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真正的少林绝技功夫—中华瑰宝


少林寺是天下第一名刹,禅宗祖庭,少林武术的发源地因其座落在河南省登封市中岳嵩山的腹地,少室山下的茂密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少林武僧于唐初十三僧助唐王有功,唐王颁诏允许少林寺常备僧兵,以后各朝因之,形成少林寺僧兵制度,明代少林寺武僧规模最大,应诏抗诿为国立功。少林功夫禅武合一,博大精深,世称:武术禅。是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少林寺,香火延绵,禅武精神,惠泽万民,名扬天下。
  少林功夫按性质可分:内功、外功、硬功、轻功、气功。按技术法又分:拳术、棍术、枪术、刀术、剑术、技击散打、器械对练等共有一百多种。少林拳为武术之源,共有拳术四十余种,刚健有力,刚中有柔,朴实无华,演练起来绣如猫、抖如虎、行如龙、声如雷。
  少林武术不仅仅是一系列的动作、套路。少林武术的核心是功夫。中国功夫惊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静极生动,动极惊天,禅拳归一,是少林功夫的真谛。千百年来,少林武僧遵照着这条玄奥的哲理创造并发展了少林武术,寺以禅显,拳以寺名,而称著于世。这里介绍的是一组少林功夫的真实.

   霸王敬酒

    单刀破枪

    二僧练功

    高桩对打

     功房旋风

     苦练拳功

      连环穿心脚

     山门对打

      深谷浩飞
少林功夫从何起源?谁是创始人?
  
  周维良:少林功夫究竟是由谁创立,通常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达摩,有《易筋经》及《罗汉十八手》为证;二是认为源于少林寺第一代祖师跋陀的弟子慧光和僧稠,说慧光可以在井栏上反踢毽子500下,而僧稠“筋骨强劲,拳捷骁武”。
  
  我考证下来,认为少林习武兴起在元末明初,不会在北魏,也不是‘十三棍僧救唐王’。元朝末年红巾军起义,打入少林寺,和尚们四散逃跑,这时有一名烧火僧人叫紧那罗,用烧火棍跟红巾军打了一仗。现在少林寺里还有紧那罗王殿。事实上从明朝开始才有少林僧兵的记载。《少林寺》电影拍的是‘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这只是说明了13名和尚参加了一次军事行动,并不能代表少林的广泛习武。
  
  三联生活周刊:为什么说天下功夫出少林?
  
  周维良:这就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少林功夫是不是少林寺功夫。
  
  少林功夫经历了两个阶段,一个是原生态意义以寺院为活动基地的武术;第二个阶段,就是次生态意义的少林功夫,这时的少林功夫已经兼收并蓄了其他传统武术特点和招式。明朝历史上曾有多次征用少林僧兵的记录,明万历年间郑若曾写的《江南经略中》有这样一段话,“天下功夫莫不让少林”。少林功夫于是逐步取得无可替代的地位。到清初时,已经“今人谈武艺,辄曰从少林寺出来”。这时少林已经成为民间习武的旗帜。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和方丈的徒弟之一释延王
  为什么说“天下功夫出少林”?
  
  三联生活周刊:少林传统功夫与作为竞技运动的武术有什么区别?
  
  周维良:传统功夫是一套价值体系,韩非在《五蠹》中说,“侠以武犯禁”,侠代表了武术在民间的发展,历史相当长。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曾说,他家祖上就在赵国练剑,什么是传统功夫,司马迁在《史记》就说得很清楚了:习练剑术,“内可治身、外可防身、君子比德”。就是说,功夫不仅是防身健身的技术,更是一种道德追求。它是一种技、身、心的价值体系。
  
  中国的竞技武术则分为两类,一类是散打,已经基本遵循西方规则;另一类是套路,把传统功夫套路化、标准化。现在国家体委已经认定了大概129个拳种。传统功夫主要靠师徒的口耳相传,招式动静分明,讲求实战;而竞技武术依靠的是样板化的“拳谱”,追求动作稳定和好看,不动不跳。
  铁布衫功
  
  铁布衫为硬功外壮也。如兼习内壮童子功,则称金钟罩,能成功殊非易易也,苟非决心到底,则无以成,是故能之者甚鲜。铁布衫练习之法,先用软布,环束胸背间,缠绕数匝,然后用手着力搓摩。又时将肘、臂曲伸,使胸部作翕之状。夜间宜用坚硬之木板为榻,使骨骼时与坚硬之物体相接触,日久渐至坚实。初习颇苦之,习之既久,筋肉骨骼坚韧矣。然后立铁杠于庭前,下作浅坑,铺尺许细砂,每日晨昏,就铁杠练习种种姿势。于下杠之时,是以上身各部,如肩、背、胸、腹、臂等部,故向沙中跌扑,使上身各部,与沙接触二次为度,如是行之三年,将缠绕之软布除之,以木锤捶击之,渐渐易以铁锤击之,并运气拟神敛力以佐之。更三年,则上身各部绵软如棉,铁布衫功成矣。用时运气敛力,则坚如铁石,而拳械不能伤矣。重量兵器尚须避之,少林中人多能之。余师叔王翁,曾假北京石老娘胡同,柿子店拳场表演是技,斯时余年仅十一二,为好奇心所驱使,竟不顾礼仪,持花枪猛扎其腹,砉然一声,余已仰跌矣,起而欣服。盖王师运气为御,致余不敌而跌也。?
  
  金钟罩
  
  金钟罩为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劲,兼内壮之劲,为七十二艺硬功中最要之功夫,其练法稍繁难。初练时,须用败布成一锤,在周身上前后捶击之。初则甚觉痛楚,击之既久,渐不觉痛,再换木棰;木棰击而不觉痛时,再换铁锤;铁锤亦不觉痛时,便用揭谛功之方法,及铁布衫之方法,并铁牛功之方法,如法练习二三年,胸背坚如铁石。莫论拳脚不能及,即刀剑亦难伤损。练成金钟罩功夫之人,胸背等处之骨骼,皆合并起来,并在一起 ,如天生独块相似;若在赤臂之时,功夫也一望便知。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