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中国古代养生八大理论 [打印本页]

作者: 随便的我    时间: 2012-3-20 14:08     标题: 中国古代养生八大理论

一、 动静结合,中和为度
  养生保健,应当做到动与静兼修,二者不可偏废。心神宜静,形体宜动。养心调神,以静为主;形体保养,以动为主。动与静,二者相互为用,相互制约,做到动静适宜,才能“形与神俱”。
  二、 形神兼顾,养神为先
  “形”,指形体,亦即身体,是人体及其器官的概括。“神”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中国养生学从来都重视形神兼养,并以养神为首务。这种形神合一,以神统形的整体观是中华养生的重要理念之一。
  三、 协调阴阳,以平为和
  阴阳调和,即可达到人体筋脉和顺,骨髓坚固,气血顺从。这样,内外就能调和,邪气不能侵袭,耳聪目明,正气运行如常。而人体不病的关键又在于“阴阳得其平”,即阴阳平和,不偏胜不偏衰,由此百病不生。
  四、 天人相应,适应自然
  “天”指自然界。“天”与“人”两者具有相通应的关系,并遵循同样的运动变化规律。这种人和自然息息相关的关系,称为天人相应。如果人体生理活动与自然界变化的周期同步,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协调,就能保健延寿。
  五、 协调饮食,舒畅情志
  “调”,即调和饮食五味(辛、甘、酸、苦、咸),即食不可偏,要合理配膳,全面营养;“节”,即有节制,即不可过饱,亦不可过饥,食量适中,方能收到养生效果。祖国医学特别强调内脏疾患与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失调有密切关系。情志的异常变动,容易导致人体内环境失调而得病。
  六、 精气流通,通调经络
  精气是生命产生的本源,是生命活动的动力。精气充足,则生理活动正常,生命力旺盛,而且精气运行必须协调通畅,人体才能处于健康状态。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通畅,气血才能川流不息运行到全身,才能使脏腑相通,内外交贯,从而养脏腑,生气血、布津液、御精神,以确保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七、 固本扶元,正气为本
  历代养生专家都特别重视养人体正气,保持气血充盈,正气旺盛,才能卫外固密。所以人体应保养正气、固本扶元;未病先防,未老先养。
  八、 辩证施治,标本兼顾
辩证法是中国哲学的特色和优势,祖国医学的整体辩证观体现了中国文化这一特色。中华养生强调因时、因地、因人而宜,养生保健要根据时令、地域和个人的体质、性别、年龄的不同,而制定相应的方法;同时又要调整脏腑,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标本兼治。




欢迎光临 IT家园 (http://bbs.it998.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