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大学生为何今年难就业?

就业拥挤有原因   
据了解,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共有123万人,比去年增加了9.4%左右;而北京地区的高校毕业生也达到了8万余人,比去年增加万余人。一方面是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另一方面是全球经济发展不景气,导致跨国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纷纷裁员。另外,国有企业以往一直是吸纳高校毕业生的主力军,但近年来却呈现出了逐年下降的趋势。据统计,1996年国务院各部委所属院校有34%的毕业生进了国企,1998年这一数字下降为29.3%,而2001年仅为22%。所有这些因素,都使得2002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增加了。   
今年大学生就业感觉格外艰难的原因还有,“热点”单位需求的减少对大学生冲击很大。人才市场是政治经济形势的晴雨表,近五年来外企、金融和IT等行业今年景况不佳,自然会对大学生就业造成影响。用人单位的需求少,门槛就提高,同时对相关专业会有影响。北大李主任说:“往年IT产业并不只要计算机专业人才,也会从相关专业如物理、数学要人,但今年的行业收缩使这些学科失去了一部分就业机会。”同时,企业被裁人员面对二次就业,经验丰富的员工显然比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另一方面,在职人员提高学历的“考证”教育越来越多,如MBA、MPA和法律硕士等。在普遍裁员的形势下,他们多数选择了在职攻读学位的方式。企业则利用员工的这种心态,节省了培训新人的费用,又提高了企业人员素质和优化了人才结构,是一箭双雕的好事,但对大学生而言,则是需求减少和就业的艰难。   
另外,供需的矛盾其实在高校招生与专业设置上已埋下伏笔。据了解,这与近年来高校学科调整有很大关系,财政税收和会计等专业的全国招生增加了近10倍,因师资限制少,社会认同程度高,成为学校最易办的专业,但相关专业人才却渐趋饱和,一些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正在放慢需求势头。   
应调整就业心态   
除毕业生人数增加的因素外,就业困难也和学生的选择有关,心理预期过高也是一个主要的原因,毕业生多把目光集中在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地,有人甚至说除了北京哪都不去。许多尚未毕业的本科生把“留北京”作为自己择业时的一个硬性指标。对此,许多外地的用人单位显得颇为无奈。在京参加过招聘的华中科技大学的一位老师无可奈何的表示,现在的学生都想留在北京,有的同学一看我们学校的所在地就放弃了,其实我们给人才的待遇是很好的。最近一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调查中也显示,半数大学生更是将首选企业锁定在了微软、宝洁、海尔和IBM等20家知名企业身上。在回答“刚进入企业时,你最想成为哪种人员”的问题时,26%的大学生希望成为技术人员;24%的大学生希望成为管理人员;19%的大学生希望成为策划人员。大学生们的这些想法,与眼下的就业形势相比显然并不现实。   
为此,业内人士提醒,今年的就业形势明显比以往严峻,大学生们要认清形势和自身条件,不要好高骛远。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毕业生就业处处长陈曦建议:人往高处走很正常,但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一定高度,如果达不到就必须调整,这对缓解目前的就业压力很有现实意义。 来源:XX论坛 作者:晨报  

[ 本帖最后由 飘香一剑 于 2006-12-23 18:23 编辑 ]

供大于求了嘛!!!

TOP

现在大学生来的太简单了!!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