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帖子
- 1774
- 积分
- 2856
- 注册时间
- 2007-9-1
 
|
虽然我从小在北方长大,可是因为父母都是南方人,家里基本上是以吃大米为主,偶尔周末改善伙食,妈妈会做一些饺子、卤面、包子等面食。由于妈妈不像北方人那么擅长做面食,所以每次都花很长时间,我就一直认为做面食很麻烦,也就更没有兴趣去学。 来了美国后,不得不自己做饭吃。没过两年,就对做饭完全失了兴趣,这时候才发现,妈妈做了几十年的饭,任劳任怨,是多么伟大!当然我是不敢奢望自己有这种伟大的,我只想偷懒。好在美国是一个世界饮食的联合国,意大利面、蔬菜色拉、披萨等等,所有简单好做的食物,都被我应用拿来放在餐桌上。
可惜没过多久,对洋食物的新鲜感一过,开始怀念起家乡的饭菜来,尤其是那些小吃,凉皮、凉面、卤面、包子、饺子、菜合、煎饼、生煎馒头……这些东西我从前在家里从来没有放在心上,现在都变成了一种诱惑。朋友家里做手工面,或是做凉皮、饺子的时候,一叫我去,就会让我喜不自禁,谁让我不会做呢?
其实我现在才发现,做面又快又省事,还好吃。锅里加水煮上,然后洗菜备菜,水开了,把面和菜下进去,喜欢什么调味料就放什么调味料,吃的时候菜、面全有了味道。
要说我最怀念的一碗面,是在苏州街头吃的。那一次我和几个同事出差江南,一路受到合作伙伴的热情款待,好不容易借着一个机会,谢绝了晚宴。几个人漫步苏州街头,见到一位苏州大嫂开的面店,顾客稀稀落落。几个人一商量,就在这里吃晚饭吧,也为这位大嫂添点儿人气。
大嫂一见来了好几个人,当然很高兴,吴侬软语,煞是体贴。我们每个人一碗热气腾腾的面,好像还要了一些荠菜馄钝。没有酒席宴会的拘谨,我们说说笑笑,直夸大嫂的面做得好,又鲜又清淡,完全体现小桥流水的江南风格:简约和精致。结帐的时候,大嫂只收了十块人民币,虽然五个人才花了十块钱,我们却一致认为,这是我们出差以来吃得最好的一顿晚饭,不仅面好吃,人也很开心。
有时候,我觉得幸福就像苏州街头的那一碗面,虽然是不经意的一次邂逅,虽然是最平常的食物,却品尝到胜过山珍海味的美味。
幸福也常常是这样,总是在最平常而人们又最没有准备的时候来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