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帖子
- 741
- 积分
- 1295
- 注册时间
- 2007-1-6

|
大龄青年择偶难吗
雁飞有快慢,花开有早晚。爱情的脚步也如这多彩的自然物一样,有的妙龄婚嫁,有的姗姗来迟。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青年错过了最佳择偶年龄,不知不觉中走入了大龄青年的行列。而对于所谓大龄青年双由于自身心理因素及一些社会方面的原因,他们所期待的美好爱情迟迟不来,似乎有意跟他们作对似的。
幸福的爱情、美满的婚姻是每一个正常人都热切希望得到的。没有爱情的人生是残缺的,每个人都有权利也应当努力寻找那属于自己的幸福。未婚大龄青年更应抓住机遇,去掉种种不适宜的择偶心理,积极勇敢地去嬴得爱情。那么,先看看大龄青年有哪些择偶心理,你不妨对照一下自己。
第一是追求实在的心理。大多数大龄青年率先考虑的是对方要有满意的工作,固定的工资收入,健康的身体以及良好的教养等。一般来讲,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爱情和婚姻问题上变得越来越实际。他们已不再那么感情冲动。由于年龄较大,社会阅历较深,看问题长远,处理问题相对理智,这些心理因素使得他们考虑婚姻问题时显得稳重,实际,缺少冲动、盲目与浪漫色彩。在他们看来,谈情说爱的时期已过,找对象就是要成个有,要成家那么经济条件、住房条件都必须好才行。
第二是迫切心理。许多大龄青少年眼看着奔三十了,虽然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可能很出色,这一点部分地使他们不平衡的心理得到调整,使其内心的矛盾得以暂时的缓和,但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择偶问题仍是必须解决的烯眉之急。而且,即使他们表面看来并不着急,他们的亲友和家庭会不断地催促,甚至逼迫他们。何况,年龄过大依旧单身也常常引起世俗的猜测和议论。在同异性交往时,往往要注意数量,否则常被议论什么“作风不好”、“太古怪”等,这些来自家庭的压力和社会舆论的误解使得大龄青年们内心更感痛苦和孤寂。
第三是求年轻心理。这是大龄男青年的普遍心理。社会上常常流传这样一个不成文的公理:男女婚配男子年龄要比女子大一些,如什么“女大一,不是妻”,“宁可男大女十岁,不可女大男一春。”从男女生理特点上来讲,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女子的发育和衰老都比男子早,所以许多大龄未婚男青年无论从心理上,还是在生理上都不感觉自己“大”了,他们常不愿将大龄女青年作为考虑目标,总希望自己能找一个比自己年轻的姑娘。
第四是求稳妥心理。大龄青年虽在择偶上表现出急迫性,但由于他们阅历广,对社会和人生的体察较为深刻,常不愿轻易流露感情。有时甚至将执著、热烈的情感深埋心底而在一念之间熄灭。他们常能将人品、脾性看作维系真挚、持久爱情的基础。所以,他们十分审慎。
第五是一种求理想的心理。大龄青年大多已有过恋爱经历。许多过去的经历使得他们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偶像式的爱人形象,在择偶过程中常将对象与理想中的爱人进行对比。不少大男事业有成,更不愿低就,于是形成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状态。
第六是自惑心理。多次恋爱的人,由于头脑中恋人形象增多,易造成横向与纵向的对比,似乎一个不如一个,造成自我迷惑。有位大龄男士,别人给他介绍的第一个朋友,长相、品性、家庭情况等他都很满意,在准备确定关系时,听信一位朋友不负责任的意见,说“从事体力劳动人会变得粗俗,也老得快”。他居然信以为真,忍痛与姑娘分手。日后又陆续接触过十几位姑娘,他感到不是长相不及第一位,就是职业虽高雅,品性却不好。总之,他横挑竖拣,始终没有遇到一位能比得上第一位姑娘的人。这样反而使他产生一种强烈的不甘情绪,就在心理上形成一堵厚厚的偶像障碍的高墙。这样他从21岁开始找对象,直到35岁,还未能如愿,他感到痛苦、懊恼,惋惜不该推动可爱的人。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位男士是由于自惑心理在作祟,由于恋爱对象相应增多,就在客观上造成“前瞻”的心理障碍--老是眷恋丰初次接触的人。
作为大龄青年,要尽快解决个人问题,就必须认真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以便很快找到幸福。那么这些个人因素又是指哪些呢?
一、长久地在完美形象的幻想中遨游会使一个人的爱情迟钝。追求完美无可非议,但是要求完美无暇的爱情,要求爱人十全十美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要使爱情成为现实,必须走出幻想,积极追求和创造。要选择活生生的、具体的恋爱对象,而不是电影或小说中的理想形象。
二、爱情要以情感为重。过于理智,过于强调经济收入、长相、住房等外在条件,而没有活跃的情感和至爱的前提,也是大龄青年择偶面临困难的原因之一。要知道正确的恋爱观应是:以至爱为前提,以长时间的了解为条件,严于责已,宽以待人。
三、注意力分散,则易降低感情强度。由于个人价值体系不明确或多变引起注意力分散。一会儿觉得这个人可爱,一会儿觉得那个人也不错,比来比去,内心充满矛盾,弄不清自己究竟爱谁。因而要善于了解自己,掌握自己的心灵,这也是寻求爱情的前提。
四、择偶应杜绝攀比。把自己的对象同别人的进行不恰当的比较,而使自己陷入困境,贻误择偶的良机。择偶的目的是什么?是要给自己带来真挚的爱情,而不是给人艳羡或以资卖弄的。
五、一个人文化素养越高,内心情感越丰富,在择偶时就越“挑剔”,越困难。我们不时在一些征婚启事上看到过,那些年龄不小、学历颇高,又自感重情的人在发出条件不低的爱的征询。要拥有更多的择偶可能性,就不应只局限于自我的咏叹,要主动从他人身上去发现真、善、美的情感。
爱,并不遥远,大龄青年应当从自身做起,拆除心理上的高墙,从实际出发,以正确的择偶观去追求爱情。当一旦爱神拥抱了你时,你会突然感到自己依然年轻,择偶并不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