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东周欲为稻,西周不放水
[打印本页]
作者:
孙悟彻
时间:
2007-1-17 08:16
标题:
东周欲为稻,西周不放水
东周欲为稻,西周不放水
西周,约公元前1066年至公元前771年;东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
公元前367年,东周王室分成东周国、西周国。东周国是小国,备受大国侵凌。东周国与西周国之间,也不断发生矛盾,进行战争。
西周国居洛河上游,东周国处西周国下游,“东周欲为稻,西周不放水,东周患之。”苏子对东周君说:“我要求去让西周放水,好吗?”于是他去见西周君,说:“君王您考虑错了,现在您不放水,那正是富了东周。他们现在都种麦子,没有种其他作物,君王如果要害他们,不如干脆给他们放水,破坏他们的庄稼。一放水,他们必定会改种稻子,种稻子以后,再断掉他们的水。那样,就可使东周人民完全依赖西周,而听命于君王了。”西周君说:“好。”于是就放水。苏子也得到了两国的赠金。
这生动地展现了战国时期“以邻为壑”的混乱局面。在“天下定于一”的呼声下,秦统一了天下, 彻底废除了土地分封制(农奴制,各自为政的庄园政权),全面实行了土地私有制(雇农制,全国一统的郡县政府),从此各地生产得以协调,中国发展速度加快。
但是,现在,中国各地又出现了“东周欲为稻,西周不放水”的怪事。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地处淄河中游。淄河上游在淄川区,60—70年代,全淄博市人民共同在上游修建了太河水库。但是,现在,干旱季节,临淄区需要太河水库放水时,太河水库却要临淄区拿钱买水,否则不放。而在雨季,太河水库却从溢洪道泄洪,增加下游的洪峰危险,据不完全统计,仅在临淄区地段,2004年和2005年各淹死11人。
2004 年5月27日,湖北恩施市清江大龙潭电站上游围堰被洪峰冲垮,造成18人失踪。每年春天,如果把水库放空,到了雨季,围堰就完全能够拦截住洪峰,有效地保护中下游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抗洪工作就很容易了。
春天,各水库最大限度地放水,不仅能够缓解农田旱情,还能够抑制沙尘暴、火灾的发生。
笔者建议,国家必须出台一套水利综合管理制度:
1、要求各地水库必须在下游干旱季节与植被火险季节无偿放水, 并具体界定其最低水位线与最迟放水时间。
2、在雨季,各水库理应最大限度地拦蓄洪水。需要泄洪时,必须避开河水的自然洪峰,在洪峰完全过去之后再泄洪,并提前通知下游自然洪峰、泄洪洪峰的具体运行情况。
3、水库养殖业、水利发电业、轮船航运业,必须让步于中下游的陆地种植业(旱季最大限度地放水),特别是让步于中下游的生命财产安全(雨季最大限度地拦洪)。
4、水库泄洪,实为不得已,应尽量避免。即,在水位上涨到警戒线之前,特别是暴雨来临之前几天,实施提闸放水,也就是预防性放水;否则,要等大雨过后三天再放水。因此,必须规定,由于没有提前放水,而导致在大雨中泄洪,特别是从溢洪道泄洪的水库,要给予处罚。
5、国家应该确定“雨季蓄水,旱季放水”的季节性调水战略,力争“雨季不泄洪,旱季不留水”。必须最大限度地修建水库、池塘,将适宜修建水库的地区,全部修建成水库,梯次拦蓄雨水。
国家抗洪防灾的最高战略,也应该是“旱季放空水库,汛期拦蓄洪水”。
6、严肃惩处违规操作者。
笔者无意象苏子那样得到临淄区政府的奖赏。但愿国家痛下决心根除封建残余思想,毕竟中国已经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了。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审计局 孙 瑛
笔名:孙悟彻
邮编:255400
电话:0533—7554731
手机:13869306637
作者:
孙悟彻
时间:
2007-1-17 08:17
有人说:
中国大大小小的水库,是造成环境恶化、干旱的罪魁祸首。
1、旱季不放水,加重了水库下游的旱情,从而恶化了河道周边的自然环境,再也没有了原先的河水长流、草木茂盛、雨水充沛的自然环境。
2、汛期,最不需要水的时候,却开闸泄洪,加重了水库下游的洪峰承受能力,并且,由于是集中时间内泄洪,滚滚洪水一泻千里,还没等来得及滋润下游河道,洪峰一过,水库又合闸了,对下游的周边环境依然没什么改变。
3、黄河、长江水道之上大大小小的水库,最终导致水量变小、河道干涸。本人同意“帝禹山河图”的观点,拦河大坝也拦住了下游输向上游的水汽,最终导致上游雨量减少,由此开始了恶性循环。由于下游没有了足量的水,产生的水汽就越少,从而形成降雨量减少。
作者:
风月
时间:
2007-1-17 09:32
水力发电是目前我国较为清洁经济的能源。
但有关部门必须加强监管,保持下游河流的健康。
现在关键的是相关部门的不作为而不是水库及水电站本身引起的。
就像制造炸药的人并不是为了在战场上杀人,而是在于用炸药的人。
作者:
孙悟彻
时间:
2010-1-19 20:51
山东新汶特大矿难的罪魁祸首究竟是谁?
2007年8月17日,山东省新汶地区突降暴雨,降雨量达205毫米,造成山洪暴发,洪水漫过上游东周、金斗水库泄洪道,造成汶河水位暴涨,冲毁汶河大堤约50米左右。
17日14时30分洪水通过煤矿用于井下水砂充填的废弃砂井,以50立方米/秒的流量溃入新矿集团华源有限公司(原张庄煤矿)矿井下,当时井下共有756人,该矿发现险情后,紧急撤人,有585人安全升井,尚有171人被困井下。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李毅中、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赵铁锤率队赶赴事故现场,协助地方抢险救援。
现场堵水、排水、送风、通风等有关救援措施连续实施2个月,最后没有了结果,没有了报道,不了了之。
但是,大家明白,这171人已经全部遇难了。
这次特大矿难的罪魁祸首究竟是谁?
我孙悟彻回答:是国家的水库管理制度!
如果,国家明文规定:所有的水库,春天干旱季节必须把水位排放到最低限度,那么,既解决了中下游的干旱问题,又腾出了库容,等到了汛期,正好拦蓄洪水,保护中下游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样,就绝对不会发生这次特大矿难了。
即:国家防洪抗旱的最高战略,应该是“旱季基本放空水库,汛期大量拦蓄洪水”。
这个战略(办法),不仅适合中国,也适合其他国家。
请看我的《东周欲为稻,西周不放水》。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审计局 孙 瑛
电话:0533—7554731,手机:13869306637
作者:
szyzb
时间:
2010-1-22 14:55
路过看看
作者:
beauty
时间:
2010-1-28 10:26
了解一下啊
作者:
fvbgt180
时间:
2010-2-1 23:27
标题:
给大家介绍个盆景
罗汉松
造型精品,身份象征
作者:
孙悟彻
时间:
2010-3-11 16:07
注1 :中国的皇帝制度
皇帝制度并不是一夜之间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某人凭空想出来的。
战国时代“以邻为壑”、“东周欲为稻,西周不放水”的事实,以及“乱莫大于无天子”、“天下定于一”的呼声,说明在周秦之际国家形态转型的过程中,各自为政的独立国家并不能成为历史选择的最终结果。
秦以后,皇帝制度不断为后世承袭、完善和发展,成为一种几乎毋庸置疑的、不二的选择。
这一切,只能以皇帝制度的出现和存在具有某种历史的合理性加以解释。
注2 :秦始皇统一的意义
①统一了行政。把各自为政的庄园政权,编制成全国一统的郡县政府。
②统一了全国的水利调度。
③度量衡、货币、文字、车轨的统一,便利了生产与文化的交流。
④在全国实行了雇农制,彻底推翻了农奴制。农奴变成雇农,领主变成地主,土地自由买卖,土地从国有变成私有。
英国、法国、日本,都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才把农奴解放为雇农。中国的雇农制在全世界遥遥领先1800多年!
这次统一的根本性革命,就在于从农奴制进步到雇农制。
注3 :我建议,按照社会制度,把中国古代史划分为如下阶段:
蒙昧时期、母系氏族制(从伏羲到大禹)、父系氏族制(夏)、奴隶制(商)、农奴制(周)、雇农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
黄帝曾孙卞服之子白犬“自相牝牡”,盘古与高辛氏女所生的“六男六女自相夫妻”,表明这是蒙昧时期。
“伏羲始制嫁娶”,“知母不知父”,子女“从母所居为姓”,父子不同姓,这是母系氏族制。
大禹的儿子启,变革男人出嫁为男人娶妻,才开始了“同姓相传”即父子同姓,父系氏族制开始。
成汤革命,开创了奴隶制。
武王革命,进步为农奴制。
秦始皇实行土地私有制,领主变为地主,农奴变为雇农,是雇农制。
欢迎光临 IT家园 (http://bbs.it998.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