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内蒙古博物馆馆藏精粹欣赏[38p]
[打印本页]
作者:
莎木
时间:
2006-11-1 20:25
标题:
内蒙古博物馆馆藏精粹欣赏[38p]
QUOTE:
内蒙古博物馆座落在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中心,成立于1957年5月1日,是全区唯一的自治区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博物馆。全馆建筑面积15000余平方米,展厅面积7000平方米。
内蒙古博物馆的展厅大楼造型别致,极具民族特色。楼顶塑有凌空奔驰的骏马,象征着内蒙古的吉祥与腾飞,该建筑从建成之日起就成为自治区首府标志性建筑之一。
民族展厅精粹
QUOTE:
银质抿酒壶
抿嘴附一细长管,插入壶内,便于吸抿。牧民乘马外出时喜欢把它揣在怀里。
QUOTE:
蒙古刀、火镰
蒙古刀一般为骨把木鞘,配有筷子。木鞘多用白银镶包,有各种纹饰。蒙古刀是牧民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
火镰是蒙古民族取火用具,蒙古刀与火镰由饰链连在一起,装饰讲究,除实用外,还是男子佩带的一种装饰品。
QUOTE:
银马鞍
皱纹革贴面,用银件装饰,香牛皮大小韂上缝有吉祥纹饰,纯银马镫,镫盘镶有软木垫。
QUOTE:
巴尔虎
头饰
蒙古族妇女的头饰多选用珊瑚、玛瑙、翡翠、珍珠、琥珀、金银玉器等原料,精心制作而成。装扮起来可谓珠帘垂面,琳琅璀灿。鄂尔多斯妇女头饰,选料珍贵,工艺精湛,体积、重量超过其它地区;察哈尔妇女头饰轻便秀丽、玲珑;哲里木、昭乌达妇女头饰多喜欢用钗、簪梳妆发髻,增加了头饰的绚丽;布里雅特、巴尔虎和阿拉善妇女头饰也各具特点。
QUOTE:
乌兰察布头饰
蒙古族妇女的头饰多选用珊瑚、玛瑙、翡翠、珍珠、琥珀、金银玉器等原料,精心制作而成。装扮起来可谓珠帘垂面,琳琅璀灿。鄂尔多斯妇女头饰,选料珍贵,工艺精湛,体积、重量超过其它地区;察哈尔妇女头饰轻便秀丽、玲珑;哲里木、昭乌达妇女头饰多喜欢用钗、簪梳妆发髻,增加了头饰的绚丽;布里雅特、巴尔虎和阿拉善妇女头饰也各具特点。
QUOTE:
摔跤服
这是一种特制的蒙古族摔跤服,由摔跤衣(蒙语:昭得格)和摔跤裤组成。昭得格是用熟牛皮和鞣革缝制,表面嵌有银铆钉或铜铆钉,后背中间嵌有圆形铜镜或“吉祥”之类的文字。摔跤裤宽大多褶,外套膝盖绣有各种美丽的图案。
QUOTE:
香牛皮蒙古靴
牛皮千层纳底,香牛皮帮,补花彩皮云纹图案,三根并列接缝条,板尖底,是骑马理想的靴子。
QUOTE:
乌珠穆沁女服
蒙古族的服饰主要有首饰、袍子、腰带和靴子四个部分。因各地区自然环境、经济状况、生活习惯不同,也呈现出地区上的差异性,形成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服饰。其中妇女服饰的差别较大。
QUOTE:
紫铜龙箍东布壶
清代,铜质。蒙古族用于盛奶茶及酒的器皿。东布壶源于中亚的多穆壶,元代就已流行于蒙古地区。器身上窄下宽,上饰四道龙纹铜箍,壶身上端有一流。此壶造型古朴简洁,大方实用,为蒙古饮食器中之精品。
QUOTE:
鄂伦春族彩绘桦树皮食盒
犴皮包
铜锣
古生物展厅精粹
QUOTE:
泥龟化石
尺寸:长70cm,宽65cm
时代:晚白垩世
发掘年代:1996年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
描述:泥龟属于曲颈亚目中最原始的一科,它的主要特征是腹甲或骨缝过韧带与背甲相连。这件泥龟化石保存极为完好,甲壳宽大呈椭圆形,背部略高,甲盾片完整,头骨伸张,神态自若。可能是突然遇难,瞬间被埋藏,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变为化石。
QUOTE:
水生蜥蜴类化石
尺寸:长分别为50cm,65cm
时代:晚侏罗世——早白垩世
发掘年代:2000年
来源:辽宁省
描述:水生蜥蜴类化石属于爬行纲、有鳞目。身长1米左右,头小嘴尖,并长着细小尖锐的牙齿,前肢短而后肢长,脖子和尾巴都很长,尾巴长达身长的二分之一,背上长着一对古板。距推测它们游泳能力不强只能潜在水底爬行,偶尔也在水中滑行一段,还有不时游到水面呼吸新鲜空气,所以,有的古生物学家也称之为潜能。从化石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两对水生蜥蜴正歪着头,扭着长长的脖子,神态自若。可能突遇附近火山爆发,大量火山灰掩埋了它们,瞬间窒息而死,亿万年以后演变成了化石。
QUOTE:
有尾两栖类化石
尺寸:长为21cm
时代:中侏罗世
发掘年代:2000年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孙山头乡道虎沟村
描述:正在研究中。
QUOTE:
鱼群
尺寸:长103cm
,
宽70cm
时代:晚侏罗世—早白垩世
发掘年代:2000年、2001年
来源:辽宁省凌源市小城子镇大新房子村
描述:这块不足1平方米的灰绿色河湖沉积岩层,布满了500余条形态各异的狼鳍鱼化石。从它们生动的神态可以看出,死亡之前,这群鱼正在安然的嬉戏,可能突然遭遇火山爆发,大量的火山灰掩埋了它们,瞬间窒 息而死,亿万年以后变为化石。它的发现为研究中生代鱼类的生态环境及鱼类的进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QUOTE:
狼鳍鱼
尺寸:长11cm-13cm
时代:中生代
发掘年代:1984年
来源: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查布苏木
描述:狼
鳍
鱼属于原始的真骨鱼类。个体较小,呈纺锤形。头骨大,眼眶大,牙齿排列成行,圆鳞,叉形尾。生活于河流、湖泊中。
QUOTE:
鲟鱼类化石
尺寸:长分别为18cm,21cm,21cm,21cm
时代:早白垩世
发掘年代:2000年、2001年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孙山头乡小朝阳沟村、石佛乡西三家村
描述:正在研究中。
QUOTE:
披毛犀全体骨架
尺寸:体长3.5米,高1.7米
时代层位:晚更新世
发掘年代:1964年
来源: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萨拉乌苏
QUOTE:
一化石坑埋藏的披毛犀骨骼化石
尺寸:体长约3米
时代层位:晚更新世(14C龄距今33760±1700年)
发掘年代:1980年
来源: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煤矿
特征:披毛犀是体披长毛的犀牛,属于奇蹄目,曾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的北部地区。这两具披毛犀骨骼化石发现于距地表39米深的古河床内,呈头对头、脚对脚的侧卧姿势,两头骨相距仅0.5米;在其腹部还保存有大量未消化的食物化石,上面有清晰的肋骨印痕。它的发现具有非常珍贵的科学意义。
QUOTE:
蒙古鹦鹉嘴龙
部位:全体骨架
尺寸:体长200cm,高105cm
时代:早白垩世
发掘时代:1979年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达茂联合旗西河苏木
描述:蒙古鹦鹉嘴龙是在内蒙古高原发现的一种具有地区特色的鹦鹉嘴龙,属于角龙亚目、鹦鹉嘴龙科、鹦鹉嘴龙属。它的头骨牙齿数目少,前肢短,后肢长而强壮,两足行走,以植物为食。
QUOTE:
古似鸟龙
部位:全体骨架
尺寸:体长330cm,高180cm
发掘时代:1989年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二连盐池
描述:古似鸟龙是两足行走的兽脚类恐龙,属于兽脚亚目、似鸟龙科。它的骨头小而轻巧,眼孔大,下颌细长,口中没有牙齿,脖子细长,前肢纤细,后肢粗壮,尾巴几乎达体长的二分之一。形似鸵鸟,身体轻盈,两足行走,善奔跑,以昆虫和植物嫩叶为食。这类恐龙的体形小于北美的似鸟龙,形态构造较原始,可能是古老的似鸟龙类。
QUOTE:
巴克龙
部位:全体骨架
尺寸:长750cm,高300cm
时代:晚白垩世
发掘时代:1988年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二连盐池
描述:巴克龙是蒙古高原特有的鸭嘴龙类。它的头骨短而平滑,牙齿较少并呈棱柱形交互排列成覆瓦状。旧的牙齿磨蚀后,不断有新的牙齿长出补充。前肢较短,后肢长而强壮,耻骨上特别隆起,坐骨有足状末端, 骨短而扩展,脚的节趾有增厚的前缘,两足行走,生活于河湖附近,以植物为食。二连盐池曾发现过数十具从幼年到老年的巴克龙化石,是亚洲及世界著名的巴克龙化石产地。
QUOTE:
原角龙
部位:全体骨架(埋藏状态)
尺寸:体长150cm
时代:晚白垩世
发掘时代:1994年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
描述:这类体长为2米的原角龙全身骨骼化石,以自然保存状态直观的向观众展示了原始埋藏情况。它的骨骼保存基本完好,排列也比较有序,属于原地埋藏或准原地埋藏,亦既恐龙死亡形成化石后没有经过搬运过只经过极小的变动。这一化石的发现,为研究原角龙类的生态环境、生存方式、埋藏环境等提供了极其珍贵的科学资料。
QUOTE:
原角龙
部位:头骨化石
尺寸:长90cm,宽50cm
时代:早白垩世
发掘年代:1993年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
描述:原角龙属于角龙亚目、原角龙科。这件头骨保存完好,俯视呈三角形,吻部窄而长,眼眶大,鼻孔小,牙齿较完整,头窄颈盾宽大。如此巨大且保存完好的原角龙头骨化石非常罕见,堪称化石中的珍品。
QUOTE:
一窝圆形恐龙蛋化石
尺寸:蛋长径8-10cm
时代:晚白垩世
发掘年代:1993年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二连盐池
描述:这窝恐龙蛋由11个蛋化石组成,蛋呈扁圆形,蛋的表面光滑或有小凹点,蛋壳厚度为0.2-0.3cm,整窝蛋呈不规则镶嵌排列。
QUOTE:
同翅目昆虫化石
时代:中侏罗世
发掘年代:2001年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孙山头乡道虎沟村
描述:正在研究中
QUOTE:
双翅目昆虫化石
时代:中侏罗世
发掘年代:2001年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孙山头乡道虎沟村
描述:正在研究中
QUOTE:
膜翅目昆虫化石
时代:中侏罗世
发掘年代:2001年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孙山头乡道虎沟村
描述:正在研究中
QUOTE:
蜚蠊目昆虫化石
时代:中侏罗世
发掘年代:2001年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孙山头乡道虎沟村
描述:正在研究中
QUOTE:
长翅目昆虫化石
时代:中侏罗世
发掘年代:2001年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孙山头乡道虎沟村
描述:正在研究中
QUOTE:
蜉蝣目昆虫化石
时代:中侏罗世
发掘年代:2001年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孙山头乡道虎沟村
描述:正在研究中
QUOTE:
巽羽叶
时代:中侏罗世
发掘年代:2001年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孙山头乡道虎沟村
描述:
巽羽叶属于苏铁类植物,叶羽状,分裂成不规则的短而宽的裂片,裂片以整个基部着生羽轴的两侧,基部微微扩大,顶端钝圆成形。叶脉简单或分叉,舆裂片侧边平行,羽轴一般较细。
QUOTE:
茨康诺斯基叶
时代:中侏罗世
发掘年代:2001年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孙山头乡道虎沟村
描述:叶很长,无柄;叶片革质状,较厚,以尖锐的角度作1-5叉状分裂,最后形成许多狭的侧边平行的全缘细裂片。裂片顶端较尖,基部或多或少地加宽,并簇生于短枝上。短枝满被鲮片状小叶。叶脉一般不清楚。
QUOTE:
楔形叶
时代:中侏罗世
发掘年代:2001年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孙山头乡道虎沟村
描述:似鳞片的短枝上,叶脉较为细密。
QUOTE:
裂鲮果
时代:中侏罗世
发掘年代:2001年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孙山头乡道虎沟村
描述:裂鲮果属于松柏类植物的果穗,呈圆柱形。果鲮呈螺旋状疏松排列,在未成熟的球果上或多或少地贴在轴上,成熟时间和轴离开,基部具柄或呈柄状收缩,顶端分裂成二个尖的或钝圆的裂片。
QUOTE:
锥叶蕨
时代:中侏罗世
发掘年代:2001年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孙山头乡道虎沟村
描述:
锥叶蕨属于真蕨类植物。蕨叶至少三次羽状分裂,羽片线形至披针形,以宽角生于轴上。小羽片楔羊齿形,基部收缩。叶脉一般作楔羊齿形。单个的囊群着生于叶脉顶端,孢子囊群常全部或局部为杯状的囊群所包围。
QUOTE:
拜拉
时代:中侏罗世
发掘年代:2001年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孙山头乡道虎沟村
描述:拜拉属于银杏类植物,叶扇形,具明显的柄。叶片深裂为许多狭窄的线形或近于线形的裂片。叶脉 平行,一般为2至4条。
作者:
海上日出
时间:
2006-11-1 20:31
沙发支持楼主,值得收藏,谢谢了
欢迎光临 IT家园 (http://bbs.it998.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