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帖子
- 22
- 积分
- 38
- 注册时间
- 2011-11-4
|
肝病的肝外表现
各种肝病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全身各个器官,而出现许多肝外表现,最常见的肝病有肝炎、肝硬变及肝癌。
一、病毒性肝炎的肝外表现
主要谈谈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肝外表现。由于免疫复合物形成、沉积在淋巴结、脾脏、血管内膜、肾小球基底膜、滑膜及脉络丛等组织,产生炎症及退行性病变等反应,导致肝外多系统病损,呈现以下各种表现。
1、发热 急性病毒性肝炎,一般发病初期半数以上患者有低热或中度发热。患者有时伴咽痛、轻咳,酷似上呼吸道感染,重症肝炎可致高热。发热时间多为数天,少数病人可长期低热不退,体温多在38℃以下,下午体温稍高,有的伴畏寒。黄疸型肝炎患者一般在黄疸出现后体温下降,如高热持续不退,预后往往较差。肝炎过程中出现发热,除肝炎本身外,应注意胆道系统感染或合并其他感染。
肝炎发热的原因可能为:①肝炎后病变活动。②肝功能障碍使代谢机能改变,如慢性肝炎有时因类固醇激素在血中含量增高,而致长期低热。
2、皮肤病变 65%患者可见各类皮疹,最常见的为痤疮性皮疹,毛细血管扩张,其次为荨麻疹,斑丘疹、出血性紫癜、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非黄疸样皮肤瘙痒等。
3、关节肌肉疼痛 急性肝炎前驱期有关节疼痛者达40%,大关节周围的肌肉和腓肠肌,亦常酸痛并有压痛,其血清及关节液中症实有HBsAg存在。慢性肝炎患者59.5%有关节疼痛,大小关节均可受累,多为对称发生,呈游走性,且常反复发作。一般疼痛不严重,晨起时可有僵直感,类似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但关节X线摄片骨质无破坏。
4、心血管病 肝炎患者心脏受累已被注意,可呈心肌炎、心律失常、Ⅰ0、Ⅱ0房室传导阻滞等,心电图异常达71.4%。病毒性心肌炎伴发心脏疾患的原因可能系病毒对心脏直接损害所致,慢性患者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尚有报道20-40%患者发生多血管炎,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等。 丙肝的早期症状表现 http://www.bjgbw.net/binggan/387.html
5、肺疾病 肺部表现多为间质性肺炎、反应性胸膜炎等,儿童较成人更为多见。暴发性肝炎所致的肝性脑病,有19-37%发生肺水肿,死亡率达73%,其发生与脑水肿、低蛋白血症、 电解质紊乱、心功能不全及(或)心肌病和内毒素血症有关。
6、泌尿性疾病 病毒性肝炎可引起膜性、增殖性、混合性或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出现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等。发生机理,目前以为首先是肝炎病毒抗原和相应的抗体发生反应,引起CIC沉积于肾小球,激活补体,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蛋白及血球,并引起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使CIC易于沉积。补体尚有中性粒细胞趋化作用使中性粒细胞释出溶酶体酶,破坏肾小球基底膜及其他组织。另外,补体尚可使血小板凝聚,活化凝血因子Ⅻ和凝血系统,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局部产生凝血,形成血栓。总之肝炎所致的肾损害与免疫机制密切相关。
慢性肝炎特别是重度的,尚可引起肾小管性酸中毒,系患者淋巴细胞对自身的肝细胞膜所致,而肾小管中的Tamm—Horsfall糖蛋白与肝细胞脂蛋白间存在有交叉免疫,患者的致敏淋巴细胞通过依赖抗体的细胞免疫反应,作用于远曲肾小管使其破坏,而致尿液酸化作用降低,出现肾小管酸中毒,表现为多饮、多尿、软弱、恶心、呕吐、低钾及骨软化等。
二、肝癌的肝外表现
肝癌的肝外表现可为病变影响周围组织、肿瘤转移至其他脏器或肝癌影响内分泌、代谢、骨髓等而致的异位激素综合症,其表现可涉及机体多个系统,有时很易误诊。
1、发热 约24%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多为37.5-38℃,少数可达39℃。热型多不规则,有时发热是就诊的主要症状。发热原因:①肿瘤生长快,内部缺血坏死,坏死物质吸收而发热。②继发感染。③肝功能不良,胆固醇变成石胆酸,后者有发热作用。
2、腹痛 69%的肝癌患者有上腹或右肋部疼痛,并可放射到右肩或背部,易误诊为胆道或右胸疾患,有时突然以急腹症就诊,系因肿瘤破裂或出血所致。
3、红细胞增多症 患者红细胞虽增高,但白细胞、血小板无变化,其发生机理尚不清楚。有学者认为,癌组织能异位产生红细胞生成素或类似物质,亦有人认为肝癌患者肝脏灭活功能降低,使红细胞生成素相应增加,从而刺激骨髓产生过多红细胞,本症多见于亚洲肝癌患者,发生率为10%。
4、低血糖症 低血糖发生率约为10—30%。肝癌所致低血糖有二型,以A型较多见,多为低分化癌细胞,患者胃纳差,全力衰竭,常见于肿瘤晚期,低血糖易于控制。B型癌细胞分化较好,早期患者全身情况尚好,仅有低血糖表现,易误诊为胰岛细胞瘤,一旦发现低血糖较难控制。发生机制,可能系癌组织异位分泌胰岛素或胰岛素样物质;另外,癌组织生长旺盛,需要消耗较多的葡萄糖,而致血糖降低,同时肿瘤较大,使肝脏中肝糖元储存减少,肝功损害不能将非糖物质转化为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