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家园's Archiver

轻轻走过 发表于 2007-11-15 11:03

苏武为什么被扣19年

  《汉书·苏武传》的“苏武牧羊”故事令历朝历代读史者感动,不过在《苏武传》里,大汉的使节苏武、常惠都是“好人”,而对方则都是恶棍和奸贼——这是读课文《苏武传》很容易达到的感情效果,而《汉书》的编纂者班固也正是带着这个目的而对关于苏武、汉匈战争的史料加以处理的。所幸我们现代人看的历史,终于可以不像古人那样“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或者为帝王将相做家谱了。
  请让我们翻开《汉书》《后汉书》《草原帝国》等中外史书对这段历史的真实记载,探讨一下“苏武牧羊”的真实背景和影响。

  出使背景:汉匈战争
  苏武到匈奴出使时,正值汉匈战争最激烈的第一阶段刚刚结束,新即位的匈奴单于想用缓兵之计改善与汉朝的关系,争取时间巩固内部,所以主动提出双方互相释放扣押在己处的外交使节(间谍)。当时汉武帝很痛快地就答应了,为什么呢?这里边就有玄机,而且这个派苏武出使的时机,从后来的结果看,是非常险恶的,这也是不屈的苏武被扣押在匈奴长达19年的根本原因——
  汉武帝当时正在策划一次对匈奴的规模空前的攻击,目的是把匈奴彻底消灭。
  匈奴是中国北方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在中原的春秋战国时代,匈奴还没有成气候,与中原国家也没有大的交手纪录。那时北方晋(后来是赵)、燕等国的主要对手是山戎,西方秦国面对的西戎也呈一盘散沙的状态。
  秦朝统一天下后,着力扩张,四面出击,其中对北面用兵最狠,派蒙恬带精兵30万,把匈奴的部落驱赶出了其世代栖息的河套——鄂尔多斯地区,并在那里设郡筑城镇守。
  然而后来,在匈奴中出现了轻骑兵大军团战术。这种战术的精髓,就是人(智慧)、马(速度)、弓箭(远程杀伤)合一,呈现出强大的机动性和杀伤力——本来那时候没有马镫,骑手很难长时间驾驭马匹,但匈奴乘用的战马很特别,这种马身量矮、耐力强、跑起来非常平稳;匈奴骑兵使用的战弓,大多数还是骨质箭头,对冶炼技术依赖不大;至于匈奴人的战术,更是非常狠恶:利用旗号和诱击牵引出你的主力,等你在追击中累得差不多了,也被他们的游骑骚扰得心烦意乱的时候,匈奴游骑兵团主力利用天气、地形和箭力,突然把你挤进一个预先设置好的“窝子”(屠宰场),然后就是匈奴主力的出击和宰杀。注意,此战术的精髓,不只是骑射,而是成千上万人组成的骑射兵团的组合运用,和与地形、天候的密切配合。
  后来拖雷“祈天”而灭金劲旅,也是这一套打法。
  不久前,我在一本当代人写的畅销故事集里,发现了这种战法的灵感来源,竟然就是草原狼群。那本书是《狼图腾》。
  靠着这一战术,匈奴的大英雄冒顿单于统一了北方所有的骑射民族,并组建了多达30万人骑箭的主力兵团。
  汉初因为打楚汉战争而民穷财尽,所以高吕文景四朝,都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延缓战端,同时在国内不断积极备战。到汉武帝时,汉朝已经可以一战了,于是两国迅速进入战争状态,汉武帝是一个性格很极端的人,本来因为多年的和亲,匈奴已经开始逐渐习惯了和平的局面(当然,这种和平是以汉朝的憋屈为代价的),当时很多名将,如韩安国、李广,都不主张以彻底灭掉匈奴为战略目标,而主张占据其南下中原、威胁长安的跳板——河套地区,并稳定燕北地区就行了。
        于是武帝力排众议,干脆任用自己的国舅和家奴,像卫青、霍去病这样的人为统帅,给他们最精锐的军队和无限制补给——就像有钱人玩网络游戏,用重金买最好的装备,以“无敌模式”进入游戏界面一样,卫青、霍去病连续对匈奴发动了不计成本和伤亡的攻击。卫青夺取河套——鄂尔多斯,霍去病占据河西走廊。匈奴没有办法在漠南立足,于是全部避往漠北,等待反扑时机。
  两国间大的战事基本停下来了。
  出使时机:形势险恶
  因为匈奴其实已经没有实力威胁汉朝:战斗人口锐减,河套和河西走廊丢失,西域各国纷纷倒向汉朝。匈奴在军事、经济上都已经失去了战争潜力。而汉军要与匈奴开战,必须将几十万军队和民夫开到大漠以北,靡费巨大,并且即使汉军胜了,也没法在漠北立足,还得退回来。
  武帝几次派兵到漠北,连匈奴的人影都没见到,于是他开始用外交手段,侦察匈奴的虚实。
  到苏武出使前夜,武帝掌握了匈奴的战略部署,已经准备动手。
  如此背景之下,苏武出使到匈奴,而且其副使张胜等,竟然还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导致两国外交形势急剧恶化。在审讯的酷刑与屠刀面前,张胜投降,苏武不屈被扣,两国就此事件展开激烈交涉。
  正在这时,武帝突然发动了对匈新一轮攻势。当时霍去病已经早逝,武帝任命了新统帅李广利,此人是武帝新宠李夫人的哥哥,新得势的国舅。卫青当时还健在,但因为皇后卫子夫失宠,大将军卫青只能负责对东、西、南三面的战线,不再参与对匈作战了。
  李广利的军事水平不次于卫青,但为什么他战绩不如卫青呢?因为当时汉的军事潜力和后勤供给能力,都已经远远不如卫霍的时候。
  新的一轮攻势兵分两路,主力由李广利率领,出河西走廊,直扑匈奴与西域的接合地带,意图扫清匈奴对汉朝准备经营的西域地区之威胁;李广的孙子李陵率领步兵(所有好马都已经拨李广利使用),进入匈奴境内牵制单于主力。
  这一战汉朝失败,李广利先告败绩,李陵也基本全军覆没,本人投降,成了匈奴的大将。
  苏武因此更不可能回到汉朝。因为汉朝接下来连年进攻失利,同时匈奴失去西域的大部分,也感觉疲惫,于是两国较量的核心环节开始从直接军事对抗,改为在西域做外交对抗。
  武帝晚年国内民穷财尽,上层祸起萧墙,国家陷入深重危机。战匈主帅李广利出师期间,其家眷却因为国内的“巫蛊之祸”被灭,广利本人只好投降匈奴,被单于当作了祭天的牺牲,匈奴内部也天灾人祸不断,两国实际都无力再战了。
  苏武归汉的后续效应
  后来武帝驾崩,昭帝即位,改善了与匈奴的关系,两国重开外交谈判,但匈奴一直拒绝承认苏武还活着——当时匈奴的单于已经换了好几茬,两国和议也达成了,何苦还不愿释放苏武?
  因为苏武在北海(贝加尔湖地区)牧羊,那里正是匈奴与丁令(即后来的铁勒)的边界。我们惯常的认识,是苏武牧羊的地方非常荒凉,没有人迹,其实不然。那里还有包括丁令在内的很多游牧民族,苏武在那里生活多年,当然就非常了解匈奴的生态、气候与虚实。匈奴给苏武娶了媳妇(当然是匈奴人),苏武在那里还生了小孩,其中有个儿子名叫苏通国,后来此子随汉使回国,为苏武延续了香火。
  一次,苏武的部下,小青年常惠,偷偷把苏武的情况通报给了汉使(这次会面竟然能实现,说明了汉在匈奴安插了有效的“内鬼”),单于不得不放归了苏武。
  苏武、常惠回国以后,理所当然成为汉制定对匈战略的高参。常惠后来还搞了一个“匈奴包围圈”:匈奴西边的乌孙、东边的鲜卑、北面的丁令、南边的汉朝,趁一次匈奴内部衰落发起了联合军事动作。其中常惠亲自出任乌孙军的参谋长,指挥乌孙军重创匈奴。这一战直接导致匈奴内乱分裂,呼韩邪单于南下投降(王昭君嫁的就是此人)。
  常惠因此功被升为右将军,厉害吧。其实汉武帝派到匈奴的使者,往往擅长军事而胜于外交,到这时终于收到奇效。
  不愿被汉朝掌握自己的虚实,这是苏武一行在匈奴的后期,继续被扣的主要原因,两国的前仇倒成了其次了。
  几乎在同一时代,在亚欧大陆的另一端,罗马帝国不择手段,终于灭了迦太基,并残酷屠城。
  读这一段历史,常会有一个疑问:汉匈之间真的不能和解吗?也不是。
  西汉与匈奴和议最终达成后,两国间实现了多年的和平,曾经的杀场变成了共同开发的乐土。直到王莽篡汉,机械地依照儒家经典中的“华夷之别”,而在外交上打压匈奴,而且因为匈奴是亲汉室的,所以匈奴与新莽政权的关系才全面破裂,并重新开启了战端。

lxi8118 发表于 2007-11-15 13:16

说实在的,偶真的不知道啊

yemeng 发表于 2007-12-1 17:20

这里的细节体现,我第一次见,考察下。呵呵

桃花源 发表于 2009-7-23 13:39

请问一下楼主是做什么的,好不错啊!!!

yangli226 发表于 2011-5-7 10:48

路过支持下!!!!
[url=http://bbj.gw9000.net][color=white]背背佳多少钱[/color][/url]
[url=http://beibj.gw9000.net][color=white]背背佳u9评价[/color][/url]
[url=http://ccjy.gw9000.net][color=white]CC祛斑精油多少钱[/color][/url]
[url=http://ccqbjy.gw9000.net][color=white]瑞士cc焕颜祛斑精油[/color][/url]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