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其他]
空城
[打印本页]
作者:
东方长明
时间:
2008-8-14 22:06
标题:
空城
这是辽西南的一座小城,地处大辽河末梢。滚滚的辽河水在这里饶成一个半圆状,然后奔流入海。
夏商时期,这里属冀州管辖;后来到了周朝,又归属幽州。到晋时,设平洲玄菟郡,乃始有人家。直到五代十国和元,明,清时期,这里才一改荒凉,逐渐繁华起来。
人类总能翻写历史,即使曾经被列为蛮荒的地方,经过人群的繁衍生息,也会将沧海变成桑田。
现如今,这里已是商甲云集之地。境内沟渠纵横,台田棋布,沟海铁路穿城而过,营盘高速横贯西东。因地理、或资源所带来的各种经济效益,正以日新月异的变化在迅猛发展。各种建筑工地尘土飞扬、地下石油滚滚奔涌、条条马路不断延伸;高楼林立之间,人如蚂蚁,往来穿梭,上演一幕幕名利悲欢之剧。
小城靠南,有一县城,名大洼,从空中鸟瞰城区,恰如金龟入海之势。这些年,该县出了不少大官,或到省里、或到市里,居显位而握实权。于是民间传有“金龟长寿不老,大洼风水最好”一说。据传,盘锦地处华北陆台,燕辽沉降带东端,辽河断陷南部;西为南北走向的医巫闾山山脉,东为纵向的长白山山系的千山山脉。境内成“凹”状地质骨架,而中央凸起,如飞龙蜿蜒在天在态。有老人说,当年张作霖落魄时无钱葬父,将父草草掩埋,后发大水,将其父棺木冲到今大洼东风乡叶家村一处堤坝,沉陷半米,拉之不动,于是就地再次掩埋。后有擅风水者说,张作霖之父所埋之地恰在龙脊,骑龙而生天,当佑后人兴旺发达,于是成就张作霖当上东北王,成为一代枭雄。
当然,传说只是传说,历史经过好事儿者杜撰,总能生出一些奇闻怪事。不过,就盘锦整座城市而言,大洼的发展潜力确是最大的。先是红海滩成为全国旅游胜地,然后辽滨口大面积开发。如今,大洼已成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五点一线”中的重要一点,填海工程声势浩大,濒海大道全面贯通,万吨级巨轮纷纷入海。大洼,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城,正以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一个亮点。
[一]
话说县城往东,有一湖,最早只是一条上水线,为灌溉农田所用。后来有一徐姓县委书记为谋政绩,号码全县“大干红五月,建设新大洼”,于是数万民工汇集于此,用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开拓出一条宽二十米、南北走向约三公里的沟渠,并在两岸栽花种草,始称东湖;十五年后,又来一喻姓县委书记,带来大笔资金和无数的工程机械,将东湖又向东扩宽了五百米,并将县政府迁至湖的北面。于是,东湖才真正成为城中之湖。
按照大洼人的说法,大洼是有四景的:东湖西庙南塔北陵。西庙指的是西大庙、南塔是电视塔、而北陵则是烈士陵园了。上述三景,纯粹是老百姓一时调侃之作,只有这东湖,倒实实在在的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好事,成为大家休闲娱乐以及健身的好去处。
夏半城,民间散人也,会点诗词歌赋,尤擅弄笛吹箫,自号半城公子。当年,曾做对联一幅:鸟瞰大洼,恰似金龟入海;近瞻东水,犹如扇贝含珠。短短数语,便将大洼的地理风貌概括其中。后来,此联在全市一次楹联大赛中,一举夺魁。
且说这一日,半城闲来无事,又溜溜达达来到了东湖。明媚的春光之上,湖水波光粼粼,游人三三两两,或观景、或窃语;不远处,几个孩子欢呼雀跃,仰望中,一只蝴蝶样的风筝扶摇直上。
半城寻了一处亭台,从腰间慢慢取出长箫。于是,一曲凄婉悠长的箫音,让原本平静的水面,陡然刮过一阵旋风 正在陶醉之时,忽然前方来了两个人。其中一人,半城是认识的。那人戴个眼镜,个子瘦高,长乱的头发在后面扎成马尾状,冷眼一看,颇有些另类。看年纪,不到三十。
半城轻轻一笑,停下箫声,继而打了个招呼:“呦!倒是什么风把宁大公子给吹来了?”
那人携女子走至半城身边,边握手边说:“闲来无事,到东湖钓钓王八,想不到现在王八都上岸了,还学会了吹箫,哈哈 半城抬起脚来,照着宁小伟的屁股就是一脚:“靠,你怎么还内个德行!”
两人继而哈哈大笑。
小城这些年出了不少发财的横主儿,他们整日里东游西逛,吃够了麻、麻够了唱、唱够了洗,浮躁得就像一群绿头苍蝇。宁小伟就是其中的一个角色。这些年,他仗着在政府某大局当局长舅舅的光,接连在城区边圈了几块地,正赶上经济开发,于是转手一卖,就成了百万富翁。
发财后的宁小伟颇有些仗义,整日里呼朋唤友,进出各大宾馆酒店,山吃海喝,花钱如流水,短短两年时光,就把百万家财散了个精光。好在他还有两处门点,要不是有乔乔管着,也早易手别人了。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不再有以前的风光,但靠着门点每年几万元的收入,倒也勉强度日。
那个乔乔,原本是红楼梦歌厅的领班,二十刚过,天生丽质。有很多人慕名而来,点名要乔乔出台,但都被她拒绝了。一日被宁小伟偶遇,惊为天人,于是三天两头往歌厅跑,大把大把的票子拍在台面上,只求乔乔陪他一宿。那乔乔本不是什么贞洁烈女,加之宁小伟还有些个人魅力,于是两人一拍即合。
据说乔乔提出了三个条件:一、将宁小伟名下一处房产划归自己所有;二、不结婚,亦不让宁小伟离婚,以三年为限,合则聚,不合则散;三、个人交朋自由,不得干涉对方生活。
那宁小伟倒也是个汉子,不顾别人反对,硬是白纸黑字与乔乔签下了一纸文书。于是,终抱得美人归。
说起来,那乔乔倒也本分,自跟了宁小伟之后,辞去了歌厅领班的工作,安安心心的跟宁小伟过了一段幸福的日子。后来宁小伟败落,只剩下两处门点,那乔乔替他打理了一年,生意也算兴隆。于是,两人相安无事。
且说那一日,有人在东湖里钓上了一尾金鲤,长尺半,重八斤。别人以为惊异,于是欲出高价购买,但被拒绝。后来,那人将鱼养在自家缸里,不几日,竟孵出九尾小鱼来,个个金尾蓝鳍。一时消息传开,每日欣赏者不绝,莫不叹为观止。
说也奇怪,那鱼儿竟是会走的。一日主人来了几个朋友,醉酒之后话就多了,其中一人提出要吃金尾。主人仗着酒劲儿,喊老婆赶快去炖。那知掀缸一看,鱼竟不翼而飞,就连那九尾小鱼,也一同消失。主人醒酒以后,悔恨不已,从此与朋友绝交,并由此生病半月不起。
后有算命者说,那鱼乃是灵物,知道有人要吃它,就又回归了东湖。于是,民间传一谣:东湖水,深百尺,水流潺潺育金鲤,钓者富、吃者贵,没有缘来空欢喜。
于是,来东湖垂钓者日多,每日都络绎不绝,将那亭台楼阁以及堤旁柳下,都挤了个满满腾腾。
那乔乔不知从何处听到了此事,便央求着宁小伟来东湖看看,说是即便看不到鱼,看看钓鱼的人也是好的。那宁小伟拗不过她,只好陪着她前来,于是,就遇到了半城。
说起这半城,虽是闲散人一个,但在这县城大小也是一个人物。凡是家有红白喜事者,俱以能请到半城为荣。这不仅仅是因为他能临场发挥、吟诗做对,而且能写得一手好字。县城内大大小小的商业招牌,几乎多半是出自他的手书。人曰半城,其实就名气来讲,叫全城也不为过。当年,县里的宣传部门想招聘他为文联主席,但他辞之不就。有人说他愚,有人骂他傻,他嘿嘿一笑说:蛤蟆嘴大,耗子嘴小,如今当官的,哪有一个好鸟儿!众人轰然,并为他的清高感到敬佩。
还在读书时,半城就和宁小伟等人十分要好。校内把他和宁小伟以及汪洋、温泉并称为“四大金刚”。四人中,数半城文才最高、学习最好;数宁小伟最花心、最能捣蛋;而汪洋则是个混混,每次打架都少不了他;只有温泉最老实,毕业后谋了个事业单位的位子,娶妻生子,过着大多数人平凡的日子。
且说这半城,数年间未见宁小伟,此次偶遇,显得格外亲切。那宁小伟虽也欢喜,内心之中却隐隐存有愧疚。想起自己发达时未曾给兄弟一分一毛、未曾请一顿一饭,现如今只落得两手空空勉强度日,不由得觉出几分世态炎凉来。
心里这么想着,表面却没有流露。
倒是半城无所顾忌,他拍着宁小伟的肩膀问:“听说你这几年祸祸得挺邪乎,怎么样,最近还好吧?”
“还好还好,虽然不如以前了,但也将就着活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知道哪块云彩会下雨啊?我就不信我不会东山再起!”
说完,自己先笑了起来:“妈的,也怪了,当年老子风光的时候,满城遇不到你,现在不行了,倒还碰上你了,也不道是你点儿被还是我点儿被?”
半城也笑:“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你的故事我还是听说点的的,不过君子之交淡如水,整天的吃吃喝喝也不是什么长久之计,所谓细水长流,日久才能见人心啊。”
宁小伟听完,面有些红赤:“你这是埋汰我吗?怪哥们当年没有找你们?我是找过的,可你们不是推说忙这个就是忙那个,有谁给过我面子?现在好了,我不行了,你们反倒来埋汰我。”
半城反驳道:“哪里的话,哥们之间怎么会存在埋汰?我是希望你好的,比如现在,我倒觉得现在的你,才是我所认识的宁小伟。”
于是乔乔大方的伸出手来,与半城盈盈相握:“早就听小伟提过你的,想不到今日才得以相遇。常听人说,为人不识夏半城,即便有钱也无能。我倒是幸运的很了。”说完双目流盼,巧笑嫣然。
半城瞧着眼前的女子。二十多岁的年纪,一身淡绿的套裙裹紧了身子,显得曲线朦胧。弯弯的细眉下,一双秀目格外生动。最是那细长脖颈,圆嫩如玉,一条珍珠项链悬挂其间,愈发显得皮肤白皙,似能掐出水来,光中透亮。
心下想:早就听说小伟抛家舍业又找了个小的,想不到今日得以相见。看这模样,倒真有几分风流,怕是在这小小县城,也是难找的了。
于是调侃到:“半城,只是闲人也,难得朋友们捧个臭脚。其实房无一间、地无一拢,若说是有点啥的话,恐怕就是这幅臭皮囊了。”说完,拍了拍略微发福的肚子。
乔乔扑哧一笑:“话可不能这么说,你是肚里有,俺们家小伟虽然光溜水滑的,可除了吃,基本就是个摆设。”
于是,宁小伟的一双手就变成了螃蟹的钳子,快速的在乔乔腰间掐了一下。附近的人群,便隐隐地听到了一声女人的娇吟。继而,是一片欢笑声
作者:
总马甲
时间:
2008-8-15 12:32
这篇文章有些意思..............
作者:
qhmzxylzq
时间:
2008-9-2 23:56
学习了支持支持支持学习了支持学习了支持支持支持
欢迎光临 IT家园 (http://bbs.it998.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