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家园's Archiver

wangjixu369 发表于 2006-7-21 17:25

钱学森岳父眼中的日本人

中国军事家蒋百里(名方震)  蒋百里一九零五年以第一名毕业于日本士官第三期,日本天皇授以  军刀以示奖励。和他同期的有蔡锷、张澜等。一九零六年赴德国
  学习军事,在德陆军第七军团任实习连长。一九一零年返国任清
  朝禁卫军管带。一九一二年出任保定军校校长。第二年因不满当局
  官僚,在全校师生前拔枪自杀。结果与日本使馆派来的女护士(日
  本北海道人,原姓左藤,蒋给取名左梅)结婚。三女儿蒋英嫁给了
  钱学森。一九二三年,蒋百里与胡适,徐志摩等办新月社。一九二
  五年复入军界。西安事变时与蒋介石同时被囚。一九三七年,蒋介石
  命其考察各地防务,后又让其出访意、德、法等国,争取外援。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病逝广西。一九三八年八月在汉口版大公报
  发表文章“日本人--一个外国人的研究”,不妨看看他的
  一家之言。
  其中“精神上的弱点”一节说:
  1。空虚与矛盾
  日本国民原是崇拜外国人的。这种几千年的遗传,一时不易改革
  过来。--本来假如从日本文明中,除去了欧美输入的机器与科学,
  中国印度输入的文字与思想以外,还剩着些什么?--现在他却
  妄自尊大夸示他独有的能力。他的宣传愈是扩大,他的内容愈是
  空虚。他如今将崇拜的心理,转移到了嫉妒上去。一方面对中国
  用兵,一方面却主张人种战争。而畏惧外人的心理,仍象伏流一
  样,弥漫于一般社会。许多急进分子提倡的国难,所谓非常时期,
  在提倡者自己知道,也不过一种煽动,但无形中更加重了国民的
  悲观色彩。
  更进一步说,他在良心上已经发生一种矛盾,他天天以东方文化
  自豪,实则无一不是模仿西方。学了拿破仑创造莱茵同盟的故智
  来制造‘满洲国’。学了英国的故智,企图把中国分成几个小国,
  互相对立;本来一个很可乐观的国际环境,偏要模仿历史上已成
  失败的不幸例子。环境诱惑他得了朝鲜不够,还想南满;得了南
  满不够,更想满蒙全部,更及中国北部,如今扩大到全中国;要
  以有限的能力来满足无限的欲望。
  日本人很能研究外国的情形。有许多秘密的知识,比外国人自己
  还丰富。但正因为过于细密之故,倒把大的、普通的忘记了。譬
  如日本研究印度,比任何国人都详细,他很羡慕英国的获得印度。
  但他忘记了英国人对印度,是大家没有主意的时代,用了三百年
  的工夫才能完成。而日本人却想在列强环视之下三十年内要成功。
  日本又研究中国的各种人物。他们的传记与行动,他很有兴会的
  记得。却忘记了中国地理的统一性,与文字的普遍性,而想用武
  力来改变五千年历史的力量,将中国分裂。他又羡慕新兴的意大
  利与德国,开口统制,闭口法西斯,但他忘记了他无从产生一个
  首领。
  在绪言中,蒋百里就说:
  日本陆军的强,是世界少有的,海军的强,也是世界少有的。但这
  两个强,加在一起,却等于弱;这可以说是不可知的公式,也可以
  说是性格的反映。
  孔子作易终于‘未济’,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种
  中国文化,日本人根本不懂,他却要自称东方主人翁?
  “几个自然条件”一节中,蒋百里提到:
  短急清浅的水流,又诱导他成了性急的,矫激的,容易入于悲观
  的性格。
  “固有的裂痕”一节中,他指出:
  第一是政治家与军事家在政治上的对立
  第二是海军与陆军在财政上的对立
  海军既想学英美,从第三位要到第一位,不仅封锁亚洲海岸,还要
  超过太平洋。陆军又要做德法,保持他世界唯一的荣誉,实行他的
  大陆政策。滨海省、中国、印度、菲律宾,都是他的目标。假如两
  者一些偏袒,就被对方指为卖国贼!
  “政治”一节中,他又说:
  日本有力量的政治家,若非遭遇意外的不幸,便是被人暗杀。这是
  开国以来不断的事实。
  “外交”一节中,蒋说日本的外交宣传:
  对内失调节,比较缺少自省能力的日本国民,经‘胜仗’‘发展’
  ‘大陆政策’尽量的鼓舞人民的气势,结果自己收缩不下来,例
  如日俄战后的东京烧打事件。
  所以蒋百里在“黄金时代时代过去了”一节中说:
  日本在极小一块空地中,常能布置出十全的庭园山石,这个想象力
  很大的日本民族,悲剧性地自造了一个国难,以为悲壮的享乐本来
  是一个理想的阴影,现在竟变成了事实的魔鬼。日本的恶运,实在
  是爱国志士造成的啊!
  文章最后一句,蒋百里借一德国老人之口说:
  ‘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他讲和!’
 
  曹聚仁在“蒋百里评传”中说:
  有一天,那是‘一。二八’战后的第三天,二月一日。他和我们在
  一家咖啡馆喝茶,翻开那天上海版的“每日新闻”,头条新闻是
  日本陆相觐见天皇的电讯。他沉吟了一下,对我们说:‘二月五日
  早晨,会有日军一师团到达上海参加作战了。’他何以这么说呢?
  他说日陆相觐见天皇的意义是报告日军正式出战。依日本当前的
  运输能力,三天之间,可运输一个师团的兵力,四万战斗兵及其
  装备到上海,所以他估计这一师团,五日可以投入战斗。(后来,
  他把这一估计,告诉了蔡廷锴将军。)果然,‘一。二八’战役,
  日军的第一场反攻是从二月五日开始的,他估计得非常准确。
  梁漱溟忆与百里相遇于青岛:
  百里问我:“君知我前至邹平乎?”漱溟曰:“不知也。”乃曰:
  “吾知中日之战,势不能免,胜败之分,一在械,一在人;论械
  则我不如敌,论人则我多于敌七、八倍。然今日军事在民众总动员,
  而将士不过十之三。我国系农业社会,凡农民欲以民族主义动之
  不易明了,惟欲破坏其所据乡村,则彼以生命相搏,故欲君于教育
  中注重乡村;始吾所以专访邹平,欲告君之理由也。”
  蒋百里逝世时,黄任之先生鞔联中说:
  天生兵学家,亦是天生文学家,嗟君历尽尘海风波,其才略至战时始显
  一个中国人,来写一篇日本人,留此最后结晶文字,有光芒使敌胆为寒
  邵力子鞔联赞他的“国防论”和“日本人”
  合万语为一言,信中国必有办法
  打败仗也还可,对日本切勿言和
蒋百里说过:“日本这个国家,除开两个特点,其他都是很虚空的,
  不值得推崇的。那两个特点就是女人当看护,男人当侦探。日本的
  女看护,真是象钻在病人身里的脑子,为了看护病人,真会不顾
  一切发疯似的为看护而牺牲。男人呢,他们为了生存在时时刻刻
  防备人家的必要,这是他们三百年来锻炼成功的一种特性;所以
  侦探小说,日本从古就有,他们还有几种做贼的教科书,名为
  “忍耐”。”

wuweiren 发表于 2006-7-21 23:38

分析的有道理.

陋室居 发表于 2006-7-23 21:41

有理!

wshzr2260135 发表于 2006-10-3 21:21

很好!

这正是我们现在的某些“热血青年”所缺的。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