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帖子
- 11
- 积分
- 217
- 注册时间
- 2006-8-12
|
中国大学规模世界第一的代价
中国人向来喜欢追逐名次,即使没有奖金的诱惑,这也成了一个惯性。这不,连高等教育规模也终于在世界上露了一把脸,坐上了头把交椅。以下是中国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的讲话:
“与中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高等学校数为200所,在校大学生为11万人;1998年,高等学校发展到1000余所,在校大学生达到623万;到2005年底,中国的高等学校数为2300余所,在学的大学生总数已超过2300万人,高等教育的总体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提高到21%,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目标。”
以前有个玩笑说在中国千万别相信报纸,报上的字除了日期是正确的,别的全是瞎编乱造。玩笑归玩笑,但笔者还是对贴有“中国制造”标签的数据始终持怀疑态度。岁月已经从一个由上到下好大喜功的年代中走出来,可是扪心自问,我们也跟着岁月走出来了吗?或许是因为穷怕了,我们改革开放,但没有改革掉曾几何时那些虚假的数据和层层腐败结合在一起,在不同级别不同人群但有着相同期待的心理中传递的比火还热,着实让所有中国人喜悦了一把,甚至巴不得用纸永远把这团燃烧的火给包严实了,这也不是开放。究竟什么在作祟,是传统中就有这种爱好,还是生怕那些早已发达的外人再来觊觎?自然不会有人承认,但骨子里就有这些倾向。
再来说大学规模这条令人振奋的消息。我们姑且再一次假设这是真的,即使如此,喜人的形势面前也丝毫掩饰不住随之而来的问题和代价:问题之一: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一,质量世界倒数第几?问题之二:高等教育规模迅速发展,是否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以上问题将在以下内容里得以阐释。
代价之一:教育产业化,谁尝了甜头,谁咽了苦果?
众所周知,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都要受到经济水平的制约。如此大致可以推断,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离世界第一差距那么大,缘何高等教育规模却跃居世界第一,这是很明显的失败之处。“从世界范围看,人均GNP水平和高等教育毛入率正相关。1995年,已经完成高等教育“大众化”(毛入学率高于15%)的国家有68个,毛入学率超过35%的国家有29个,超过50%的国家有7个。这些“大众化”国家,人均GNP平均为10445美元;毛入学率35%以上的国家,平均为17104美元;毛入率15%以下的国家,平均为1389美元。(张力《不同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比较》,《中国高等教育》)毫无疑问,我们在做着一个危险的挑战。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财政资金的数量和投入,但为了发展高等教育,大学还是在疯狂的扩张着,于是,教育产业化应运而生。为此,教育是尝到了甜头,可是沉重而昂贵的学费便沦为无数怀有大学梦想的莘莘学子头上。“据《三秦都市报》报道小学六年花费6万多,初中三年花费7万……记者调查西安市部分家庭了解到,从小学到大学毕业的16年中,由于个别学校乱收费,一个家庭花在一个孩子身上的教育费和生活费将近30万元。”
学费的成倍增加是不可争议的事实,但苦的却只是老百姓罢了。此外,教育产业化带来的教育腐败,更加难以遏止,这点可以参考笔者此前《教育?敛财?教育腐败何时休?》一文。处处都是矛盾,我们为所谓的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一买单的花费太高了!
代价之二:疯狂扩招,大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
大学规模建立起来,大学生就该进入了。于是国家开始疯狂扩招,大学本科每年以成倍的速度扩大着。结果,一是可以顺利满足高等教育规模正在扩大,二可以让部分教育部门在教育产业化的背后赚取高额利润。教育也可以赚钱和牟利,这是又是中国一个独具特色的现象。
大学规模的扩大,只是大楼数量和大学生数量的增加,与此同时,落后的软件设施和日现弱小的师资力量也暴露无疑。但受害的还是教育的主体,广大的受教育者。即使现在,中国成千上万的大学生,又有敢站出来说,我大学过的十分充实,学到了很多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我对自己的大学生活非常满意?身在大学学于大楼的大学生们,到底学到了什么,这是中国教育当前最大的疑问。
代价之三:茫茫毕业生,毕业即为失业?
疯狂扩招的直接后果就是产生茫茫的毕业生,相对于仅有的工作岗位来说,毕业就等于失业,这点好不夸张。笔者的一位大学教授曾说过,如今你们在校大学生,能学到老师80%的知识,这就是优秀的,而等你们走上工作岗位,能用到你们所学知识的20%,那也是优秀的!面对日益与社会脱轨的教育体系,我们不禁要问,大学生们拿着大把大把父母的血汗钱来念大学,到底图个什么?难道只是为了等着毕业,拿着一纸文凭失业?
说实话,即使我们高等教育的规模已经世界第一了,丝毫不能改变我们高等教育质量在世界上倒数第几。
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的一句名言:“大学者,非大楼也,大师之谓也。”这话如警世之钟,似乎应该在某些人耳边长鸣了。在中国教育规模空前扩大的数字里,我们除了看见一座座空旷大楼,和一群群无知的孩子,和他们手里拿的昂贵的学费,还能有什么?
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复旦大学教授杨福家先生曾赚文说,“纵观当今世界著名大学,哪里有好的研究传统,哪里有自由探索的学术氛围,那里就会吸引住一流人才,而一流的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决定一所大学学术水平的最关键性因素。普林斯顿大学是去年名列美国榜首的世界顶尖大学(哈佛名列第二),她不仅有恬静的校园和优美大楼,更充满着大师和“大爱”:她只有6500名学生,不算大,又没有医学院,也不是综合性大学,但是她却培养了2位美国总统,又在诺贝尔奖100年的历史中培养出了24位获奖者。”
面对此情此景,面对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一“骄人成绩单”,我们是否更应该觉得惭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