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变味的鸡蛋 等14则

斯克尔顿是位著名诗人。一次,他去赴宴,酒喝多了回不了寓所。于
是,他住进了一家小客店。半夜,他渴得厉害,大喊伙计要水,但没人应
他,他又喊自己的马夫,马夫也不在。
“怎么办呢?这样下去可不行!”他灵机一动,大喊道:“救火啊!救
火啊!”顿时,全店乱成一团,所有的人都起来了。他继续喊叫,不一会
儿马夫和伙计便拿着蜡烛冲了进来:“火在哪里,怎么看不到呢?”
“在这,”斯克尔顿指着自己的喉咙,“火在这里面,快给我端水来,浇
灭它!”

变味的鸡蛋

《福尔摩斯探案集》的作者阿瑟·柯南道尔(1859--1930年),曾当
过杂志编辑,每天要处理大量退稿。一天,他收到一封信,信上说:“您
退回我的小说,但我知道您并没有把小说读完,因为我故意把几面稿纸粘
在一起,您并没有把它们拆开,您这样做是很不好的。”
柯南道尔回信说:“如果您用早餐时盘子里放着一只坏鸡蛋,您大可
不必把它吃完才能证明这只鸡蛋变味了。”

和福尔摩斯不相上下

有一次,英国作家柯南道尔在巴黎叫了一辆出租马车。他先把旅行包
扔进了车里,然后爬了上去,但还没有等他开口,赶车人就说:“柯南道
尔先生,您上哪儿去?”
“你认识我?”作家有点诧异地问。
“不,从来没有见过。”
“那么你怎么知道我是柯南道尔呢?”
“这个,”赶车人说,“我在报纸上看到你在法国南部度假的消息,看
到你是从马赛开来的一列火车上下来,我注意到你的皮肤膨胀黝黑。这说明
你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至少呆了一个多星期,又从你右手指上的墨水渍来
推断,你肯定是一个作家;另外你还具有外科医生那种敏锐的目光并穿着
英国式样的服装。我认为你肯定就是柯南道尔!”
柯南道尔大吃一惊:“既然你能从所有这些细微的观察中认出我来,
那么你自己和福尔摩斯也不相上下了。”
“还有,”赶车人说,“还有一个小小的事实。”
“什么事实?”
“旅行包上写有你的名字。”

柯南道尔的威力

有一次,柯南道尔收到一封从巴西寄来的信,信中说:
“有可能的话,我很希望得到一张您亲笔签名的您的照片,我将把它
放在我的房内。这样,不仅仅我能每天看见您,我坚信,若有贼进来,一
看到您的照片,肯定会吓得跑掉。”

别出心我的广告

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1874--1965年)成名之前,生活非常贫困。虽
然写了一部很有价值的书稿,但出版后无人问津。
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毛姆别出心裁地在各大报刊上登了如下的征
婚启事:
“本人喜欢音乐和运动,是个年轻又有教养的百万富翁,希望能和毛
姆小说中的主角完全一样的女性结婚。”
几天之后,全伦敦的书店,都再也买不到毛姆的书了。

虚构的钩鱼故事

一天,英国作家狄更斯(1812--1870年)坐在江边垂钓,一个陌生
人走到他的面前问他:“怎么,您在钓鱼?”
“是啊,”狄更斯随口回答,“今天运气真槽,这时候了,还不见一条
呢。可是昨天也是在这里,我钧了15条呢!”
“是这样吗?”那人说,“可是您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专门管这段江面
的,这儿禁止钓鱼!”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发票本,要记名罚款。
狄更斯连忙反问:“您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专门负责虚构故事的,虚
构故事是作家的事业,所以,不能罚我的款!”

“医嘱”

写《名利场》的英国著名作家萨克雷(1811--1863年)一生助人为
乐,做好事从来不留名。
当他知道朋友有困难时,便常常用别名、假名甚至不具名汇款,给人
以接济。寄钱时,他把钱装在用过的药品盒里,并附有一份“医瞩”,上
面写明“服法”:
“每次服一粒,急时‘服用’”!

请求赦兔的理由

约翰·德纳姆(1615--1669年)和清教徒乔治·威瑟是英国17世纪
文坛上的诗友,威瑟后来因为反对君主制被监禁在马绍尔海,并被判以死
刑。约翰·德纳姆虽然是拥护国王的,但还是成功地为他的朋友向查理一
世求了情,使他兔遭杀戮,他的理由是:“如果陛下杀死乔治·威瑟,那
我就要成为英国最糟糕的诗人了。”

虚构能力和写实能力

英国抒情诗人埃德蒙·沃勒(1606--1687年)写过一首诗,赞美奥
利弗·克伦威,被许多人认为是一首以政治为题材的杰作,沃勒后来又写
了一首颂扬查理二世的诗,可这首诗被公认是下乘之作。查理二世对此大
为不快。诗人对他解释说:“陛下,诗人的虚构能力远大于写实能力。”

本匠和绅士

英国诗人乔治·英瑞出身于一个木匠的家庭。他在上流社会中从不
隐讳自己的出身。
有个贵族子弟嫉妒他的才华,在众人面前想出出他的洋相,就高声地
问道:“对不起,请问阁下的父亲是不是木匠?”
“不错,您说得很对。”诗人回答。
“那他为什么没把你培养成木匠?”
乔治微笑着,很有礼貌地反问:“对不起,那阁下的父亲想必是绅士
了?”
“那当然!”这位贵族子弟傲气十足地回答。
“那他怎么没把你培养成绅士呢?”

喜旧厌新的丈夫

侦探小说《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的作者——英
国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1891--1976年),两度结婚。第二任丈
夫马克斯·马洛温是一位著名的考古学家,因在美索不达米亚发掘古物
出名。一次,克里斯蒂同丈夫从中东返回英国时,有人问她,和一位对古
董有浓厚兴趣的男人结婚,感受如何?
她回答说:“一位考古学家是任何一个女人所能拥有的最好的丈夫。
因为她的年纪越大,他对她的兴趣也越浓厚,绝不会喜新厌旧。”

妙退英王

爱尔兰作家萧伯纳(1856--1950年)成名之后,门庭若市,使他苦
于应付。
一天,英王乔治六世前去访问这位文豪。寒暄之后,出于兴趣爱好和
文化修养的悬殊,两人很快就沉默无语了。
萧伯纳看英王还没有离去的举动,便慢慢从口袋里掏出怀表,然后
一个劲地盯着表看,直到英王不得不告辞。
事后,有人问他喜不喜欢乔治六世,萧伯纳饶有风趣地微微一笑,答
道:“当然,在他告辞的时候,确实使我高兴了一下。”

无一不晓

有一天,萧伯纳应邀参加了一个丰盛的晚宴。席间有一青年在大文豪
面前滔滔不绝地吹嘘自己的天才,好像自己天南海北样样通晓,大有不可
一世的气概。
起初,萧伯纳缄口不言,洗耳恭听。后来,愈听愈觉得不是滋味。最
后,他终于忍不住了,便开口说道:“年轻的朋友,只要我们两人联合起
来,世界上的事情就无一不晓了。”
那人惊愕地说:“未必如此吧!”
萧伯纳说:“怎么不是,你是这样地精通世界万物,不过,尚有一点
欠缺,就是不知夸夸其谈会使丰盛的佳肴也变得淡而无味,而我刚好明了
这一点,咱俩合起来,岂不是无一不晓了吗?”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