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重大泄密全球首泻中国专家已成功破解F-22罩门 [打印本页]

作者: 长江奔流    时间: 2006-11-4 14:18     标题: 重大泄密全球首泻中国专家已成功破解F-22罩门

重大泄密 全球首泻 中国专家已成功破解F-22罩门


美军不断炫耀高科技武器,近年居然把F-1117前置部署到韩国,EP3横行东海,B-2飞到阿富汗模拟偷袭中国西部,F-22前出部署到关岛机场 ,现在又要在蒙古搞多国演习,好啊,来者不善。。。。

美国不断大胆前置布署高科技武器,实在犯了兵家大忌,兵家讲究兵形诡道,就是要尽量迷惑敌人,让敌人摸不清已方底细,现在好了,聪明的小布什和拉氏尽把美军的看家宝尽数亮给中国瞧,中国表面上抗议,实际上暗喜,这可是千载难逢的研究美军罩门的好机会呀所!

所谓骄兵必败,中美尚未交手,美国就已暗出多手臭棋,试看:

EP3在南海撞落后,美军最先进的预警指挥机罩门立破,中国各大型号预警机横空出世,解放军喜呀,中央英明~~~关于南海撞机的机密,大家可能在至少要在50年后才能知道。。。。。



F-1117前置部署到韩国,更是布什和自以为是的文官防长拉氏的一大晕着!韩国基地就在北京的眼皮底下,中国的雷达技术早已获得突破,对眼皮底下的F-117,中国雷达难道是吃素的不成,什么电子信号、雷达特征、侦测方法,早已尽在我掌握中,所以美国不得不提前结束了这种先进战机的服役期。何况价高,费效比很差,一架昂贵的隐形战机只能带两枚激光制导炸弹,不能空战,连防身的机关炮怎么也得带一架吧,所以F-117在罩门破后还不如“鸡肋”。。。

B2本是大家闺秀,平时很少出动,中国为获得B-2雷达信号特征,可是伤透了脑筋!现在好了,B-2在美军攻打阿富汗时劳师远征,牛刀小试,终天让中国的电子侦察部队如获至宝,获取了全世界最先进的隐身战略轰炸机的雷达信号特征。。。从目前的迹象来看,美军也为当初的鲁莽冒动后悔了,现在B-2一直老老实实趴在老窝再出不敢乱窜了。。。。。。。

最可惜的是F-22,号称“永远也打不下的战机”,却“出师示捷身先死“!想想当年黑鸟呀U-2呀,就知F-22的牛皮有多大!现在联明的中国专家仅凭几张美国公布的照片,利用中国首创的二维图片转换为三维视图创先算法,自然而然地顺利算出了F-22精确的三维模型数据,然后再利用模型在中国西部的大型现代化风洞中吹风,获取了F-22的风洞数据和飞行性能机密,所以F-22虽然是隐身战机,但罩门已被我中国专家点破,何来隐身之术,在中国新式雷达面前,标准的活靶子。。。。。。

下图是系列官泄, 莫问来处,反正配合611杨伟总师的讲话,猛。。。。。

中国专家最牛, 搞得到的能仿,搞不到的也能仿, 中国风洞吹过世界几乎所有先进战斗机外型,所以在中国人面前,没有击落不了的隐身战机!


顺便告诉大家一下,中国四代战机的标准——空中智能机器人!!!
作者: wokao1222    时间: 2006-11-13 02:38

即便是真的  我觉得自己心里知道就好

分享是很好  但是国家的有些东西  不该说的还是不说的好
作者: 飞沙哥哥    时间: 2006-11-13 17:45

如果是真的就好了,可是.........
作者: blue_sky    时间: 2006-11-14 16:43

聪明啊,我们中国人
作者: 阿凡提    时间: 2006-11-15 20:35

那是好事啊
作者: 至爱小鬼    时间: 2006-11-15 21:14

那么是要恭喜了 赫赫
作者: 至尊    时间: 2006-11-16 07:39

军事机密你竟然知道,强人啊楼主!
作者: mac549223386    时间: 2006-11-28 00:46

聪明啊,我们中国人
作者: fengsha    时间: 2006-11-29 17:01

不想对此发表评论,反正对我没有好处
作者: caocheng861004    时间: 2006-12-2 21:13

这个,我想还是让时间来检验一切吧~
作者: 6586510    时间: 2006-12-10 23:13

果真是机密就请楼主,以后少发吧。
免得被间谍给窃取了。
反过来危害不浅啊。
作者: 神の一辉    时间: 2006-12-11 12:36

说这么多也没用,,一天没看到我们和日本、美国等打起来,一天都不知道中国的战斗力在哪个水平上,,中国是很会藏东西的!
作者: shiqudefeng    时间: 2007-2-5 10:50

真的假的,希望是真的.顶
作者: feiying2817    时间: 2007-2-8 12:54

是不是太夸张了的啊,好像不对的啊




欢迎光临 IT家园 (http://bbs.it998.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