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帖子
- 1774
- 积分
- 2856
- 注册时间
- 2007-9-1
 
|
“黑龙会”背后的社会透视
|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始终有一个疑问不能解开,仅仅因为教育的缺失和心理的迷茫,就能让这些“80后”成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骨干?这其中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9月14日,记者来到黑龙会曾经的“势力范围”广州市白云区竹料镇。据同行的人介绍,竹料地区位于广州市的城乡结合部,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工厂多、外来人口多、闲杂人员多”是该地区经济社会状况的显著特征。与其他镇村相比,竹料地区有较多的诱发违法犯罪的因素。 在采访过程中,一位制衣店老板告诉记者,自己的厂房去年被盗,丢失了近6万元的财产,报案后至今仍没有结果。“平时小孩出门,都要多叮嘱几句。” 同其他镇村一样,竹料地区的治安主要靠“派出所加村治保会模式”来控制。竹料派出所只有30余名干警,辖区有14个自然村,40平方公里,要干警经常巡查各村治安并不现实。村治保会是村委会的下属机构,村委会成员出于自身选举的考虑,对于村里一些不良治安苗头不愿意也不敢严加管治,基层组织的管理软弱涣散。在缺乏安全感的环境里,不具备辨识能力的青少年当然希望受到黑龙会这个貌似强大的组织的庇护。可以说,在竹料这片土壤上,黑龙会形成气候是冯氏兄弟和“80后”骨干各取所需的结果。 对学校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我们似乎也不能过多指责。竹料的中学不在市和区的中心区域,占有的教育资源有限,在以升学率论英雄的今天,让学校领导和老师用较多的精力去研究学生的心理变化,这个要求恐怕太勉为其难。如果说是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将一些表现不佳的学生推向社会,沦为“边缘少年”,那么在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的今天,又是什么将这些学校边缘化,沦为二流、甚至三流呢?三流学校不可能有高升学率,学生考不上高中或大学干什么?很有可能拉帮结伙四处搞事。看来再过几年,出现“90后”黑帮也并不是没有可能。 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利益矛盾交错出现,有人说在争取经济发展最大利益的同时,必然会牺牲一些局部利益。但无论如何,青少年的利益不能在牺牲之列,否则,将无人支撑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