硬盘的支持模式的选择,当我们选择S-ATA硬盘模式时,就无法使用P-ATA接口的硬盘和光驱,此时就表现为光驱盘符丢失;当我们选择P-ATA模式时,S-ATA硬盘丢失,表现为能够用光盘启动电脑,但启动后没有硬盘存在,不能安装系统;只有当我们选择S-ATA+P-ATA模式时,我们才能既使用S-ATA硬盘,也能够使用ATAPI接口的光驱。
6) 光驱不支持DMA
早期的光驱可能不支持DMA,可以将光驱的DMA接口关闭以免造成不兼容等现象。完成设置后,按下“确定”按钮,重新启动电脑即可。
DMA接口光驱与主板不兼容时,也应关闭DMA。
5. 光驱的读盘性能不稳定
1) 光驱的供电不正常,有时稳定,有时偏低或没有电源供应,也可能只有一路电源供应。
2) 系统感染了病毒,禁止光盘的读取。
当系统感染了病毒,修改了注册表,屏蔽了光驱盘符时,这时系统表现为光盘符号丢失,同时光驱可能不能读取,即使光驱能够读取到数据,因在“我的电脑”中或“资源管理器”中无盘符,我们也无法获取读到的数据。
3) 光驱内有不固定的微小杂物,当杂物挡在光头上时,光驱就无法正常读盘;当杂物移开时,光驱就又能正常读盘了。
4) 激光头老化造成
调整光驱激光头附近的电位调节器,加大电阻改变电流的强度使发射管的功率增加,提高激光的亮度,从而提高光驱的读盘能力。
提醒:大家用小螺丝刀顺时针调节(顺时针加大功率、逆时针减小功率),以5度为步进进行调整,边调边试直到满意为止。切记不可调节过度,否则可能出现激光头功率过大而烧毁的情况。
6. 光驱卡住无法弹出
可能就是光驱内部配件之间的接触出现问题,大家可以尝试如下的方法解决:将光驱从机箱卸下并使用十字螺丝刀拆开,通过紧急弹出孔弹出光驱托盘,这样你就可以卸掉光驱的上盖和前盖。卸下上盖后会看见光驱的机芯,在托盘的左边或者右边会有一条末端连着托盘马达的皮带。你可以检查此皮带是否干净,是否有错位,同时也可以给此皮带和连接马达的末端上油。另外光驱的托盘两边会有一排锯齿,这个锯齿是控制托盘弹出和缩回的。请你给此锯齿上油,并看看它有没有错位之类的故障。如果上了油请将多余的油擦去,然后将光驱重新安装好,最后再开机试试看。
提醒:不过由于这种维修比较专业,建议大家最好找专业人士修理。
7. 当光驱认到盘后,开始读盘时,一高速旋转,系统就重启
1) 电源功率不足
2) 主板故障
如果主板的IDE接口有故障时,也可能出现此类故障。
8. 光驱会莫名其妙的自动弹出弹入
1) 主机上网时被黑客控制
此问题多数出现在机器经常上网并且没有使用天网等防火墙软件,当我们使用MSN或QQ和接收电子邮件时,我们打开了不知名的邮件附件时就可以出现此情况,我们的电脑被黑客程序锁定注册表,禁止我们关机或打开我的电脑等,严重的时候我们的电脑会直接被黑客远程控制,出现光驱自动不停的弹出弹入,硬盘狂转,显示器关闭显示等。
2) 光驱的弹出按钮开关性能不良
对于有光驱档板的机箱,当我们按下弹出按键时,会经过档板再传到光驱的弹出按键上,如果按键接触不灵活,按下后不能弹起时,就会出现弹出键被长时间按下,这时光驱也会表现为刚刚出盒就马上弹入,再按下出盒键,仍然是刚刚弹出就又再次弹入,无法更换光盘。
9 .系统能够正常启动,但是一读光盘就蓝屏或死机
这种情况一是光驱的读盘能力差或者是光盘已经划伤严重,放入光驱后,能够检测到光盘的存在,但在读取数据时容易进入死读状态,造成系统蓝屏或死机;再一个原因就是光驱被打开了DMA通道,而光驱本身不支持DMA数据传输功能,所以也会出现蓝屏或死机现象。
10. DVD光驱只能读DVD光盘,而不能读取VCD光盘
一般情况下,DVD光驱读取CDROM格式光盘的能力要比CDROM读取CDROM光盘的能力差一些,这就会表现为放在52X光驱里可以正常读取的光盘,放在DVD光驱里却不能读取。不过,如果DVD光驱只能读取DVD光盘,而不能读取VCD光盘,那就是DVD光驱本身有问题。如果是保内的话,应该要求商家给予更换。此类问题在实际生活中还并不少见。
接续
11. 光驱读盘时有“啾啾”的声音这种情况大家可能也会经常遇到,其原因就是光驱的读盘能力下降或者是光盘的质量太差或光盘表面污损严重,这时虽然光驱能够检查到光盘的格式和有光盘存在,但在读取数据时,激光头会在伺服电路的动作下尽可能的读取数据,这时如果激光头上移位置过大,同时因为光盘的质量差表面质量不均,光盘高速工作时不在一个平面上,这时激光头上移聚焦时就会碰着光盘,断续的和光盘接触就会产生“啾啾”的声音。如果我们购买的是盗版光盘,即使用盘面很新,但因为其数据轨迹较浅,不易读取,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当我们再次取出光盘时,光盘表面就会有多个划痕,这就是为什么盗版盘容易出现划盘。严重的时候,因为光驱高速工作,还会生产炸盘现象,造成光驱损坏而无法继续工作。
12. 光驱读盘时声音特别大,有的时候大的有些吓人,整个机箱都会跟着振动
这种情况也比较常见,特别是一些新买电脑的用户(对于DIY机器),经常会反映自己家的电脑光驱读盘时声音特别响,像拖拉机一样,带个屋里都能听到。严重的时候带个机箱都会跟着振动,好像机箱要爆炸似的。其实这是正常现象,为什么光驱到了52X后再没有提高,即使市面上有过56X光驱出现,也不过是昙花一现。当光驱以52X的高倍速工作时,每分钟的转速高达数千转,如果机箱的设计不是很合理,这时电机工作的噪音就会被放大,引起机箱共振,从而表现为光驱读盘时的噪音特别的大。这也是许多DIY市场上的光驱后来都推出了手动降速功能,其主要目的就是降低光驱读盘时的噪音。
13. 光驱能够正常播放CD,但是却不能读数据光盘
电脑所配置的光驱都能够播放CD音乐光盘,只不过有的光驱面板上有播放键,可以不需要软件支持就能直接从前置的音频接口或与声卡上的CD音频输入接口相连输出音乐信号;而个别光驱必须有软件支持才能播放CD光盘。在WIN98以前因为没有相应的软件支持,光驱播放CD音乐光盘时,光驱与声卡必须有CD音频线连接才能有音乐信号输出;而现在因为XP系统支持数字音频,以及超级解霸3000的数字音频功能,可以不需要CD音频线也能播放CD光盘了。此类问题我们可以仔细进一步检查,如果整张CD光盘都能够播放,说明光驱的硬件本身没有问题;而数据光盘不能读取,我们应该首先怀疑数据光盘是否进行了加密和我们是否打开了DMA数据通道等。目前市面上的盗版光盘为了逃避检查,都人为的对光盘进行了加密设置,必须进行相应的解密的手段才能正常读出光盘上的数据,这一点我们需要特别注意。
14.光驱能够正常读盘,但是就是不能读取某一类盘,如学习软件的加密光盘等
这种情况也不是光驱的问题,部分学习软件为了防止盗版,都对光盘数据进行了加密设置。多数用户所描述的学习软件光盘不能读取,是因为自己购买的是盗版软件,在进行版权签别时无法通过,所以就出现光盘不能读出的情况,而客户就误认为是光驱有问题。
15. 光驱读盘正常,但是更换光盘后,双击光盘盘符显示的内容还是第一张光盘的内容,只有重新启动计算机后更换的光盘才能重新显示
换盘后内容不变,这在软盘上经常会遇到。原因就是因为软驱的换盘检测开关脏污,无法差别是否有换盘行为,所以主机始终认为软盘没有被更换而仍旧显示第一张软盘的内容。光驱也会出现此情况,无论你换什么样的光盘,只要打开我的电脑中的光盘符号,显示的内容依旧是第一张盘的目录列表。如果继续点击,就会提示读盘错误的信息提示。此情况即使我们点击刷新也没有效果,只能重启电脑后才能解决,所以开机一次只能读取一张光盘的内容。此问题属于光驱原因,只能更换光驱解决。
16. DVD光驱读盘性能正常,但在我的电脑中光盘图标老是变成CD驱动器
这个问题我们在笔记本电脑上和台式机上也会经常遇到,因为光盘的图标经常显示为CD驱动器,所以放入的DVD光盘无法正常读取。这种情况也经常让客户投诉,明明我购买的机器上写得是DVD光驱,可电脑里却显示的是CDROM驱动器。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只要我们将设备管理器中的光驱属性里的“使用此CDROM数字音频播放CD”前面的勾去掉,然后就可以正常播放DVD光盘了。
17. 播放DVD时自动关机,系统为XP。使用了多种播放器软件,系统也重装过N遍,但都没有解决。系统关机表现就象正常关机,没有任何非法操作或错误提示。
这种问题出现在宏三眩影3000机器上,此问题的解决也非常特殊,播放VCD时没有问题,只有播放DVD时出现关机现象,最后更换显卡后故障排除,原因可能是显卡与主板的兼容性差造成的。
18. 提示窗口:“安装文件时发生输入/输出错误,这通常是因为安装介质或安装文件损坏引起的。”
造成这种现象可能有几种原因:
一是光驱数据线质量不过关或在拔插时受损,这样会导致光驱工作时出现以上错误提示。其实这不是光驱或光盘有问题,只要换一条数据线就可以了。
另外也可能是你的光驱使用时间较长,光驱的读盘能力下降造成的,你可以检查一下光驱激光头的物镜表面是否很脏,如果很脏可以进行相应处理,也可以通过调整激光头的发射功率来改善光驱的读盘能力,不同品牌光驱的调节电位器的位置是不同的,具体调节可以参考相关文章进行。
接续
显示器抖动的原因原文:郭鹰 天极
显示器刷新频率设置得太低
当显示器的刷新频率设置低于75Hz时,屏幕常会出现抖动、闪烁的现象,把刷新率适当调高,比如设置成高于85Hz,屏幕抖动的现象一般不会再出现。
电源变压器离显示器和机箱太近
电源变压器工作时会造成较大的电磁干扰,从而造成屏幕抖动。把电源变压器放在远离机箱和显示器的地方,可以让问题迎刃而解。
劣质电源或电源设备已经老化
许多杂牌电脑电源所使用的元件做工、用料均很差,易造成电脑的电路不畅或供电能力跟不上,当系统繁忙时,显示器尤其会出现屏幕抖动的现象。电脑的电源设备开始老化时,也容易造成相同的问题。
音箱放得离显示器太近
音箱的磁场效应会干扰显示器的正常工作,使显示器产生屏幕抖动和串色等磁干扰现象。
病毒作怪
有些计算机病毒会扰乱屏幕显示,比如:字符倒置、屏幕抖动、图形翻转显示等。网上随处可见的屏幕抖动脚本,就足以让你在中招之后头大如牛。
显示卡接触不良
重插显示卡后,故障可得到排除。
WIN95/98系统后写缓存引起
如属于这种原因,在控制面板-系统-性能-文件系统-疑难解答中禁用所有驱动器后写式高速缓存,可让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电源滤波电容损坏
打开机箱,如果你看到电源滤波电容(电路板上个头最大的那个电容)顶部鼓起,那么便说明电容坏了,屏幕抖动是由电源故障引起的。换了电容之后,即可解决问题。
接续
硬盘坏道的发现与修复硬盘出现坏道除了硬盘本身质量以及老化的原因外,还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平时使用不当造成的。
硬盘的坏道共分两种:逻辑坏道和物理坏道。逻辑坏道为软坏道,大多是软件的操作和使用不当造成的,可以用软件进行修复;物理坏道为真正的物理性坏道,是硬盘盘片本身的磁介质出现问题,例如盘片有物理损伤,大都无法用软件进行修复,只能通过改变硬盘分区或扇区的使用情况来解决。
如果你的硬盘一旦出现下列这些现象时,你就该注意硬盘是否已经出现了坏道:
(1)在读取某一文件或运行某一程序时,硬盘反复读盘且出错,提示文件损坏、“无法读取或无法写入文件”等信息,或者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成功;有时甚至会出现蓝屏等;
(2)硬盘声音突然由原来正常的摩擦音变成了怪音;
(3)在排除病毒感染的情况下系统无法正常启动,用SYS命令传导系统也不能成功,出现“Sector not found”或“General error in reading drive C”等提示信息;
(4)Format硬盘时,到某一进度停止不前,最后报错,无法完成;
(5)每次系统开机都会自动运行Scandisk扫描磁盘错误;或硬盘扫描时出现红色的“B”的标记。
(6)对硬盘执行FDISK时,到某一进度会反复进进退退;
首先,我们先确认硬盘的坏道是逻辑坏道还是物理坏道,方法很简单。在电脑刚刚启动时,按“F8”键,选择“Command Prompt only”进入DOS模式(操作系统必须为Win95/98,若为Win2000/XP请使用DOS启动盘),执行“scandisk x:”(X为盘符),Scandisk程序便会检查硬盘,对产生的逻辑坏道会自行弹出对话框,选择“Fix it”对逻辑坏道进行初级修复。如扫描程序在某一进度停滞不前,那么硬盘就有了物理坏道。
对于已进行初步修复的仍有逻辑坏道的硬盘,正常启动后回到Windows下,进入“我的电脑”中选择有逻辑坏道的硬盘,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工具”→“开始检查”就弹出“磁盘扫描程序”,选中“完全”并将“自动修复错误”打上勾(如图1),单击“开始”,就开始对该分区进行扫描和修复。
一般来说,通过上述的方法,修复完成之后硬盘上坏道仍然存在,只是做上了标记,系统不会继续访问了,但是随着对硬盘的继续使用,我们可能会发现硬盘坏道有可能扩散,所以这种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较妥善的办法是对硬盘数据进行备份,然后重新分区格式化硬盘,一般来说,如果硬盘上的故障仅仅是逻辑坏道,就可以彻底的解决问题。当然,建议在进行重新分区和格式化之后,使用DOS下Scandisk再次对硬盘进行检测,确保硬盘逻辑坏道的完全修复。
而对于有物理坏道的硬盘,上述方法就无能为力了,但也不是没有办法。
屏蔽物理坏道
由于物理坏道通常是由于硬盘使用中遭受撞击或者突然断电等情况产生的,在盘片高速旋转时,磁头有可能撞击盘片,造成磁介质损伤而形成的,即使通过磁盘检测软件将坏道标记,操作系统虽然不会继续访问这个扇区,但是物理坏道通常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扩散,这是由于虽然坏道标记之后,但是硬盘仍然可能访问到坏道周围的扇区,从而引起坏道的扩散。为了避免坏道的扩散,我们最好是将坏道屏蔽到一个未使用的分区。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如果硬盘还没过质保期,就去找销售商,让其想办法(别忘了带发票)。但如果过了质保期或遇到了奸商,就只好自己想办法了,下面我就介绍一种用“PartitionMagic”(分区魔术师,以下简称PM)修复硬盘的方法。
道理很简单,通过对硬盘的重新分区,隐藏有物理坏道的硬盘空间,对其实行隔离。具体的作法是:首先启动PM,选中“Operations”菜单下的“Check”命令,对硬盘进行直接扫描,标记坏簇后,选中“Operations”菜单下的 “Advanced”→“bad sector retset”(如图2),最后把坏簇分成一个独立的分区,再通过“Hide partiton”命令将分区隐藏,至此大功告成。
如果电脑启动时出现信息“TRACK 0 BAD,DISK UNUSABLE”,那么修复起来就比较麻烦,因为此信息说明硬盘的零磁道损坏了,一般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数人就把硬盘作报废处理。但并非绝对不能修复,原理十分简单,只要用1扇区代替0扇区就行了,下面让我们试试吧!
这次请“DiskMan”来帮助我们,它是一款比较常用的硬盘工具,大家可以在华军软件园下载(bj.onlinedown.net)。下载后在纯DOS运行,在“硬盘”菜单中选中要修改的盘(一般为C盘),然后依次进入“工具”→“参数修改”→将“起始柱面”的值由“0”改为“1”,确定后保存退出。就可以对硬盘进行重新分区了。
如果出现问题后上述方法均不奏效,那只好使用终极大法——低级格式化。这是笔者最不推荐使用的一种方法,因为低格会重新划分磁道和扇区、标准地址信息、设置交叉因子等信息,会对硬盘造成剧烈磨损,对于已存在物理坏道的硬盘更是雪上加霜,且低格会将所有的数据清空,更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因此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低格。常用的低格工具有DM万用版,LFORMAT等,均可在华军软件园下载。切记,低格后的硬盘一定要用 “FORMAT”进行高级格式化后才能使用。
接续
不能正常关机的处理办法问:W98不能正常关机是什么原因,如何处理?安装WinXP后不能正常关机,按下电源开关也不能关机而又重新启动系统,是什么原因?
答:首先谈谈Windows系统自动关机的条件。在Win98及更高版本的系统中都支持自动关机,即不通过电源的物理开关实现关机。自动关机是通过操作系统支持的ACPI(Advanced Configuration and Power Interface,高级系统配置和电源管理)技术来实现的(当然ACPI的功能不仅仅是自动关机)。ACPI是由英特尔、微软和东芝等多家公司共同开发的,可以在BIOS之上通过操作系统进行电源管理。该技术要求主板控制芯片和其他I/O芯片与操作系统建立标准联系通道,使操作系统可以通过瞬间软电源开关(MSPS:Momentary Soft Power Switch)进行电源管理。因此,只有在硬件(控制芯片)、电源(ATX电源)及操作系统(Win98以上版本)都支持ACPI技术的前提下,自动关机才能实现。因此,为了保证自动关机的实现,在BIOS设置中,必须把“ACPI fnuction ”设置为“Enabled”;同时必须启用APM(高级电源管理)功能。
自动关机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是由系统进程Csrss和Winlogon配合并调用关机函数Shutdown Systen来完成的,这个函数进一步调用SetSystenPowerState关闭驱动程序和其它的当前执行程序子系统(如即插即用管理器、电源管理器、IO管理器 、配置管理器、内存管理器等)。此外,执行自动关机时,系统还要检查当前系统中各种外部设备的状态以及尚未关闭的应用程序的状态,处理各个数据缓冲器中的数据等。如果在上述工作中发生错误就不能正常关机。因此一般说来在关机之前应该使各种外设停止工作,关闭所有的应用程序后再行关机。
在Windows系统中的确常常出现自动关机失败的情况,下面谈谈具体的原因和处理办法。
1. 系统文件中自动关机程序有缺陷。为了确认是否是这个原因所致,可以作下述实验。在“开始/运行”中输入命令“rundll32 user.exe,exitwindows”看看能否正常关机。如果在这个命令下可以正常关机,表示自动关机程序可能有某种缺陷,如果使用的是Win98系统,请在“开始/程序/附件/系统工具/系统信息/工具/系统文件检查器”检查系统文件的完整性和修补文件。如果采用其它系统(Me/2000/XP),也可在相应的项目中完成文件修补。如果修补文件仍然不能解决问题,只能重新安装系统。而运行“rundll32 user.exe,exitwindows”也不能正常关机,则可能是操作系统中某些系统程序有缺陷,但是处理办法仍然是修补系统或者重新安装系统。
2. 毒和某些有缺陷的应用程序或者系统任务有可能造成关机失败。首先查杀病毒,在关机之前关闭所有的应用程序。由于有些应用程序是系统启动时加载的,因此可在“启动”菜单(在“开始/运行”中输入命令:“msconfig”)中逐个减去加载的程序,以便看看有无影响关机的文件(当然要重新启动之后才有生效)。
3. 外设和驱动程序兼容性不好,不能响应快速关机。可在“开始/运行”中输入命令:“msconfig”,在“常规”标签页中选择“高级”,在打开的窗口中选择“禁用快速关机”。如果怀疑外设有故障,也可以逐个卸载外设进行检查,以便找到有影响的外设。
4. 如果设置了在关闭Windows时使用声音文件,当该文件被破坏时也可以造成关机失败。请在“控制面板/声音/事件”中选择“退Windows”项,把声音名称设置为“无”。这样处理之后如果能够正常关机,则表示的确是该原因所致,可重新安装声音文件供使用。
5. 在Win98自动关闭时将显示“现在可以安全地关闭计算机了”,这个内容是由Windows目录下的“logos.sys”文件完成的,如果这个文件损坏则不能出现上述提示,而以文本形式提示:“you can now safely turn off you computer”,这也可能造成自动关机失败,恢复该文件即可。
6. 安装WinXP后不能自动关机,如排除了上述各种原因后,有可能是其控制面板中的电源选项设置不正确,请检查你的设置,保证ACPI和APM能够正常工作。也有的主板系统BIOS中的APM(高级电源管理)和Win XP之间不完全兼容(以AMI BIOS为多),因此不能自动关机。选择关机却变成重新启动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手动关机了(按下电源开关保持4秒钟后放开,如果少于4秒则无效)。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升级主板的系统BIOS,采用新的版本。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