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帖子
- 110
- 积分
- 121
- 注册时间
- 2007-11-5
|
惊闻“华为”已有38起员工意外死亡或自杀事件
不能改变华为,那就保护好自己!
惊闻华为公司刚刚发生了新的一起员工非正常死亡!据其内部人透露,这已是华为的第38起员工意外死亡或自杀事件。
华为有此类事件多次发生,是其高管们发布声明解释不了的。不过业内人士知道其加载于员工的有形、无形的压力也是少见的。所以即便员工不是因为公司管理而死,压力也是导致出现问题的间接原因,或者是不可或缺的催化剂。
抨击华为是没有用的。一个管理严格、强调效益的民营大型企业,如何使用自己的员工,只要它不违法,我们就不能说它怎样怎样。其实除了华为,还有更多的企业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珠三角的很多企业,也是非常“压榨”员工的,有的台企、韩企等,几乎就是把人当“包身工”。之所以少有暴露员工的非正常死亡,主要是他们员工是一般打工者,因为身份或天生的忍耐力高些吧。华为的则是“高知”分子或IT/通讯精英居多,脑力劳动更为辛苦,是抑郁、压力综合症的高发人群。
以前华为的硕士员工胡新宇殉职的时候,我发表过一篇博文《千万不要像小胡那样!》。建议员工自己也要自我防范,因为华为这样的公司恐怕不会因为“非正常死亡”事件就改变公司风格,所以只好自己重视自己的生命,看来的确如此。但凡我们还没有沦落到没法子的地步,还是可以想点办法防止这样的悲剧找上来的。
今日重新把文章再贴一下,与劳苦大众们共勉!
千万不要像小胡那样--公司和自己哪个重要?
很多人为了工作,非常忙、极端忙。
似乎这个年代,我们的担子更重了,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很多人也开始搞不清工作和生活的界限......
华为公司2006年更出名了-不是因为它的业绩,而是因为它的员工之死。25岁的年轻硕士胡新宇因为长期加班,拼命工作而被累死了!这个事件在媒体上引起了巨大反响。据说华为的员工在公司里都备有一个床垫,以备加班过晚回不了家时在公司打地铺过夜。由于加班在华为已经形成惯例,以至于被成为华为公司的“床垫文化”。
尽管有人辨解华为公司为员工提供了较高的薪酬,所以加班是愿意为公司奉献的优秀员工的自愿行为而非逼迫所致,但是小胡的死仍然使华为遭受到了社会舆论的批评,引发了广大劳动人民-特别是类似小胡这样卖命工作的IT人士的愤懑,一些人甚至给华为的公司文化定名为“狼文化”。
确实有很多公司象狼一样吃人不吐骨头。我们可以讨伐华为,讨伐比华为还要厉害的那些外企。不过也要反思:这样地为了工作,为了追求业绩或优秀员工荣誉称号而把年轻的青春甚至生命都奉献出去,到底值不值呢?
小胡牺牲了,他的父母和女朋友伤心欲绝。这事要是发生在以前,有关方面还有可能定性为“因公殉职”,甚至还可追授一个“五一劳动奖章”,但现在不会再有了。
全民歌颂蒋筑英的时代已经过去,一个以建设社会主义为感召而呼唤英烈的红色时代,已经变成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普遍压榨员工的黑色时代,不可能指望谁来为小胡做更多的事情。华为公司算是有良心的,它能做的也只能是“深表惋惜”并拿出一笔并不算多的抚恤金偷偷地给他的父母而已。
这个事件再一次提醒:我们所有为了工作和事业而不把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当回事的年轻人,一定要趁自己还年轻的时候,认识工作的意义,协调好生活,建立一种良好的和谐的人生准则。不然,等到四五十岁时候才醒悟或者已经发生各种事件时,悔之晚矣。
所有雇用你的公司,都会为了利益而需要你尽可能地为公司付出。这一点无论是国企还是外企都是一样的,区别只在于他们够不够狠;而更多的外企和私企,他们的区别只在于够不够黑。
说起来也不复杂:工作首先是我们谋生的手段。尽管它的第一表现就是劳动和金钱的交换,但我们工作不是为了钱本身,而是为了生活,以及生活得更好。这是对工作本质第一层次上的认识。只有不在乎生活、或者他的工作已经完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人,会把工作当作另外的事情来做。有人把它看作是一种兴趣,而有的人则把它称为事业,这是人的一种精神生活需要。这是工作本质的第二层次。
不知道为什么要工作,为工作而瞎忙乎,或者因为工作把生活中其它部分弄得乱七八糟,觉得人生受累甚至痛苦的人,往往是没有分清以上两种层次,或者是把它们的次序颠倒了。
如果说点自私的话,你为公司工作的本质应该是一种合理公平的交换,而不是个人无限度地付出。个人的身心健康、良好的生活、健全正常的家庭等等这些其实是最为重要的。拿这些重要的东西去交换实际上短暂而虚无的事业和荣誉,窃认为不值。
如果把这种认识上升到社会文化的层面,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人文主义精神。人是最可宝贵的,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都应当尊重人性和人权,凡是要讲一点“以人为本”,以人为重并不能算自私。
所以,我们不要做工作的奴隶,也不要非去成为符号化的事业强人。我们在惋惜小胡的时候,真的要注意:千万不要象小胡那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