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论坛
搜索
全国城市地图
帮助
导航
默认风格
宝石蓝
fervor
jeans
uchome
fashion
greenwall
私人消息 (0)
公共消息 (0)
系统消息 (0)
好友消息 (0)
帖子消息 (0)
IT家园
»
人文社科
» 重庆大足石刻[133P]
返回列表
发帖
莎木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莎木
当前离线
UID
3119
帖子
549
精华
16
积分
1990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13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6-23
最后登录
2009-6-23
贵宾
帖子
549
积分
1990
注册时间
2006-6-23
1
#
跳转到
»
倒序看帖
打印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6-11-1 20:53
|
只看该作者
重庆大足石刻[133P]
重庆大足石刻
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的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作出决定,将中国的三处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999年12月1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会议上表决通过,将重庆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重庆大足石刻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行列。
大足石刻位于四川省重庆市,以大足县、潼南县、铜梁县、壁山县为范围,在此地可赏到代表中国唐、宋时期的石刻造像艺术。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多躯,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其以佛教造像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是中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规模之宏大,艺术之精湛,内容之丰富,可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齐名。
大足石刻因地处中国内地山区,过去交通不便,幸免了历代战争的浩劫和人为破坏,具有很高的文物、雕刻和旅游价值,尤以北山摩崖石刻和宝顶山摩崖石刻最集中。
北山摩崖(石窟)石刻位于大足县城北两千米处,开凿于唐代昭宗景福元年(892年),历经五代,两宋,相继在佛湾、营盘坡、观音坡、北塔寺、佛耳岩等处造像近万躯。长达500米余,共编为290号龛窟。其中有碑碣6通,题记和造像55处,经幢8座,银刻线阁1幅,石刻造像364龛窟。
北山石刻以佛湾造像最为集中,共编290号龛窟。在长300多米、高7米的崖壁上,有碑碣6通,题记和造像铭记55则,经幢8座,阴刻“文殊师利问疾图”一幅,石刻造像264龛窟。佛湾佛像雕刻精细,体态俊逸,风格独特。“心神车窟”中的“普贤菩萨”造像精美,被誉为“东方维纳斯”;“转轮藏经洞”被称为“石雕宫阙”;“韦君靖碑”、“蔡京碑”、“古文孝经碑”为世所独存,既是书法珍品,又可补史料之遗缺,价值极高。佛湾石刻分南北两个区域,南区大多是晚唐、五代作品,北区大多为两宋时期作品。晚唐时期的作品,人物造型端庄丰满、气质浑厚、衣饰简朴、线条流畅。五代时期的作品,玲珑精巧、多彩多姿,衣着服饰由简到繁,逐渐摆脱了外来文化影响,具有石刻造像过渡期的特征。两宋时期的作品,民族特色已十分突出。
宝顶山摩崖(石窟)石刻距大足县城东北15千米,石刻创始人为宋蜀中名僧赵智凤,建于南宋淳熙六年至淳祐九年(1179—1249年),历时70多年,石刻共13处,造像数以万计,以大佛湾和小佛湾规模最大。宝顶山是佛教圣地之一,有“上朝峨嵋,下朝宝顶”之说。
大佛湾为幽深的马蹄形山湾,雕刻分布在东、南、北三面,先以小佛湾为蓝图,后在此雕造。由19组佛经故事组成的大型群雕,各种雕像达15O00多躯,设计之精巧,竟无一雷同,破了“千佛一面”之说。宝顶圆觉洞,为整石开凿,宽敞如室。洞正壁刻佛像三尊,主佛前有跪菩萨一尊,俯首合十,恭敬虔诚,左右壁为十二圆觉菩萨,跌坐莲台,妙丽庄严,姿态不一,衣服、肌肉质感真实,似薄纱突身,衣裙流畅自如。
壁间刻楼台亭阁,人物鸟兽,花草树木,幽泉怪石,近似写实作品,是大佛湾雕刻的精华。巨型雕有30多幅,著名的有:六道轮回、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像、千手观音像、释迦涅槃圣迹图、九龙浴太子、孔崔明石经变、毗卢道场、父母恩重经变像、大方便佛报恩经变像、六耗图、地狱变像等,以佛经故事为主要题材,造像旁还刻有经文、颂词等文字说明,宛如一幅幅图文并茂的连环图画,是不同于中国其他石窟的显著特点。
大足石刻不仅有规模巨大的佛教造像和体系完整的道教造像,还有石窟造像中罕见的纯儒家造像,而且“三教”、“两教”合一的雕刻也很多。大足石刻的这种文化现象作为实物例证,反映出在中国文化史上儒、道、释三家长期以来既斗争又融合,到宋代时“孔、老、释迦皆至圣”,“惩恶助善,同归于治,三教皆可通行”的“三教合流”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已经巩固。
大足石刻,“凡佛典所载,无不备列”,在艺术上“神的人化与人的神化”达到高度统一。
大足石刻纵贯千余载,横融佛道儒,造像精美,完好率高。同时伴随造像出现的各种经文、傍题、颂词、记事等石刻铭文有15万余字,而且多为金石史中的佳品,是一座难得的文化艺术宝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我国古代石窟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国内外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明珠,是天才的艺术,是一座独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
QUOTE: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中文名称:大足石刻
英文名称:The Dazu Rock Carvings
编号:200-023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大足地区的险峻山崖上保存着绝无仅有的系列石刻,时间跨度从西元9世纪到13世纪。这些石刻以其艺术品质极高、题材丰富多变而闻名遐迩,从世俗到宗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这一时期的日常社会生活,并充分证明了这一时期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和谐相处局面。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a.阐述意义
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简称“五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大足石刻是中国石窟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石窟艺术中西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间(中国晚唐景福元年至南宋淳佑十二年)最为壮丽辉煌的一页。大足石刻始建於西元650年(唐永微元年),兴盛于西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余绪延至明、清,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五山”摩崖造像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整而着称於世。以集释(佛教)、道(道教)、儒(儒家)“三教”造像之大成而异於前期石窟。以鲜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色,在中国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史料,从不同侧面展示了西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间中国石窟艺术风格及民间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有重要贡献,具有前期各代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
c.真实性及完整性
“五山”摩崖造像保存完好。全部龛窟与造像,除历史上对少数雕像肢体残损部分有过补塑外,未遭受大的人为和自然灾害的破坏。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在日常维修保护中,严格遵守“不改变原状”的原则,以确凿文献、碑刻题记为依据,采用传统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手段进行。其设计、材料、工艺、布局等方面均保持了历史的真实性。在对“五山”造像主体进行保护的同时,注重其周围环境的保护,基本上没有改变其环境关系。因此,从总体上看。“五山”摩崖造像基本上保持了历史的规模、原状和风貌。
d.列入遗产所依据的标准
(1)大足石刻是一件伟大的艺术杰作
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字。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摩崖造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规模之大,造诣之精,内容之丰富,都堪称是一件伟大的艺术杰作。北山造像依岩而建,龛窟密如蜂房,被誉为西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间的“石窟艺术陈列馆”。宝顶山大佛湾造像长达500米,气势磅薄。雄伟壮观。变相与变文并举,图文并茂;布局构图谨严,教义体系完备,是世界上罕见的有总体构思、历经七十余年建造的一座大型石窟密宗道场。造像既追求形式美,又注重内容的准确表达。其所显示的故事内容和宗教、生活哲理对世人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福乐,威之以祸苦。涵盖社会思想博大,令人省度人生,百看不厌。南山、石篆山、石门山摩崖造像精雕细琢,是中国石窟艺术群中不可多得的道教和释、道、儒“三教”造像的珍品。
(2)大足石刻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有重要贡献
大足石刻注重雕塑艺术自身的审美规律和形式规律,是洞窟造像向摩崖造像方向发展的佳例。在立体造型的技法上,运用写实与夸张互补的手法,摹难显之状,传难达之情,对不同的人物赋予不同的性格特徵,务求传神写心。强调善恶、美丑的强烈对比,表现的内容贴近生活,文字通俗,达意简赅,既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又有着极大的社会教化作用。在选材上,既源於经典,而又不拘泥于经典,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创造性,反映出世俗信仰惩恶扬善、调伏心意和规范行为的义理要求。在布局上,是艺术、宗教、科学、自然的巧妙结合。在审美上,融神秘、自然、典雅三者于一体。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重鉴戒的审美要求。在表现上,突破了一些宗教雕塑的旧程式,有了创造性的发展,神像人化,人神合一。极富中国特色。总之。大足石刻在诸多方面都开创了石窟艺术的新形式,成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以及体现中国传统审美思想和审美情趣的石窟艺术的典范。同时,作为中国石窟艺术发展、变化的一个转捩点,大足石刻所出现的许多有异於前期的新因素又极大地影响了後世。
(3)大足石刻是石窟艺术生活化的典范
大足石刻以其浓厚的世俗信仰、纯朴的生活气息,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把石窟艺术生活化推到了空前的境地。在内容取舍和表现手法方面,都力求与世俗生活及审美情趣紧密结合。其人物形象文静温和,衣饰华丽,身少裸露;形体上力求美而不妖,丽而不娇。造像中,无论是佛、菩萨,还是罗汉、金刚,以及各种侍者像,都颇似现实中各类人物的真实写照。特别是宝顶山摩崖造像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情景之广泛,几乎应有尽有,颇似西元12世纪至13世纪中叶间(宋代)的一座民间风俗画廊。无论王公大臣、官绅士庶、渔樵耕读,各类人物皆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大足石刻中的“五山”摩崖造像,可以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生活画卷,它从各个侧面浓缩地反映了西元9至13世纪间(晚唐、五代和两宋时期)的中国社会生活,使源於印度的石窟艺术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此完成了中国化的进程。
(4)大足石刻为中国佛教密宗史增添了新的一页
按过去佛教史籍记载,中国密宗盛行于西元8世纪初叶,流行于黄河流域,至西元9世纪初日本憎人空海东传日本後,中国汉地渐至衰落。而北山、宝顶山大量造像及其碑刻文字无可争辩地表明,西元9至13世纪,密宗在四川不仅未见绝迹,而且处於兴盛。
西元9世纪末(晚唐)四川西部的柳本尊自创密宗,号称“唐瑜伽部主总持王”,苦行传道,弘扬大法。到西元12至13世纪中叶间(南宋中期),高僧赵智凤承持其教,号称“六代祖师传密印”,在昌州大足传教布道,创建了宝顶山摩崖造像这座石窟史上罕见的、完备而有特色的密宗道场,从而把中国密宗史往後延续了400年左右,为中国佛教密宗史增添了新页。
(5)大足石刻生动地反映了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
信神不信教、信仰多元化,是中国民间宗教信仰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重大变化。大足石刻作为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产物,便是其重要实物例证。一方面,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三大主体的儒家、道教及佛教,在其长期的发展进程中,总趋势是由“相互对抗”走向“相互融合”。其表现之一,是使原本属於佛教产物的石窟艺术为道教和儒家所借用,且“三教”创始人不分高下的出现在同一个石窟之中。大足石刻中有释、道、儒“三教”分别造像者,有佛、道合一和“三教”合一造像者。这些造像表明,西元10至13世纪,“孔、老、释迎皆至圣”,“惩恶助善,同归於治”的“三教”合流的社会思潮已经巩固;世俗信仰对於“三教”的宗教界线已日渐淡漠。另一方面,大足石刻丰富多样的造像题材又有力地反映出这一时期源於印度的佛教神抵和道教早期的神仙系统已与中国民俗信仰的神灵融合,呈现出信仰多元化的趋势。大足石刻所展示出的这种民间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成为後世民间信仰的基础,影响深远。
综上所述。大足石刻突出的地位和普遍价值,符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文化遗产标准的第Ⅰ、Ⅱ、Ⅲ、Ⅳ及第Ⅵ等五项。
QUOTE:
大足石刻的这尊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千手千眼观音石刻造像,不折不扣伸出一千零七只手,不愧为天下一绝。一般的千手千眼观音造四十只手眼各配上“二十五有”,二十五乘以四十而成千手千眼。
这尊千手千眼观音造像,身前有六只手,两手合十,两手结手印,两手抚膝,举在头上的两只手捧着一尊佛,其余的手在观音身后左、右、上方像孔雀开屏般巧妙地分布在八十八平方米的崖石上。千手手心各有一只眼,手握法物各异;其姿势或伸、或屈、或正、或侧,恍若天生,千姿百态,无一雷同。千手表示法力无边,可以拯救众生于危难。千眼表示智慧无穷,可以普观世界,明察秋毫。菩萨面貌生动,佛手姿态柔软,令你无法相信这都是由一块坚硬的山石化成的!
大足石窟大佛湾景区
岩壁上形态各异的石雕人像
长达31米的佛涅磐像,下半身没入岩中,引人遐思。
"千手观音像"身高760厘米,观音有手1007只,且手心有眼,姿势各异。
三像身高7米的"华严三圣",中为密宗始祖毗卢舍那佛,左右为文殊和普贤,镂空圆雕立体感强。
宝顶山十大明王组雕以有力、结实之艺术造型与神秘感吸
引观众。
表现生活内容是大足石刻的一大特色。图为"地狱变相"中的养鸡女。
"地狱变相"中的"寒冰地狱"表现穷人凄惨受寒冷的处境。
表现父母抚育子女之恩的石刻
铁轮地狱
大足宝顶大佛湾20号地狱变组雕第四层八地狱塔的铁轮地狱,将罪人投入碾槽之中,以铁轮碾之。
大足圣寿禅寺
圣寿禅寺位于大足仙岩风景区内,因此俗称仙岩寺,图中“圣寿禅院”的匾额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大威德明王
大威德明王高1.9米,三面四臂,上左右手分持金轮和印,下二手当胸,怒发上冲如火焰状,铭记为“第九大威德明王金轮炽盛光佛如来化”。
宝顶吹笛女 所在石窟: 宝顶山
所在龛位: 宝顶山 第17号
年 代: 南宋淳熙至淳祐 1174-1252年
相关解说:此像为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六师外道谤佛不孝图"组雕之一,俗称"吹笛女"。头戴巾,垂长辫,吹"横笛",神情沉静专注,给人以美感,为大足石刻精品之一。
QUOTE:
(资料从网上收集,比较凌乱,很多是网友旅游拍摄,感慨这样的世界文化遗产居然没有官方的详细介绍!)
收藏
分享
wuweiren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wuweiren
当前离线
UID
3117
帖子
334
精华
0
积分
3370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9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6-23
最后登录
2013-9-22
贵宾
帖子
334
积分
3370
注册时间
2006-6-23
2
#
发表于 2006-11-18 19:30
|
只看该作者
虽然乱,但仍然很精哦
TOP
feiyuekuaile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feiyuekuaile
当前离线
UID
16740
帖子
33
精华
0
积分
135
阅读权限
20
在线时间
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1-10
最后登录
2007-11-24
家园书生
帖子
33
积分
135
注册时间
2006-11-10
3
#
发表于 2006-11-21 10:24
|
只看该作者
真是巧夺天工!感叹
TOP
返回列表
软件故障专区
高清MTV
动画音乐
DJ摇滚
手机壁纸
音画专区
云南省
其他系统
外语学习
E书专区
[收藏此主题]
[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