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帖子
- 2533
- 积分
- 5974
- 注册时间
- 2009-5-2

|
狱中的英若成
英若成,恐怕没有多少人认识;英达,也没有多少人认识;宋丹丹,认识的人可能就多了。
这三人有什么关系?
英达,是英若成的儿子,是宋丹丹的前夫。现在,大家都知道英若成这人了吧,但对他的基本情况还是不了解。
英若成(1929—2003),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翻译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剧协理事,曾任文化部副部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艺委会副主任,剧本室主任。
英若成先后主演了《骆驼祥子》、《茶馆》、《推销员之死》等经典名剧;先后在话剧《龙须沟》、《雷雨》、《明朗的天》、《悭吝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等剧中扮演重要角色。英若诚在影视表演方面,也取得了蜚声中外的成就,是中国老一辈演员中唯一堪称“国际明星”的艺术家,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翻译家之一。
1968年,英若成因被怀疑是外国间谍,被捕蹲了三年大狱,其间,被转了好几个监狱。他亲眼看见很多犯人自杀,有的疯了,如何使自己不自杀,如何使自己不变疯,是英若成面临的严峻课题。
英若成,这几年活过来了,而且活得似乎乎有滋有味,颇感自得,在其自传《水流云在》里,介绍他在监狱的情况时,显现出积极,向上,乐观,幽默。
英若成,他用什么法子度过难捱的铁窗生涯?
他说,为了不重蹈那些人的覆辙,“决定要利用在监狱的日子尽量从其他犯人的背景、经历中吸收有用的东西,靠自己的智慧和幽默感生存下去。”他给自己计划了几个项目。
英若成的第一个项目是做一个勺子。当时英若的全部财产就是毛主席著作、卫生纸、肥皂和内衣,他是如何制作的?
做勺子,得先找到木头。室外洗漱间有一把铲子,英若成看中了那铲子的长把柄。那时候在洗漱间找块玻璃不成问题,因为没有其他东西挡着,一阵风就能把玻璃刮碎。每次到洗漱间,英若成都会都会把铲子柄锯深一些,用了两个星期,终于锯下约18厘米的木头。最后做成了一把漂亮的勺子。
监狱里可以看到《人民日报》,英若成比其他人多读出些内容,能给大家讲解政治事件,也能动员其他犯人,英若成便成了一位“牢头”。英若成组织了几次活动,偷历胡萝卜、偷土豆、偷烟叶等等,成了受追捧的人物。英若成还想尽办法,争取到管理人员的信任。
在监狱里,难得见到异性,能看上异性一眼就会高兴不已。英若成,稍为用点小聪明,就使监狱长派来两个小姑娘,与他一起工作,共同度过几十天愉快的日子。
一次, 监狱长把犯人集会起来,问:“你们当中谁会干水泥活?”
英若成第一个举手。他之所以举手,是因为能因此离开牢房,多得到一点自由。
这次,英若成得到了一个用水泥铸成字,固定到墙上的任务。英若成提出,需要水泥、盐、油漆、新鲜的猪血、小火炉、砖、两个女号、铅笔。盐最是宝贝,英若成贪污了一些;还把铅笔藏了3支。
第一次拿猪血来的时候,英若成说不够新鲜,猪血已经结块,需要新鲜的。英若成加了盐煮了汤,和那两位女犯一起分享。“味道很好”,一男两女很愉快。
造字的工作差不多用了一星期,英若成在拖时间。等到做好了,英若成提出了问题:团结、紧张、严肃,这些对犯人都合适,问题是‘活泼’,对犯人不合适。监狱长向他征求意见,英若成提出,改用“加强无产阶级专政”。被采纳。这样,英若成又多得了几天时间。
英若成在监狱中学制毛笔、用学来的技术为监狱制作腌青椒,还向一个香港来的工程师学用溪流发电。英若成说,监狱里的犯人不少,其中有各种才能、特长和天分的人,他通过观察试着与他交朋友,学他的技能,这些技能有助于他能在监狱里自告奋勇的完成各种任务。
英若成风趣、幽默、豁达、乐观,在困苦时充分发挥其智慧,不但使自己不死、不疯,以后,成就了他在戏剧、电影方面的职业生涯和文化外交上辉煌的人生。
人生没有平坦的路,不可能一生都是一帆风顺;人生,有许多缺憾,如贫困的日子,病痛的躯体、失败的事业、背叛的亲人等等。但是,再大的困难,也没有蒙冤下狱、失去自由那么大;最大的痛苦,也没有英若成在监狱那时所经历的时刻使人自杀和变疯那么大。英若成在监狱的经历,使我们认识到: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关键是自己要有良好的心态;关键的,是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充分发挥潜力;关键的,是自己不能倒,自己能够战胜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