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内部结构之光驱 [打印本页]

作者: ldsystem    时间: 2006-3-20 15:48     标题: 内部结构之光驱

认识光驱


电路板

  将光驱底部向上平放,用十字螺丝刀拆下固定底板的四颗螺钉,再用手向内推底板上的塑料卡销,向上取下金属底板,这样就可以将面板拆下来了。此时已能看到光驱底部的PCB电路板了。

  PCB板中比较重要的是光驱的Cache(缓冲

内存

,简称缓存)芯片,图2是一片EliteMT品牌的缓存芯片,容量为128KB。普通

CD

-

ROM

或DVD-ROM的缓存大小一般只有128KB或256KB,最大不会超过512KB。而刻录机则要大得多,一般为2MB或8MB,用于防止缓存欠载(buffer
underrun)错误,同时可以使刻录机平稳、恒定地工作。

再来看看光驱的大脑—数据处理芯片。目前市场上九成以上的光驱产品都是使用MITSUMI公司生产的处理芯片。其中一部分是使用单芯片的形式,而这台SONY光驱采用的是双芯片的设计,即有两片MITSUMI处理芯片。

和主板、显卡、Modem等配件一样,光驱也有BIOS。这是一片由HOLTEK公司生产的芯片,型号为27C512,属于EPROM芯片,容量有512KB,不可刷写。所以该光驱不能够通过软件来更新Fireware(固件),大多数光驱均采用了可刷新的Flash
ROM。

深入光驱内部机械结构
  把光驱的托盘卸下,就能看到整个光驱的驱动电路了,光驱的所有机械部件都在这里。可以看到上面有两个电机,中央的那个用来驱动激光头,而靠边上的那个则是用来驱动光驱托盘的,即你平时放碟片的地方。

  下图为带动托盘运动的齿轮和皮带,托盘的弹入弹出就是依靠这个组件。齿轮或皮带坏了就会导致弹入/弹出时托盘被卡死,这是光驱最常见的故障之一。

光驱的核心部分—激光头的驱动组件

控制激光头组件移动的步进电机采用了齿轮直接驱动模式,没有使用老式的皮带拖动,所以准确性和稳定性更高。

  圆柱形部分就是激光头的驱动电机,也就是广告中常被作为卖点的“机芯”。机芯是光驱的动力之源,是它带动光盘飞速旋转,如今40~50速的光驱中,这个电机的转速可以达到每分钟7000转,而且该电机为伺服式电机,可以随着工作的模式变换转速。
  机芯采用的材质一般为钢(金属)或塑料,一般情况下金属机芯的寿命、稳定性和抗干扰性要比塑料机芯好得多,所以钢机芯的分量都比较重,光驱拿在手里要沉一些。

激光头组件
  现在我们离“光之源”——光驱的激光头仅有一步之遥了!我们可以看到承载着激光头的小车固定在两条平行的钢管轨道上,可以径向移动,激光头组件上面连着信号电缆。在激光头组件上有一个玻璃状的东西,但这还不是激光头,只是透镜而已。真正的激光头实际上在激光头组件的底部横向安装着,激光是通过反光镜反射出来通过这个透镜到达光盘上的,光盘反射的光也是通过透镜再送回到拾光器中读取的。
  光驱使用时间过长的话,透镜就会沾上灰尘,这时可以使用镜头纸轻轻擦试它,以恢复光驱的读盘能力。擦的时候要注意不要用力过度,因为这个透镜是悬浮的,如果太用力就会改变它的位置造成激光头损坏。

将激光头组件转一个角度,我们就能看到一个金属变阻器,这个可调变阻器就是用来调整激光功率的


  如果光驱太旧,很难读取光盘数据时,可以尝试着调整它,一般情况下逆时针旋转变阻器,每次旋转5°左右即可,最多不要超过10°,直到可以顺利读出光盘为止。因为电流一旦超过150mA,就很有可能烧毁激光头。且旋转之前最好作个记号,别调大了
一、光驱的拆卸
1.前面板的拆卸
首先切断计算机电源,然后拆开机箱把光驱从5.25英寸驱动器槽中取出,拔去相应的IDE数据线以及音频线。找一根牙签,或是细铁丝之类的东西,伸入到光驱的应急弹出孔中,把光驱仓门打开,便于下一步的拆卸。
还有一种方法:在计算机电源接通的情况下,让光驱弹开之后再切断计算机电源,不过从机箱里拆卸光驱时就比较麻烦了。光驱的仓门打开之后,在光驱的左右两侧,会发现光驱的前面板是用两个塑料小卡子,卡在了光驱的外壳上。用手按下那个卡子,再用力抠开前面板,这样光驱面板的拆卸就完成了。
2.外壳的拆卸
在光驱的外壳四周,左右两边各有两颗螺丝,底部共有四颗螺丝。用螺丝刀一一将其拆除,然后将上下两部分壳体分离。这样就打开了光驱的外壳,光驱的内部结构就基本呈现出来了。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有些光驱外壳上的螺丝型号比较特殊,且“+”字槽比较浅,一般的装机螺丝刀是不行的。在拆卸时,还得注意用力均匀,一不小心就可能造成螺丝滑丝,这种情形可就不好办了。拆去外壳的上半部分后,就会看见一块覆盖在光头组件上的铁板,中间有一圆形物体,它是固定光盘盘片用的,光驱主轴电机开始旋转时就会向上移动,和夹板紧紧地合在一起,固定光盘然后高速旋转。
3.电路板的拆卸
在光驱的底部,是一块绿色的PCB印刷电路板。上面有光驱的缓存、解码芯片、BIOS等元件。另外还有一根数据线从PCB电路板上引出,线的另一端接在光驱激光头以及仓门控制电路附近,拆卸时一定要注意。电路板一般也是用螺丝固定在光驱底部的铁外壳上。拆掉螺丝后,电路板就分离出来了,不过还有几根白色的数据线连在光头组件之类的设备上。小心地把数据排线拔掉,注意不要折断数据排线(因为光驱内部的数据排线是那种IDE硬盘线)。现在PCB电路板已彻底地与光头组件分离。清洗PCB电路板我们可以用刷子轻轻刷去PCB电路板上的灰尘。
4.电机及光头的拆卸
光驱的激光头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激光透镜,一部分是激光头。不过目前有些光驱直接将光头与透镜做到了一起,这样拆卸起来更容易。光驱的电机也分为两种:一种是驱动激光头移动,对光盘进行读操作的主轴电机;一种是驱动光驱仓门进出的伺服电机。有些光驱二者是分离的,有些光驱二者是统一的。电机的拆卸比较方便,卸掉电源线路以及固定螺丝即可卸下。
二、光驱的清洗及调节激光头功率
1.齿轮传动设备的清洗
老式一点的光驱,如24×以下速度的光驱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采用皮带传动。由于热胀冷缩,皮带传动比较容易出现故障。光驱仓门进出打滑、卡住等现象,多是由于皮带过于老化。遇到这种情况更换新的皮带即可。而齿轮驱动的光驱则比较容易维护,齿轮出现断齿或磨损严重,也只要换个新的就行了;如果使用的时间较长,可以给齿轮上点润滑油,这样能减少齿轮的磨损,一定程度上可以延长光驱的使用寿命。注意,给齿轮和传动轴加润滑油时,不要沾到光头组件上(最好使用固体润滑油,不使用液体润滑油)。
2.激光头组件的清洗
一般光驱出现不读盘,或者读盘不好的现象多半是由激光头灰尘过而多引起的。清洗激光头是整个清洗光驱过程中最麻烦的地方。光头透镜一般就在主轴电机旁边,是一个淡蓝色绿豆大小的东西。这个蓝色激光头透镜固定在弹性物体上,注意擦拭时不能用力过大否则会使光头偏移。有条件的朋友擦拭光头透镜前,可以用放大镜看看光头透镜上的灰尘有多少。少的话,用一根脱脂棉签轻拭几下即可。如果较多的话,可以先用棉签擦拭一遍,再用溶液清洗。关于擦洗光驱的溶液最好使用纯度比较高的无水乙醇,有些人认为乙醇会溶解光头透镜上的涂层。其实光头透镜上的涂层是由氟化镁构成,氟化镁薄膜起的作用是减少折射,增加透明度。而无水乙醇根本不会溶解氟化镁,所以用乙醇清洗激光头透镜会溶解有机涂层的说法,未免有点夸张。关于棉签再谈一点,医用的大棉签上面有太多的纤维,绝对不行。超市中卖的那种比较细小的可以用。如果实在找不到这样的棉签,并且激光头透镜的灰尘又不多,那么大家也可以找一根新香烟,拔下过滤嘴,从中间撕开,去掉外边那圈纸露出过滤丝,对折好,然后就可以用过滤嘴上的过滤丝来擦拭光头透镜了。
3.调节激光头功率
在激光透镜的旁边或下侧,一般会有绿豆大小的电位调节器。它靠加大或减小电阻来改变电流的强弱,从而调节激光头的发射功率。它的外形有点像螺丝帽,因此可以用小起子或是修理钟表的那种小螺丝刀来进行调节。顺时针或逆时针调节,以5度为基准进行调整。每调整一次就加电检验一下光驱的读盘效果,直到满意为止。但切记不可调节过度,功率过大将会导致激光头烧毁。

作者: cell007    时间: 2006-3-21 06:53

相当年玩电脑,玩坏了又没钱修,自己拆光驱,曾经看过这些了,呵呵,拆的时候比较麻烦




欢迎光临 IT家园 (http://bbs.it998.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