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帖子
- 457
- 积分
- 876
- 注册时间
- 2006-1-3
|
从春晚探索我们的感动流失(转)
其实在很多人幼年开始的记忆中,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就与包饺子、吃团圆饭与写春联和放鞭炮等传统习俗一样,是过年的一部分,集歌舞与戏曲、相声及小品和杂技等艺术门类而集成的春晚内容,充满了喜庆和团圆的气氛,伴随中国人度过二十多年的春晚,曾经让许多演员一夜走红,让许多歌曲与相声和小品成为经典,但是近年来,曾经让万人空巷的春晚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很多人在网络上说;总体质量在下降,还是那么几张老面孔,缺乏创新性,经典作品越来越少,缺少对现实生活的体验!今天有新闻媒体援引国内权威业界人士的话说;春晚在一定程度上夺走了人们的时间和空间,使人们变得封闭,看电视时别人和你说话甚至都听不见!其实每年大家都说春晚不好而挑毛病,但如果哪天春晚不办了,相信大家也会感到失落的,因为除夕夜看春晚已成为中国人的新年俗了。国内的权威市场调查机构的调查数据,也同时认证了这个事实。
央视市场研究公司今天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昨晚春晚节目的前后时间段里,全国收看电视的家庭中,约有百分之九十三以上在看春晚,春晚确实已经成为某种幸福团圆的标点符号了,有许多人因为工作关系或而错过看春晚,为弥补这种遗憾,央视充分利用新媒体形式而补充播放春晚的节目。昨晚的全国亿万个家庭,依然照例欣赏了央视的春晚大餐,相信老老少少们依旧是带着期待的心情在紧盯着荧屏,春晚节目从对网络生活等细节表现中,体现了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但是在晚会之后,从互联网的媒体调查结果看,超过半数的观众认为今年春晚不好看,感觉一般接近三成。据权威新闻媒体报道,今年春晚语言类节目已经从找观众托儿升级到大腕们自备掌声,音响里时不时传出了掌声和哄笑声。许多观众反映这些自备掌声让晚会现场变得很嘈杂。许多观众在百度贴吧和其他知名媒体网络的留言中指出,小品相声《瞧咱家的事》冯巩根本没有抖包袱,下面就不断叫好。
也有些激动的观众还说:冯巩的相声还有抄袭陈佩斯和朱时茂《吃面》之嫌!九个语言类节目只有赵本山的小品没有自备掌声,现场观众的反应还算比较真实!另外春晚歌手的假唱已遭投诉多年,但考虑到现场效果,还是继续假唱到底。有一些习惯真唱的歌手明显不适应,阿牛唱《桃花朵朵开》时口型明显对不上,而韩雪唱《竹林风》还没有张口声音就已经完全出来。而春晚导演组的负责人认为,春晚是讲求整体效果的,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差错,杂技《俏花旦》差点就准备放录播,因为担心演员失手将会很难看!虽然看起来似乎春节联欢晚会已很难燃起各类观众的激情,但晚会的身价却是一路飙升。今年春晚的广告收入基本破天荒地达到5亿元。观看昨晚整台晚会可以发现,全过程充斥着广告;小品随处可见置入性广告,读贺年词以及倒计时广告更多!今年还有一个最微妙的广告,那就是企业家的笑脸,当台上的演员抖开包袱引出笑声后,电视画面会适时地切入台下某位观众的笑脸,据权威媒体报道;这些笑脸正是在今年春晚的广告中,投放额超过300万元的企业代表!据新闻媒体的报道;今年央视收进的压岁钱,保守估计每秒的平均价格在六十余万元左右!
笔者觉得值得探讨的是,在讲求经济效益的今天,如果各类相关文化艺术工作的重点,逐步下意识的聚焦到经济收益上,那么文化艺术工作的真正发展,是否也会逐步变得趋向于那些整天忙于谋求经济收益的影音编导们,以及变得如同那些整天忙于思考做秀赚钱的明星艺人们,逐步已经无法创作出让大家铭刻感动和恒久记忆的艺术作品呢?纵观人类文化艺术史上的那些不朽文化艺术作品,又有多少不是那些大师巨匠们在清贫淡泊的现实生活中,领悟和激发出来的永恒与光辉的创作思想?贝多芬的清贫、柴可夫斯基的凄美、肖邦的流离、齐白石的淡泊、周树人的简朴等等!俗话说;自古豪杰多寒士!在汹涌的金钱浪潮席卷人类心灵的今天,我们需要更多探讨的是,心灵还剩余多少空间在感悟创作的真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