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当物质极大富裕,精神却极端匮乏的时候,人民(以中青年为主)就会渴望真的艺术
什么是真正的新诗呢?笔者认为新诗应该是中华文明五千年文化背景上的诗歌,应该以汉语言为基础语言,以汉语言为基本语法,并遵从白话文的发展规律,用洗练、凝重、明快、生动的语言,传情达意,描摹人的情感体会和精神活动。其基本要求如下:
1、用最简短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涵。即,新诗是语言酿造的酒,外型如水,心如烈火。
2、用心境、情景、语境营造意境。包括语言构成的自然画面和心灵层面。有意境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3、排列分行,有内在的节奏与韵律。
4、诗言情、寓理,借鉴古诗的字词多变和白话文的发展成果。主张文字的弹性和张力。
5、易懂、晓畅而不失意韵。提倡言外之音,话外之意
星星曾生长在一起,像一串绿葡萄,因为天体的转动,滚落到四方。心灵曾依恋在一起,像一窝野蜜蜂,因为生活的风暴,飞散在远方。

TOP

真正意义上的诗歌,其功能是愉悦大众的,是叫人阅读、理解、引起共鸣、争相传颂的;几千年以来,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乃至西方的拜伦、雪莱、普希金、叶赛宁,无一例外都是这样做的。晦涩难懂、故弄玄虚的人其实不会作诗,又想当诗人,只好搞一些玄乎的、故作高深的东西去蒙人,骗一顶诗人的桂冠,去追名逐利,去泡妞、混稿费,其实是在诗坛滥竽充数,祸害作恶的害群之马。这种人有一个自鸣得意的理论,那就是好诗是不容易叫人看懂的,于是认为“晦涩”就是时髦,“高深”就是不知所云,归根结底是把诗人的社会责任感“背离”了大众的期望值,并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植物——我的岳父……”,“花,木然开放,兰色厕所……”“汪的一声跑了我的鞋”,这些胡言乱语、痴人梦话都成了所谓好诗,这其中还不乏一些神经病、以及智商低下、缺乏天赋的写作狂。按照这种荒谬的理论,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伟大的诗人,包括:白痴、弱智、神经病。这种人最是祸害读者、祸国殃民,现在,社会大众一提起新诗就摇头叹气,就是叫这帮人给祸害的。
星星曾生长在一起,像一串绿葡萄,因为天体的转动,滚落到四方。心灵曾依恋在一起,像一窝野蜜蜂,因为生活的风暴,飞散在远方。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