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家园's Archiver

lxhong 发表于 2008-8-25 16:19

美专家:现役十大国际球员姚明居首 加索尔排第二

[color=#0000FF][size=4]

  北京时间8月25日消息,据《露天看台报告》专家凯文-威廉姆斯报道,由于北京奥运会上男子篮球赛的精彩表演吸引了许多观众,所以那些国际球员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观众心中的新偶像。威廉姆斯在此列出了现役NBA中最出色的10大外籍球员,不过那些在美国上大学的外籍NBA明星不在此列,所以你看不到史蒂夫-纳什、安德鲁-博格特等人的名字。

  10.梅米特-奥库(犹他爵士/土耳其)

  奥库是一名内线球员,但是他的半截篮威力也很大,事实上,他可以完成半场无差别投篮。奥库身高6英尺11英寸,可以出任大前锋和中锋两个位置。国际球员的出身赋予了他出色的罚球手感,职业生涯罚球命中率达到了79%,这让他不惧对手的“砍鲨式”犯规。

  不过,奥库只进过1次全明星(得4分),而且在季后赛的表现就像不存在一样。这也影响了他的排位。

  9.扎伊德古纳斯-伊尔戈斯卡斯(克利夫兰骑士/立陶宛)

  如果不是因为伤病的困扰,大Z完全有可能多进一两次全明星。伊尔戈斯卡斯的一大优点是稳定,他可以数十年如一日地在每个晚上交上14分的答卷;他的一大缺点是篮板——尽管身高7英尺3英寸,但是他并没有抓下很多篮板,他的职业生涯统计上,场均仅有7.9个篮板。不过尽管如此,他依然是骑士阵中的头号进攻篮板手。

  8.佩贾-斯托贾科维奇(新奥尔良黄蜂/塞尔维亚)

  对于佩贾来说,萨克拉门托那段全明星级的数据恐怕再也不会出现了;不过这并不妨碍他成为黄蜂的二号选择,事实上,在许多NBA球队,佩贾依然可以出任头号得分手。

  身高6尺10寸的佩贾是克里斯-保罗的一大臂助,精准的外线投篮和高达90%的罚球命中率使他成为黄蜂阵中不可或缺的一颗棋子。

  7.希顿-特科格鲁(奥兰多魔术/土耳其)

  在去年之前,特科格鲁一直是一名不错的角色球员,然而去年他彻底破茧成蝶,全明星周末将他排除在外可以说是一种耻辱。

  不要以为年届30的特科格鲁会放缓前进的脚步,接下来的几年来,伴随着德怀特-霍华德与贾马尔-尼尔森,魔术一定会大放异彩。

  6.曼努-吉诺比利(圣安东尼奥马刺/阿根廷)

  吉诺比利绝对是有史以来NBA中最成功的国际球星之一,很少有人能从选秀的倒数第二名(1999年第57顺位)成为真正的全明星球员。只要他想,他可以一直扮演他现在的角色,直到退役。

  5.莱昂德罗-巴博萨(菲尼克斯太阳/巴西)

  巴博萨只有25岁,他一直是全明星球员,前MVP史蒂夫-纳什的替补,不过尽管是替补,巴伯赛也曾在2006-07赛季打出场均18分的表现,而且在2007-08赛季也有场均15分的演出。如果巴博萨到其他球队去,完全可以成为先发球员,而且他的得分能力一定可以排在联盟前列。

  4.德克-诺维茨基(达拉斯小牛/德国)

  其实诺维茨基完全可以排在榜首,不过小牛的战绩显然影响了他。过去8年来,小牛一直是季后赛中的劲旅,但是他们却没有得到哪怕一枚戒指。

  德克是NBA历史上最善于投篮的大个子,所以不用惊讶他能在一个赛季中投中100个三分球,同时还送出100次盖帽。不管怎么说,他毕竟是以外籍球员之身拿下了常规赛MVP。

  3.托尼-帕克(圣安东尼奥马刺/法国)

  如果有人能从蒂姆-邓肯手中抢下总决赛MVP的奖杯,那么这个人毫无疑问是顶尖高手。虽然助攻方面有所欠缺,但是帕克的篮板能力一直在平均水准左右,何况他的得分能力远超普通控卫。如今邓肯日渐老去,帕克和吉诺比利的担子更加重了,而相对年轻的帕克更有可能再次凭借自己超凡的表现杀入全明星。

  2.保罗-加索尔(洛杉矶湖人/西班牙)

  用夸梅-布朗换来加索尔简直是湖人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他们终于摆脱了NBA历史上最大的失败者。对湖人来说,能够半路抢下加索尔无疑是球队挺进总决赛的一大保证,虽然他们在总决赛中被波士顿凯尔特人猛揍了一顿。

  加索尔拥有内线球员的一切技巧,得分、篮板、策应、封盖无一不精;现在,安德鲁-拜纳姆即将回归,湖人的实力又将大幅提升。

  1.姚明(休斯敦火箭/中国)

  姚明自从进入联盟就一直是全明星球员,不过由于伤病,他6次入选全明星,却只打了5次比赛。姚明唯一的弱点是他有些瘦削的身材,在比赛中他往往会被推出篮下,这使得他没有发挥出自己的威力。而作为身高7尺6寸的NBA第一中锋,他的数据也显得有点单薄。

  不过姚明依然是火箭阵中最有价值的球员,如果姚明能保持健康,火箭今年绝对可以突破季后赛第一轮。
[/size][/color]

zw_qwe2006 发表于 2008-8-25 23:21

姚明就是中国的骄傲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