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谢谢楼主分享,学习中...

TOP

楼主辛苦了啊,谢谢了

TOP

谢谢楼主分享,收藏了

TOP

:L:L:L:L:L:L:victory:终于搞完了..嘿嘿...

TOP

BIOS中英文对照表

Time/System Time 时间/系统时间
Date/System Date 日期/系统日期
Level 2 Cache 二级缓存
System Memory 系统内存
Video Controller 视频控制器
Panel Type 液晶屏型号
Audio Controller 音频控制器
Modem Controller 调制解调器(Modem)
Primary Hard Drive 主硬盘
Modular Bay 模块托架
Service Tag 服务标签
Asset Tag 资产标签
BIOS Version BIOS版本
Boot Order/Boot Sequence 启动顺序(系统搜索操作系统文件的顺序)
Diskette Drive 软盘驱动器
Internal HDD 内置硬盘驱动器
Floppy device 软驱设备
Hard-Disk Drive 硬盘驱动器
USB Storage Device USB存储设备
CD/DVD/CD-RW Drive 光驱
CD-ROM device 光驱
Modular Bay HDD 模块化硬盘驱动器
Cardbus NIC Cardbus 总线网卡
Onboard NIC 板载网卡

Boot POST
进行开机自检时(POST)硬件检查的水平:设置为“MINIMAL”(默认设置)则开机自检仅在BIOS升级,内存模块更改或前一次开机自检未完成的情况下才进行检查。设置为“THOROUGH”则开机自检时执行全套硬件检查。

Config Warnings
警告设置:该选项用来设置在系统使用较低电压的电源适配器或其他不支持的配置时是否报警,设置为“DISABLED”禁用报警,设置为“ENABLED”启用报警

Internal Modem
内置调制解调器:使用该选项可启用或禁用内置Modem。禁用(disabled)后Modem在操作系统中不可见。

LAN Controller
网络控制器:使用该选项可启用或禁用PCI以太网控制器。禁用后该设备在操作系统中不可见。

PXE BIS Policy/PXE BIS Default Policy
PXE BIS策略:该选项控制系统在没有认证时如何处理(启动整体服务Boot Integrity Services(BIS))授权请求。系统可以接受或拒绝BIS请求。设置为“Reset”时,在下次启动计算机时BIS将重新初始化并设置为“Deny”。

Onboard Bluetooth 板载蓝牙设备
MiniPCI Device Mini PCI设备
MiniPCI Status Mini PCI设备状态:在安装Mini PCI设备时可以使用该选项启用或禁用板载PCI设备

Wireless Control
无线控制:使用该选项可以设置MiniPCI和蓝牙无线设备的控制方式。设置为“Application”时无线设备可以通过“Quickset”等应用程序启用或禁用,热键不可用。设置为“/Application”时无线设备可以通过“Quickset”等应用程序或热键启用或禁用。设置为“Always Off”时无线设备被禁用,并且不能在操作系统中启用。

Wireless
无线设备:使用该选项启用或禁用无线设备。该设置可以在操作系统中通过“Quickset”或“”热键更改。该设置是否可用取决于“Wireless Control”的设置。

Serial Port 串口:该选项可以通过重新分配端口地址或禁用端口来避免设备资源冲突。
Infrared Data Port 红外数据端口。使用该设置可以通过重新分配端口地址或禁用端口来避免设备资源冲突。

Parallel Mode
并口模式。控制计算机并口工作方式为“NORMAL”(AT兼容)(普通标准并行口)、“BI-DIRECTIONAL”(PS/2兼容)(双向模式,允许主机和外设双向通讯)还是“ECP”(Extended Capabilities Ports,扩展功能端口)(默认)。

Num Lock
数码锁定。设置在系统启动时数码灯(NumLock LED)是否点亮。设为“DISABLE”则数码灯保持灭,设为“ENABLE”则在系统启动时点亮数码灯。

Keyboard NumLock 键盘数码锁:该选项用来设置在系统启动时是否提示键盘相关的错误信息。

Enable Keypad
启用小键盘:设置为“BY NUMLOCK”在NumLock灯亮并且没有接外接键盘时启用数字小键盘。设置为“Only By Key”在NumLock灯亮时保持embedded键区为禁用状态。

External Hot Key
外部热键:该设置可以在外接PS/2键盘上按照与使用笔记本电脑上的键的相同的方式使用键。如果您使用ACPI操作系统,如Win2000或WinXP,则USB键盘不能使用键。仅在纯DOS模式下USB键盘才可以使用键。设置为“SCROLL LOCK”(默认选项)启用该功能,设置为“NOT INSTALLED”禁用该功能。

USB Emulation
USB仿真:使用该选项可以在不直接支持USB的操作系统中使用USB键盘、USB鼠标及USB软驱。该设置在BIOS启动过程中自动启用。启用该功能后,控制转移到操作系统时仿真继续有效。禁用该功能后在控制转移到操作系统时仿真关闭。

Pointing Device
指针设备:设置为“SERIAL MOUSE”时外接串口鼠标启用并集成触摸板被禁用。设置为“PS/2 MOUSE”时,若外接PS/2鼠标,则禁用集成触摸板。设置为“TOUCH PAD-PS/2 MOUSE”(默认设置)时,若外接PS/2鼠标,可以在鼠标与触摸板间切换。更改在计算机重新启动后生效。

Video Expansion
视频扩展:使用该选项可以启用或禁用视频扩展,将较低的分辨率调整为较高的、正常的LCD分辨率。

Battery 电池
Battery Status 电池状态
Power Management 电源管理
Suspend Mode 挂起模式
AC Power Recovery 交流电源恢复:该选项可以在交流电源适配器重新插回系统时电脑的相应反映。
Low Power Mode 低电量模式:该选项用来设置系统休眠或关闭时所用电量。
Brightness
亮度:该选项可以设置计算机启动时显示器的亮度。计算机工作在电源供电状态下时默认设置为一半。计算机工作在交流电源适配器供电状态下时默认设置为最大。

Wakeup On LAN
网络唤醒:该选项设置允许在网络信号接入时将电脑从休眠状态唤醒。该设置对待机状态(Standby state)无效。只能在操作系统中唤醒待机状态。该设置仅在接有交流电源适配器时有效。

Auto On Mod 自动开机模式:注意若交流电源适配器没有接好,该设置将无法生效。该选项可设置计算机自动开机时间,可以设置将计算机每天自动开机或仅在工作日自动开机。设置在计算机重新启动后生效。

Auto On Time 自动开机时间:该选项可设置系统自动开机的时间,时间格式为24小时制。键入数值或使用左、右箭头键设定数值。设置在计算机重新启动后生效。

Dock Configuration 坞站配置
Docking Status 坞站状态

Universal Connect 通用接口:若所用操作系统为WinNT4.0或更早版本,该设置无效。如果经常使用不止一个戴尔坞站设备,并且希望最小化接入坞站时的初始时间,设置为“ENABLED”(默认设置)。如果希望操作系统对计算机连接的每个新的坞站设备都生成新的系统设置文件,设置为“DISABLED”。

System Security 系统安全
Primary Password 主密码
Admin Password 管理密码
Hard-disk drive password(s) 硬盘驱动器密码

Password Status
密码状态:该选项用来在Setup密码启用时锁定系统密码。将该选项设置为“Locked”并启用Setup密码以放置系统密码被更改。该选项还可以用来放置在系统启动时密码被用户禁用。

System Password 系统密码
Setup Password Setup密码
Post Hotkeys 自检热键:该选项用来指定在开机自检(POST)时屏幕上显示的热键(F2或F12)。

Chassis Intrusion
机箱防盗:该选项用来启用或禁用机箱防盗检测特征。设置为“Enable-Silent”时,启动时若检测到底盘入侵,不发送警告信息。该选项启用并且机箱盖板打开时,该域将显示“DETECTED”。

Drive Configuration 驱动器设置
Diskette Drive A: 磁盘驱动器A:如果系统中装有软驱,使用该选项可启用或禁用软盘驱动器
Primary Master Drive 第一主驱动器
Primary Slave Drive 第一从驱动器
Secondary Master Drive 第二主驱动器
Secondary Slave Drive 第二从驱动器
IDE Drive UDMA 支持UDMA的IDE驱动器:使用该选项可以启用或禁用通过内部IDE硬盘接口的DMA传输。
Hard-Disk drive Sequence 硬盘驱动器顺序
System BIOS boot devices 系统BIOS启动顺序
USB device USB设备
Memory Information 内存信息
Installed System Memory 系统内存:该选项显示系统中所装内存的大小及型号
System Memory Speed 内存速率:该选项显示所装内存的速率
System Memory Channel Mode 内存信道模式:该选项显示内存槽设置。
AGP Aperture AGP区域内存容量:该选项指定了分配给视频适配器的内存值。某些视频适配器可能要求多于默认值的内存量。
CPU information CPU信息
CPU Speed CPU速率:该选项显示启动后中央处理器的运行速率
Bus Speed 总线速率:显示处理器总线速率
Processor 0 ID 处理器ID:显示处理器所属种类及模型号
Clock Speed 时钟频率
Cache Size 缓存值:显示处理器的二级缓存值
Integrated Devices(LegacySelect Options) 集成设备
Sound 声音设置:使用该选项可启用或禁用音频控制器
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 网络接口控制器:启用或禁用集成网卡
Mouse Port 鼠标端口:使用该选项可启用或禁用内置PS/2兼容鼠标控制器
USB Controller USB控制器:使用该选项可启用或禁用板载USB控制器。
PCI Slots PCI槽:使用该选项可启用或禁用板载PCI卡槽。禁用时所有PCI插卡都不可用,并且不能被操作系统检测到。

Serial Port 1
串口1:使用该选项可控制内置串口的操作。设置为“AUTO”时,如果通过串口扩展卡在同一个端口地址上使用了两个设备,内置串口自动重新分配可用端口地址。串口先使用COM1,再使用COM2,如果两个地址都已经分配给某个端口,该端口将被禁用。.

Parallel Port 并口:该域中可配置内置并口

Mode
模式:设置为“AT”时内置并口仅能输出数据到相连设备。设置为PS/2、EPP或ECP模式时并口可以输入、输出数据。这三种模式所用协议和最大数据传输率不同。最大传输速率PS/2

TOP

移动硬盘常见问题的解决

  移动硬盘是一个非标准的usb设备,使用中远不如鼠标这样可靠,问题多多,这里就很多常见情况总结一下(有关基础知识参阅我写的移动硬盘FAQ,pcmarket和hardwre都有):

  1、如果你的硬盘盒子是50元以下的,尤其是标着IBM字样的,请赶快换掉这个盒子。这种盒子早期还可以,自从03年起生产的质量就不可忍受了,很多的故障都发生在这种盒子上,如果您还爱惜你的硬盘,请换掉它。

  2、移动硬盘分区不要超过2个。

  3、使用200元以下盒子的移动硬盘最好都不要插在机器上长期工作,移动硬盘是用来临时交换数据的,不是一个本地硬盘。
相比于笔记本内置的,移动硬盘里面的笔记本硬盘时刻都工作在恶劣的环境下,应该尽量缩短工作时间。
正确的使用方法是使用本地硬盘下载资料等,然后copy到移动硬盘上,而不是挂在机器上整夜下载。
这个说法等于给在usb1.1接口copy海量数据宣判死刑,如果要大量copy数据赶紧加个usb2.0卡吧。

  4、不要给移动硬盘整理磁盘碎片,整理的方法就是把整个分区里面的数据都copy出来,再copy回去。

  5、移动硬盘认不出或者copy会断线如何解决?
  (1)不使用usb加长线,这种线的质量一般不太好,会使usb数据同步出错,使移动硬盘不能正常工作。不使用机箱上的前置usb接口,原因同前。尽量把移动硬盘插在原本的usb口上。
  (2)淘汰你的劣质usb硬盘盒,更换劣质的数据线为带屏蔽层的优质usb线(就是比较好的盒子带的线)。
  (3) usb接口兼容性不佳,非intel芯片组的主板有时候有usb兼容性差的问题,但是现在正在销售的主流芯片组里几乎只有nforce2了,传说新的 bios和usb驱动改善了nforce2的usb兼容性,但是实践证明改善很有限。彻底解决这问题的方法只有购买一个pci的usb2.0卡,其他参见 6。

  6、如何解决供电不足的问题?(供电不足是5的一大原因)
  (1)购买比较好的usb移动硬盘盒。
  (2)购买4200转的笔记本硬盘做移动硬盘。不要买5400转的。不要相信硬盘上面标的电流值,那没有参考价值。实践证明 hitachi 的4200转诸型号比如 4k80 4k40 80GN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一般不买富士通或者东芝的,因为在大陆没有正式的渠道商。一般也不买st的,因为ST的硬盘一般都是5400的,尽管电流值标的是0.47A。
  (3)购买笔记本电脑时,考虑一下一下usb口的供电能力。已经证明usb接口供电能力太弱的是:三星Q20/ dell 300m/X300 ; sony V505 ; IBM R40之前的几乎所有R;toshiba P2000/2010 ....usb供电能力差,多见于日韩系轻薄机。我最赞赏的就是IBM X31的usb口,不管移动硬盘(哪怕是5400转的);外置combo一律通吃,其供电能力不亚于一般台机。 如果购买pci的usb2.0卡,要挑有4针辅助供电口的;如果购买笔记本用的pc卡usb2.0转接卡,要挑带一个变压器辅助供电的,好歹也要有带一个 ps2辅助供电线的。
  (4)移动硬盘盒子自身也有辅助供电线的,好盒子直接给一个变压器,差的盒子也有ps2或者usb的供电线,供电不足时当然要插上,即使usb口足够带动硬盘,如果不是短时间工作,建议也插上,usb接口的供电总是很勉强的。

  7、千万不要混用供电线!!
  某个盒子的线就只给某个盒子用,某张pc卡的供电线只能给那个型号的卡用。供电线的接口电压定义各有不同,乱插轻则烧盒子,重则烧硬盘。

  8、如何让移动硬盘跑得更快?
  copy大的文件肯定比细碎的小文件有效率,下面的的数据都是针对大文件copy的。
  (1)usb1.1 必须升级为usb2.0。 台机有pci的usb2.0卡, 笔记本有pc卡的usb2.0卡。买卡时不能贪便宜,100元以下的笔记本卡,50元以下的台机卡都不要买。
  (2)硬盘的型号要新一点,一般02年起生产的盘都有跑到15M/s+的能力。
  (3)usb接口:首先供电要足。控制芯片以NEC或者INTEL ICH4/5南桥带的为佳,其次ALI,最次VIA。不过这些芯片其实都有15M/S的能力,还要看pcb板的设计和做工。
  (4) 盒子要好。芯片的选择 ISD300 > ALI 5621> meson?(忘了型号)> GL811 =ALI (猥琐版,型号忘了,很小),NEC的桥接芯片很少用在硬盘盒子上,一般都是在光驱盒子里使用,NEC的也很不错,可以和ISD300相比。实际上GL811也有跑到18M/s的水平,和转接卡一个道理,速度更看pcb的设计与做工。卡和盒子,拣贵的买肯定没错的。
  (5)本地硬盘也要足够快。
  (6) usb1.1的速度是1M/s ,usb2.0的及格水平是10M/s, 如果不足10M/s, 那么在 笔记本硬盘, 盒子, 接口,本地硬盘之中至少有一个瓶颈。 我用ASUS intel 845PE主板,元古双接口盒子(ISD300),hitachi 80GN的硬盘,本地硬盘ST7200.7, 速度可以达到 22M/s, 同样平台用罄城GL811的盒子也达到了18M/s。 22M/s已经几乎是硬盘传输速度的极限了,似乎这个时候usb2.0的带宽还没有喂饱。 劣质usb卡甚至只能跑到4M/s足见差距。
  (7)太多细碎的小文件也可以用winrar打包后再copy。

  9、1394移动硬盘的专述:
  (1)供电:机器自带的6针1394口额定电流为1A,已经足够带动所有移动移动硬盘,甚至台机硬盘。 4针口不供电,必须给移动硬盘另外供电。 pc卡接出来的1394也不能供电,必须给pc卡或者移动硬盘工供电。
  (2)1394接口: 以TI双芯片为最佳;ricoh的也很不错,不过很少出现在零售的卡里, IBM X系列板载的常常是ricoh的,ALI的还可以, VIA的最差(一般台机主板板载都是这个),不过还是那句话,做工比芯片重要。
  (3)盒子:一般的移动硬盘的1394都是用oxford911 桥接的,没看到缩水的芯片。oxford922是一个更加优秀的IC,单芯片搞定usb2.0/1394双接口,现在已经有一些高档3.5寸硬盘盒使用, 2.5寸的盒子还没有看到。 PL-3507是台湾一家ic设计公司的产品,同样是单芯片双接口,性能待测,我刚看到产品。
  (4)实测:我的平台用了一个TI双芯片的PCI1394卡, 元古双接口盒子(oxfd911),80GN,速度也是22M/S。曾经测试过的顶峰速度也有24M/s。 而同样的盒子和硬盘在compaq X1000(板载VIA1394IC),速度是17-18M/s 。
  (5)1394的最大优点是CPU占有率低。

  10、妥善保护你的移动硬盘。
  切忌摔打,轻拿轻放;
  注意温度,太热就停;
  干燥防水,先删再拔。


关于里面疑问的回答:

  :为什么不能给移动硬盘整理碎片呢?是整理碎片对硬盘不好吗?那笔记本是不是也要尽量少整理碎片呢?
  :外置硬盘通过一个usb接口和主机连接,如果同时数据上行和下行,速度会很低,而整理磁盘碎片的过程就是就是数据的频繁上行滦校?捎谒俣嚷??飧龉?袒岱浅B?ぃ?还不如copy出来再copy 回去。1394也是一个道理。

  :供电充足时分区数量和使用效果无关。
  :分区的数量多了在接通时,卷标的弹出会很慢,与供电的问题倒是确实无关。

  :对于现在常见的金属移动硬盘盒,它的工作温度比内置的可爽多了。内置硬盘出问题更麻烦,所以我都是直接下载到移动硬盘的分区中,然后在分类备份。
  :移动硬盘里面的硬盘工作环境恶劣不仅仅指温度,还有恶劣的供电状况, 简陋电路接出来的ide接口。

TOP

主板USB接口供电方式汇总



 主板板载的USB接口使用方便,可提供5V/500mA电源(其实在USB的设计规范中已指出了USB系统中允许的最小电压。对于主板上板载的USB接口,这个值为4.75V)。主板USB接口提供的+5V电源一般有两个来源:电脑电源的+5V或+5VStandBy,当选用+5V(红色线,电流最大可达25A)时,供电电流可达数安倍;如果使用+5VSB(紫色线),因一般是用集成电路7805稳压,理论最大输出电流为1.5A,实际生产中厂家为节约成本,都不加散热片或散热片很小,供电电流就限制在500mA左右,因为该路电源的主要设计功能是为键盘开机,调制解调器远程唤醒,网卡启动,定时开机供电用,500mA足够用了。

  不同的主板因设计不同,其板载USB口供电的方式也不同,一般有如下几种:

  一、USB的供电部分与键盘/鼠标相同

  1、由跳线选择使用+5V或+5VStandBy,当使用+5VStandBy时USB接口的供电能力十分有限(但是好处是即使关机时USB接口也可供电,可用来给一些手持设备充电)。这个跳线通常就是“允许/禁止键盘开机”。

  2、由+5V电源通过一只三极管为接口供电,供电方式可控,电流有限制(通常是三极管自身功率限制了输出能力)。输出端一般有自恢复保险丝,该保险丝的熔断电流应小于三极管的极限电流。

  3、直接与+5V电源相连,由串联的自恢复保险丝提供过流保护,能提供的电流通常较大,例如:在技嘉GA-6OXT主板上,自恢复保险丝正常工作电流为2.5A,过载保护电流为4.7A。

  4、通过跳线选择是“通过三极管与+5V连接”还是“直接与+5V连接”,选择通过三极管与+5V连接时,情况与第2点相同(受限于三极管的输出功率,串联的自恢复保险丝是与三极管匹配的);选择直接连接时,还要看是不是与前者使用同一个自恢复保险丝,如果是的话,供电电流也不会大。如果是独立的,那情况与第3点类似。

  5、键盘,鼠标与USB供电不在一起,键盘和鼠标通过保险电阻直接与电源+5V相连,而前后USB接口供电由三极管供给。如:捷波PR22-S。

  二、USB的供电部分是独立的

  1、由+5V电源通过一只三极管供电,供电方式可控,电流有限制(通常是三极管自身功率限制了输出能力)。输出端一般有自恢复保险丝,该保险丝的熔断电流应小于三极管的极限电流。

  2、直接与+5V电源相连,由串联的自恢复保险丝提供过流保护,能提供的电流通常较大。

  在USB接口独立供电的设计下,“允许/禁止键盘开机”的跳线跟USB口的供电能力就没什么关系了。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的设计是:USB独立供电,但是连接的是+5VStandBy;USB供电电路中没有串接自恢复保险丝(一旦出现短路,影响面极大)。

  电脑的前置USB接口也是从主板上接出来的,一般来讲前置USB口的供电方式有两种选择:一是和后置口的供电方式一样,二是直接与+5V相连(要串联自恢复保险丝)。不过前置接口真实的供电能力、包括实际的传输速度,还要受制于连接线和中间各环节插接头的质量。

  从外在现象判断USB供电类型的一些方法:板载USB接口如果是可控供电,在刚开机时或机器休眠后,USB光电鼠标的灯是熄灭状态。只有当开始载入系统或进入正常工作模式时,光电鼠标的灯才会亮;而USB接口采用+5V直供的主板,只要一开机上电,USB光电鼠标的灯就会亮,在休眠状态下也不会熄灭;USB接口采用+5VSB直供电的主板,无法是否关机开机或休眠,USB接口的光电鼠标和PS/2接口的键盘鼠标的灯都会始终常亮。

  三、USB扩展卡的接口供电方式

  1、通过可控制、带过流保护的电源模块供电。我手里有一块USB2.0扩展卡,提供四个USB口,使用两个AIC1526芯片供电,查了一下资料,该芯片专用于USB通道的供电,每片可提供两个通道、每通道500mA的电流。

  2、直接与+5V电源相连,由串联的自恢复保险丝提供过流保护。市面上不少廉价的扩展卡都是这样做的。

  四、使用另一个USB接口作为辅助供电口
  按一般的联想,每个接口500mA,我接上了两个接口,就应该有1000mA左右的供电能力,随便接哪两个USB口都是相同的表现——但实际并不如此。通常USB接口的供电为一个USB Host Hub支持两个USB接口,使用同一路电源供应。主板后置(或前置)的板载USB接口如果只有两个,供电应该是取自同一路电源,无论使用一个或两个USB设备,其总的供电电流被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特别是在PC的电源性能较差或使用功率偏小的电源时表现更为明显。如果我们使用的是耗电大的外置USB设备(大容量、高转速的2.5寸移动硬盘),即使两个USB接口都接上了,未必能达到500mA+500mA的效果。

  不过,对于后置(或前置)的板载USB接口为四个或六个的情况,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但是要注意不要接在同一个USB Host Hub出来的两个口上。当已经接在了某两个USB口上,却不能正常工作,可以尝试调换一下辅助供电接口的位置,或许就可以解决。

  在使用USB2.0扩展卡时,通常也可以参照上述原则。但有时候也有不同情况:上面说的使用AIC1526供电的卡,第一片1526供应给Port1、Port2,第二片1526供应给Port3、Port4,在将某外置硬盘盒接到Port2、Port3时,会出现供电不足,但是如果接到Port1、Port3就一切正常,按理说一片AIC1526上的两个通道都能提供500mA的电流,何况接到Port2、Port3时是两个1526芯片一起供电,不存在同一片芯片总供应电流大了导致发热的问题——特别是换接为Port1、Port3时仍是两个芯片供电,只不过使用芯片一的另一个通道。只能解释为该供电芯片的两个通道可能在设计上就有供电不对称,不过未对该卡电路深入分析。

  下面有几个实际例子可参考分析:

  1.一只爱国者USB接口的10G移动硬盘,客户买回家后,在后置的USB接口上能够使用,而在前置的USB接口上根本找不到硬盘。最后客户认为是主板有问题,所以找到公司,要求换主板,最后向客户解释了其中的原委:因USB接口引线的长短不同,其供电电流会受到影响。后置USB接口直接由主板焊接,而前置USB接口经过多次连接,其接触电阻较大,损耗也大,所以引起前置USB接口供电不足,造成如此现象,这并不是主板的问题。要不,移动硬盘都带有一个键盘/鼠标接口,这是当USB接口供电不足时,可从键盘/鼠标接口提供部分辅助电流。所以后面的USB接口我们一般用于不经常更换的USB设备,一般也是耗电量大的设备,如USB接口的扫描仪和移动硬盘等,而前置接口用于经常拔插的设备,如U盘,MP3播放机等。

  2.移动硬盘在其他机子上使用正常,而在客户自己的机子后置USB接口上却不能使用,即使关机了,硬盘也会哗哗的响,硬盘指示灯常亮。 (注:这款机子没有前置USB接口)。在WIN ME系统下能够发现“Unknown USB Device”,“我的电脑”属性里USB设备前面有个黄色叹号,不能够安装使用。实际上这也是USB接口供电不足的问题。这款主板的USB接口后面有一个JP3跳线,是用来允许键盘开关机的,其功能的实现就是通过改变键盘,鼠标和USB接口的供电方式,是选择+5V还是+5VSB的副电源。最后改变一下跳线,由副电源的5VSB改为主电源5V供电后,就没有问题了。不过如果想用USB接口给你的手机或掌上电脑充电时最好还是使用副电源供电,因为无论你是否开机都可以进行充电。

  3.一台USB接口扫描仪(紫光3880),在销售商那里试机时正常,但客户拿回家后,在前置USB接口上工作正常,而在后置USB接口上却无法工作。当客户拿来后,非说主板有问题,公司的小伙子们也忙了老长时间,不知其所以然。其实这款主板的前后置USB接口供电方法不一样,前置的USB接口直接使用+5V主电源供电,而后置的USB接口与键盘,鼠标在一起供电,并且有一跳线可选择供电来源。最后把跳线帽一换位置,问题就解决了。

  4、某兼容机前置USB接口能够使用移动硬盘,后置USB接口不能使用。客户反映新买了一个20G的移动硬盘,在自己的电脑上使用时出现了问题,在前置的USB接口上使用时硬盘的读写正常,没有问题。但插在后置的 USB接口上使用时,只能听见硬盘“哗哗”的声音,有盘符出现,但无法读写硬盘数据。此问题就是因为前置的USB接口的供电是直接取自+5V电源,而后置的USB接口和键盘,鼠标接口使用的是同一组电源,在键盘接口旁边有一跳线帽,可以用来改变键盘和USB接口的供电来源。当移动硬盘出现问题时,主板跳线所置的位置使用的是+5VSB供电,所以就出现了上述的故障现象。只要把跳线变一下位置就可以了,同时也会解决客户打电话反映的关机后光电鼠标或键盘的指示灯常亮的问题。

  5、前后置USB接口不能使用移动硬盘。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前后置硬盘都使用副电源或者是主板的USB接口被严格限制的主板上,对于此问题,主板上如果没有跳线帽时,只能通过辅助电流接口从PS/2或者USB接口取电,或者使用单独的外接电源供电。

  6、蓝天使WX-218移动硬盘(USB2.0)拷贝大文件时容易丢失文件尾部数据。客户反映该硬盘在拷贝大文件时总丢失,拷贝不全,拷贝小文件没有问题。这种故障也属于因为USB供电不足,在大文件拷贝时所需电流大,造成 USB接口的+5V供电电压不稳,从而导致数据传输过程中信号电平离散性加大,错误率上升,也就表现为文件拷贝过程中丢失或死机,长时间拷贝不能结束。我把该硬盘接到我的主机(主板为微星MS6309)启动计算机,硬盘发出“咔咔”的声音,在系统中不能发现新硬件;在关机接入辅助电流接口 PS/2,再开机,仍然和刚才一样的表现,还是不能发现硬盘。当把该移动硬盘接入笔记本的USB接口时,拷贝三四百兆的大文件没有发现问题,播放电影也没有问题。这种故障其实根本就不是故障,其原因就是因为台式机主板的USB接口的电流输出限制才造成了移动硬盘的使用不正常。

[ 本帖最后由 月夜孤魂 于 2006-11-4 11:22 编辑 ]

TOP

关于移动硬盘盒的精典实用文章三篇(图解)    (一)


  当你的笔记本升级换了新硬盘,有了新欢旧爱怎么办?当你面对这个海量存储需求急剧膨胀的时代,只用闪存盘已显捉襟见肘,怎么办?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就是自己DIY一个移动硬盘。

  硬盘是个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家伙:别看她外表挺坚强的,其实内心脆弱得很。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她——给硬盘挑个安全舒适的家就显得特别重要。和硬盘的大小相对应,硬盘盒一种是2.5英寸的,适合笔记本硬盘;一种是3.5寸的,适合台式机硬盘;至于支持1.8寸笔记本硬盘的盒子目前还没有。两种硬盘盒差别甚大,本文只谈适合2.5英寸笔记本硬盘的移动硬盘盒(以下简称为硬盘盒)的选购。

一、和电脑亲密接触的方式——接口

  1.接口类别 2.5寸移动硬盘盒的接口基本是USB和IEEE1394,都支持热插拔和即插即用。此外2004年初也出现了SATA接口的,很可能会成为未来趋势,成为下一代移动硬盘的接口标准,但目前市面上较罕见,且是配在3.5英寸硬盘盒上,这里就不介绍了。

  USB是目前移动硬盘盒的主流接口方式,它有两种标准:一种是USB1.1接口,其理论传输速度最高只有12Mbps,一种是USB2.0接口,其理论传输速度最高达480Mbps(60MB/s),兼容USB1.1。目前USB1.1接口移动硬盘盒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USB2.0接口一统天下。

  1394也有两种标准:1394a和1394b。日常所言的1394通常指1394a标准接口,数据传输速率理论上可达到400Mbps (50MB/s);1394b接口快多了,传输速率理论上最少可达到800Mbps(100MB/s)。2.5寸1394接口移动硬盘盒基本上是 1394a标准的。

  2.选择USB2.0接口的优势 购买时首选USB2.0接口的。理由有三:首先,USB2.0接口是主流,非常普及,倘若购置1394接口的,如果碰到和没有1394接口的电脑进行数据对拷时就非常尴尬了;其次价格有优势,便宜的只要几十元,最好的二百多元,而1394接口的便宜的也要两百以上;再次,USB2.0接口的挑选余地大,品牌多,而1394接口的移动硬盘盒较少,较难买到。不过有一点要注意:在2003年及以前所出的笔记本电脑基本配备USB1.1接口,如果要实现 USB2.0接口硬盘盒的高速度,就需要给爱机配一块USB2.0的PCMCIA卡。

  3.选择1394接口的优势 首先1394有速度优势。由于受到接口转换控制器的性能制约,USB2.0接口移动硬盘和笔记本电脑进行数据对拷时的实际传输速度在11——13 MB/s左右。虽然理论上USB2.0数据传输要快于1394a,但实际使用中,1394a明显快于USB2.0,1394接口移动硬盘盒实际传输速度在13——16 MB/s左右。
  以上具体的传输速度数据仅供参考,实际传输速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①硬盘盒芯片及其电路设计
  ②电脑架构、配置、品质及电脑内的USB2.0或1394接口卡的品质
  ③硬盘的性能。转数越高、缓存越大,传输越快。移动硬盘和台式机进行数据对拷要远远快于笔记本电脑。
  ④文件数量。在文件总大小一样的情况下,文件数量越多越慢。
  其次,系统资源占用少。1394a接口的移动硬盘盒在使用中CPU占用率很低,通常为0%;USB 2.0接口则随着传输速率的提高,CPU占用率也随之提高,通常在14%左右。
  再次如果你用苹果机,那么不用考虑了,要的就是IEEE1394接口的移动硬盘盒。1394本来就是苹果的发明,苹果对1394的支持极佳,你可以在1394移动硬盘里装一个OSX,用它来直接引导苹果机。不过很遗憾在windows pc阵营中,基本上不能用1394移动硬盘引导系统,只有SONY笔记本行,但要用上SONY自家特制硬盘盒。
  买1394接口硬盘盒时不要忘了去看看你电脑IEEE1394接口是6针还是4针?普通的台式电脑和苹果机都是六针的,而笔记本都是4针的。



  传输线缆有3种:6针对6针(1394AA)、4针对4针(1394BB)、6针对4针(1394AB),一般厂家标配的是6针对6针的传输线缆。如果你使用笔记本,记得向商家索取一根1394AB线缆;要么去另购一根,价格从10元到20元不等。

  若想兼顾两种接口优点,那么可以选择USB+IEEE1394双接口的移动硬盘盒。但这种盒子价格高昂,从二百多到四百多不等。

二、不能承受的感动——电源问题

  1.电源问题的症状及危害。买回盒子装上硬盘接进电脑,就在充满期待的这一刻,移动硬盘发出了让人心慌意乱的咯嗒咯嗒声,指示灯忽明忽灭,电脑无法找到该设备,这时我只好沉痛的告诉你——硬盘供电不足。还有其它几种情况虽然症状较轻,但性质一样:最常见的是复制小文件时一切正常,但复制大文件时则容易出现供电不足,此时电脑右下角会出现如下警告:集线器电涌超出设备限制。还有格式化时无法完成,硬盘经常丢失数据,大容量硬盘读写不稳定等现象。如果移动硬盘长期饱受缺电折磨,不堪忍受的它将提前走完一生,满腹的数据也将随之灰飞烟灭。

  2.电源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一般来说USB接口硬盘盒电源问题的产生有四方面的原因:
  ①通常供电不足与盒子无关,而是由主板USB端口供电能力不强引起的。供电不足现象在一些笔记本电脑上表现尤为明显,因为笔记本电脑在主板端口供电上比台式机有着更严格的限制。虽然说USB-IF规定USB端口提供的电源是5V/500mA,但目前不少外设所需电源超过此标准。针对这种情形,相当多的笔记本厂商超越USB-IF标准,提高USB端口供电能力,以适应能耗高的外设。可还有不少机型循规蹈矩严格按USB-IF标准设计USB端口供电能力,当此种机型和移动硬盘亲密接触时,就会出现尴尬的一幕——供电不足,因为大多数20G以上的硬盘耗电为700mA(如刚闪亮登场的三星2.5寸硬盘)或1000mA(如日立2.5寸硬盘)。
  ②硬盘的能耗太高。如前所述目前的主流硬盘耗电大多是大于500mA,只有已是明日黄花的20G以下的小硬盘耗电量是500mA。严格而言,谈这点原因的意义不大,基本上可以忽略。
  ③硬盘盒电路设计不合理,或采用了高能耗的芯片等配件——往往芯片性能与能耗成正比的。这一点会导致症状较轻的供电不足。
  ④USB连接线过长或同时使用过多的USB设备。因为USB连接线起着数据传输和供电的双重作用,连线过长就会导致电阻增大和数据干扰从而产生供电不足。

  1394接口移动硬盘盒的电源问题和USB接口的不同。如前所述,IEEE1394接口有6针和4针两类。两种接口的区别在于能否通过连线向所连接的设备供电。6针接口中有4针是用于传输数据的信号线,另外2针是向所连接的设备供电的电源线。每口供电能力是7W。如果你的电脑是6针1394端口,同时主板供电正常那么就不会产生供电问题;如果你的电脑1394端口是4针的,那么有两种选择:一是需要外接电源适配器,二是用电源线从计算机中取电。

  为了防止出现供电不足现象,一般硬盘盒都会提供一根从计算机PS/2口或USB口取电的电源线或者提供USB Y形线,一个口传输数据,一个取电。建议卖配有从USB口取电电源线的盒子,因为PS/2口不支持即插即用,热插拔容易损坏硬件。此外现在的笔记本基本都不配PS/2口了,根本无法取电,除非你不嫌烦再买个PS/2转USB的接头。但在供电问题特别严重的情况下,譬如以上所说的供电不足原因你一不小心全撞上了,这时只靠取电线对移动硬盘供电,同时对移动硬盘进行长时间或大规模的读写操作,还是可能导致供电不足,硬盘夭折。这时候就要使用电源适配器,不过这个东东通常不是厂家标配,只有一些高档硬盘盒才配。



  此外如果连电源线、电源适配器都没有,还有没有办法解决供电不足?你可以用手机的充电器来碰碰运气,前提是你手机充电器接口要和硬盘盒的供电口相配(如诺基亚的往往可以,但西门子就不行),输出电压、电量和硬盘盒的要求相符。

三、痴心愿你知——USB2.0芯片、1394芯片

  移动硬盘盒的桥接控制芯片是整个盒子的心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决定着硬盘盒的性能表现。

  1.USB 2.0桥接控制芯片的品牌、型号及市场划分 移动硬盘盒所采用的USB 2.0桥接控制芯片(USB 2.0-to-ATA/ATAPI bridge chip)产商主要是来自台湾,其次是美国、日本。台湾主要的USB2.0桥接芯片产商呈三国鼎立之势:世纪民生(Myson),创惟科技(Genesys Logic),扬智科技(ALi)。美国的USB2.0桥接芯片产商有In-System Design公司(ISD),ISD公司后被Cypress半导体公司收购。日本的USB2.0桥接芯片产商主要是NEC。品牌、型号详见下表:



  各种芯片的市场划分还是比较清晰的。属于中高端的有ISD300A1、CY7C68300A 、CY7C6830310、ALi M5621、ALi M5642、 NECμPD720130、μPD720133 、Myson CS8818G、GenesysGL811E。这些中高端芯片大多是2003年发布的。其中CY7C6830310是 2004 年7月年发布,NECμPD720133是2004年6月发布,高性能低功耗,目前大陆市场上不多见。


ALi M5621



  ISD300A1是ISD300的改进型,2001年7月发布,在高档的硬盘盒上较常见,性能好功耗高,2004年以来已逐渐停产。NECμPD720130则是以价格高速度快而闻名。

  大部分中档的移动硬盘盒采用的是ALi M5621芯片,口碑不错,表现稳定。但2004年下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中档盒乃至高档盒开始纷纷采用Myson CS8818G,大有成为主流之势。

  而低端芯片基本是在2001——2002年间发布。其中被广泛采用的是Genesys GL811,价格低廉发热低。


Genesys GL811



  虽然这款产品在2002年1月获得USB-IF的认证,但是问题不少,尤其GL811-24以前的版本问题尤其明显。一是由于它兼容性差:在 nForce芯片组和via芯片组的主板上会有不兼容问题;二是在大数据流写入的情况下,经常会报“写入延缓出错”,硬盘在写入过程中和主机断开,主机找不到原来的盘符;三是性能低下,速度逊于其他芯片。面对这种情况创惟科技在2003年推出了改进版GL811E,与GL811相比性能品质大有改观。

  其实判断控制芯片好坏有个最直观的方法:看芯片大小,往往越大越好,越小越次。

  2.1394桥接控制芯片的品牌、型号 1394桥接控制芯片(IEEE 1394 to IDE/ATAPI Bridge chip)产商就单一多了。在中国大陆市场英国牛津半导体公司(Oxford Semiconductor Ltd.)的产品占主导地位。Oxford的产品有OXFW911、OXFW911plus、 OXFW912、 OXUF922。价格上没优势,但性能口碑都不错。大部分1394移动硬盘盒采用的是针对1394a的OXFW911。


OXFW911



  OXFW912则是针对IEEE1394b的。至于OXUF922则是目前市面上顶级的芯片——整合了IEEE 1394b和USB 2.0,内建硬件加速器。这意味着采用该芯片的外置硬盘盒只要单颗控制器芯片就可以支持IEEE 1394b和USB 2.0接口模式。当然和其王者气派相对应的是令人望而生畏的价格。目前只用在3.5英寸硬盘盒上。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台湾旺玖科技(PROLIFIC)的PL-3507芯片和OXUF922相类似,也是用单芯片自动识别接口是USB还是IEEE 1394,但它支持的是1394a和.USB 2.0,目前已有2.5英寸硬盘盒采用了。

  也有一些1394硬盘盒采用美国Initio公司的芯片。适合1394a的型号是采用128-pin LQFP方式封装的INIC-1420和INIC-1430,后者渐渐居于主流地位;适合1394b 的则是以144-pin LQFP或144-pin TFBGA形式封装的INIC-2430。

四、其它也不容忽视:PCB(印刷电路板)外壳

  1.PCB(印刷电路板) 硬盘盒内部的电路板(有些厂商说明书中称之为“介面卡”)分为大板和小板。


大板背面



大板正面



  大板不仅能充当硬盘托架,起到固定硬盘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电路设计上胜于小板,有些配有512 Kbit的缓存。这就决定了大板设计的盒子性能优越,能较好地保护硬盘,确保数据安全。


小板



安装了硬盘的小板



  但小板成本低廉,处于主流地位。只有高档硬盘盒和部分中档盒采用大板,价格通常在一百以上。若预算不是很紧张,建议购买大电路板的硬盘盒。好的电路板表面应该光洁而且色泽均匀,元件之间的焊点整齐,焊脚干净,布线合理。现在市面上有些低端大电路板硬盘盒的设计有些投机取巧,电路设计过于简化,实际上是把小电路板加长而已。要警惕这类产品。

  此外盒子的能耗、发热量和电路设计有关系,一些劣质硬盘盒在芯片电路设计上不过关会导致发热量剧增。

  2.外壳 一个好的盒子要内外兼修,不仅要心里美,也要对得起咱的眼睛和审美情趣。但外观是个主观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我这里只谈外壳的物理性质这一方面。 外壳的选择主要考虑做工。观察硬盘盒边角是否有毛刺,盒盖模具是否精准。闭合的时候应看不到有任何缝隙,倘若盒盖结合处缝合不够紧密,灰尘容易进入。把硬盘安装进去后把盒子稍微轻轻晃动,若能感觉到明显的摇晃,那么其做工无疑是粗糙的。

  其次考虑外壳材料的散热性。外壳用料有三种:塑料、铝合金、铝镁合金。一般而言铝镁合金好于铝合金,铝合金好于塑料。理论上塑料材质的盒子散热效果会差点,长时间运作,可能会出现主板不能识别设备、机子停滞、、数据损坏、死机等问题。但外壳材料的市场划分并不清晰。不少低档盒用铝镁合金的,而一些高档盒却采用塑料材质。目前市面上塑料材质的盒子不多,主流是铝合金的,其次是铝镁合金的。

  再次外壳最好有防滑设计,防止硬盘盒无意中从手中脱落;边角处理成圆角,这样手感好点。

五、至爱难寻——品牌USB2.0、1394以及2合1推荐
  最低端的市场几乎是IBM假货和仿冒索尼VAIO盒子(文字设计有点巧妙,正看应该是OIAV,倒看则是AVIO)的天下,四五十元一个,价格相当价廉,生产的厂家众多,质量参差不齐。


仿冒VAIO硬盘盒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类盒子一棍子打死,客观地说其中不少盒子质量也还可以,采用的芯片也不错。买低端产品主要考验眼力和运气了。低端产品在兼容性上往往不是很好,购买时尤其要注意是否和自己的电脑相兼容。

  经常有人会问IBM到底有没有出过真的原装盒。就国内而言IBM原装的移动硬盘是有的,但原装的硬盘盒没有。不过据说在美国有真正的IBM原装盒,去年底开始(2004年11月)在国内某些购物网上有售。这个所谓的IBM原装盒外型上和IBM原装移动硬盘一样,芯片是停产已久的ISD300A1, PCB是小板的,盒底有散热孔,售价不菲高达200余元。对此姑且存疑。

  中高端市场的常见品牌有纽曼、移动之星、奈雷特、科硕、元谷、易鸟等,厂商大部分来自广东。但各牌子在性能方面差距不大。大部分厂商以生产USB接口硬盘盒为主,其中移动之星和奈雷特的性价比比较突出。1394接口的主要是易鸟和元谷两家在做。易鸟名气较响,性能较佳,有些盒子采用透明设计,和苹果机很般配。个人感觉2004年以来易鸟日渐颓唐,元谷渐渐迎头赶上。由于易鸟产品以前基本是由元谷代工(据说现在两家分道扬镳了),有些产品同质化明显,像两家都有采用透明设计的产品,不认真看牌子一点都认不出。

  以下就三种接口分别推荐几款。

  1、USB 2.0接口:

  移动之星彩翼935U2


移动之星彩翼935U2


  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大电路板,配有七彩炫光指示灯。芯片采用ALiM5642。外观尚佳,银白色,采用流线型设计。超薄小巧,外形尺寸为12*6*1.5(cm),重量为 0.3kg,附赠USB取电线,皮套。有些做工存在问题:固定外壳的螺丝偏长,不牢固。买时要仔细挑选。市场参考价:120元。厂家是广州钧杰电子科技,网址:http://www.ydstar.com

  元谷极光 CL-USB2


元谷极光 CL-USB2


  最引人注目的是这个盒子采用透明的塑胶(聚碳酸酯)外壳设计﹐指示灯为蓝灯,整个外观非常漂亮,外包装也很豪华。



  用料精良,芯片是Myson CS8818G。电路设计很好,有三大保护电路:过电压保护、欠压保护、电压反向保护﹐用以保护硬盘的稳定传输及不被烧毁;电路板两侧有橡胶条,具有一定的减震功能,个人感觉这点非常有用——硬盘毕竟是个脆弱的家伙。


  最大缺点是比较庞大,携带不便,尺寸为14.0 * 9.0 * 2.7(cm),可能是目前市场上最大的2.5寸硬盘盒。其次外壳非常容易划花,用了一两天后壳上就会出现了不少细碎的划痕。再次散热不佳,冬天我使用不到半小时盒子底部就有明显的热度,在夏天没空调情况下长期使用或许会产生问题。此外有些做工上有瑕疵:我买了一个,结果前面板和外壳两侧的螺丝孔对不上,没法安装。附件中值得一提的是厂商提供了一个电源适配器,而其他厂商往往只提供一条取电线,这对于有供电不足情况的笔记本电脑而言非常有用。市场参考价: 220元。厂家是深圳元谷科技,网址http://www.datastorage.com.cn/

  Zynet 极至HD-D4-U2


Zynet 极至HD-D4-U2



  外观时尚,相当玲珑轻便。超薄铝制外壳,较有质感,前后透明壳盖。只需两颗螺丝固定,拆卸安装容易。芯片采用ALiM5642。尺寸为13.1 * 7.9 * 1.55( cm),附件有一根USB Y形线,一个皮套,驱动光盘。市场参考价:110元。厂家是独创电子,网址:http://www.zynet.com.cn

  2、1394接口:

  易鸟TB-250A

  外形和元谷极光CL USB2.0一样。曾获Macworld杂志四星优等奖,芯片是Oxfword911。附件齐全:电源适配器,1394a 连线(1根1394AA线,一根1394AB线)、使用说明书、螺丝包、铁钩。美中不足的是价格较高,市场参考价:290元。厂家是深圳思科电子,网址 http://www.sks1394.com。 元谷极光CL 1394a除了外包装外和这款一摸一样。市场参考价:320元。反正都是元谷做的,可任购一款。

  3、USB+IEEE1394双接口:

  移动之星 911U2F



移动之星 911U2F



  推荐的最大理由是性价比突出。指示灯做的蛮好的,接通时为一线橘黄色,读写时为红色。芯片是Oxfword911+ISD300A1。


  这款产品塑料外壳,外观尚可,重0.5kgs,虽说不是非常轻薄,但比元谷极光系列还是小巧不少。最大缺点是盒盖闭合的时候不够紧密,有缝隙。


  附件中有电源供应器, 一根USB线,一根1394AA线,一皮套。市场参考价:270

  元谷飞梭GA-Combo


元谷飞梭GA-Combo



  最大特点是做工出色。采用铝合金外壳,模具精准。工作非常稳定,散热性较佳。也设有三大保护电路。芯片是Myson Cs8818+Oxfword 911。外壳尺寸为12.5 * 7.5 * 1.7(cm)。附件齐全:电源适配器,1394AA线,USB数据线,皮套各一。市场参考价:320。

  易鸟TB-250AB2N


易鸟TB-250AB2N



  这是2004年推出的新款硬盘盒。所选控制芯片很好,是initio1430+NEC720130或Cypress68300A。外包装有点简陋。银色磨沙铝合金外壳,兰色指示灯,有两个6针1394接口和一个Mini Usb接口。产品尺寸尚可,比元谷飞梭GA-Combo稍大,为13.1*7.5*2.0(cm) 。附件不多,连电源适配器都没有,但提供一根专用USB转AC端子电缆,此外1394AA线、USB2.0线、皮套各一。市场参考价:350。

  Zynet 极至HD-D4-U2FW


Zynet 极至HD-D4-U2FW



  电路设计、用料尚可。但需注意的是电路板采用类似小板的设计,这在双口硬盘盒中很罕见。性能一般,差强人意。最大的问题是耗电较大,即使是用在原先供电良好的电脑上,也要加接USB取电线才能正常使用,而对供电不足的电脑而言就意味着非得加个电源适配器,可偏偏它配件中没电源适配器。



  接口有一个6针1394接口和一个Mini Usb接口。配件中USB数据线,1394AA线,USB取电线,皮套各一。最大优势是价格较低,市场参考价:220



六、使用移动硬盘的注意问题

  1.连接电脑所要注意的问题
  ①不宜连接延长线,连线过长就会导致电阻增大和数据干扰或衰减,可能导致电压不够,找不到硬盘。
  ②如果接到机箱前面接口无法找到移动硬盘,不妨试试机箱后部接口,因为前面的接口是通过连线接到机箱前部面板的。
  ③在使用移动硬盘时不宜接过多外设。

  2.最好通过windows安全删除硬件移除移动硬盘,强行拔下可能会导致硬盘损坏。

  3.硬盘盒不要靠近磁场强的地方,比如劣质音箱,强磁场是硬盘的克星。

  4.不要迷信移动硬盘盒的防震性,实际防震性几乎为零,即使高档盒也是如此。
  DIY的移动硬盘和品牌移动硬盘最大的区别即在于此。如果出于数据的安全性考虑还是建议购买名牌移动硬盘。通常知名品牌的移动硬盘有着不错的防震设计,而自己组装的即使采用再好的盒子也经不起轻轻一摔。DIY的移动硬盘使用时要轻拿轻放,运作时置于平坦的地方,否则一失手成千古恨。这一点尤其要注意,笔者就有两个移动硬盘因失手坠地而香消玉殒。

[ 本帖最后由 月夜孤魂 于 2006-11-4 11:21 编辑 ]

TOP

三星网站提供的显示器常见问题集锦

1 显示屏幕有闪烁感,怎么办?
检查你的电脑刷新率是多少,如果低于70HZ,将会感觉到闪烁,请将电脑的刷新率调高.刷新率即场频,指每秒钟重复绘制画面的次数,以HZ为单位.刷新率越高,画面显示越稳定,闪烁感就越小.一般人的眼睛对于75HZ以上的刷新率基本感觉不到闪烁,85HZ以上则完全没有闪烁感,所以VESA国际视频协会将85HZ逐行扫描制定为无闪烁标准.普通彩色电视机的刷新率只有 50HZ,目前电脑输出到显示器最低的刷新率是60HZ,建议大家使用85HZ或75HZ的刷新率.

2 显示色彩不正常?
彩色显示器可以显示无限种颜色,目前普通电脑的显卡可以显示32位真彩、24位真彩、16位增强色、256色.除256色外,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显卡的允许范围之内随意选择.很多用户有一种错误概念,认为256色是最高级的选项,而实际上正好相反,256色是最低级的选项,它已不能满足彩色图象的显示需要.16位不是16种颜色,而是2的16次平方(256X256)种颜色, 但256色就是256(2的8次平方)种颜色.所以16位色要比256色丰富的多.

3 如何清洁屏幕?
使用柔软的干棉布擦拭屏幕的灰尘,注意不要使用硬质物品,也不能沾水或清洁剂擦拭,这样会损坏屏幕表面的防辐射及抗静电镀膜.

液晶显示器的保养请浏览液晶时代保养专题:http://www.lcdera.com/maintain/

4 屏幕严重闪烁现象以下几种可能性造成的,请参考以下
周围有磁场干扰
电源电压不稳定3.请检查显示器,显卡驱动程序
提高刷新率75HZ 

5 开机时机内有“嗒嗒”声响,什么原因?
正常现象,这是开机时机器内继电器吸合的声音. 

6 亮度、对比度如何设置?
对比度可设置为最大,但亮度最好设置为最大值的60-80%,亮度太高对眼睛不利,且缩短显示器的使用寿命. 

7 放置显示器的位置及使用时应注意那些问题?
显示器的放置应尽量远离强磁场,如高压电线,音箱等,否则显象管容易被磁化. 避免阳光直射屏幕,使用时尽量将显示器面向东方,因显示器出厂调整是面向东方进行的,这样可以使显示器受地球磁场的影响最小.为避免灰尘进入,长时间不用时应将显示器遮盖.但在使用时不能用物品将显示器任何部位遮住,否则热量散发不出去,导致显示器内部温升过高而损坏机器. 

8 开机时"嗡"的一声响,什么原因?
正常现象,这是开机时显示器自动消磁的声音. 

9 新机在使用时有烧塑料味,是什么原因?
正常现象,新机在刚使用时,由于机器内散发热量烘烤塑料壳产生一种塑料味,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这种味道自然消失. 

10 开机后有瞬间亮斑,在几秒钟内消失,什么原因?
正常现象.显象管内部有杂质造成起起始电压不均匀.

11 显示器四角及边缘有水波纹状的暗线是否是正常?
聚焦性能优秀,聚焦越清晰水纹越明显,边缘有轻微的水波纹是正常现象,对显示器的性能和寿命没有任何影响.三星显示器的聚焦性能优秀,聚焦越清晰水纹越明显.部分高档显示器型号可以使用调整菜单中的“摩尔纹调整”一项来消除水波纹.当水波纹延伸到屏幕的中央区域时,为显示器故障. 

12 屏幕无显示,前面板的指示灯闪烁,如何处理?
检查显示器与微机的信号线连接是否牢固,并检查信号线的接插口是否有插针折断、弯曲.如不行,联系维修中心修理. 

13 显示器失真
显示器多少都有失真,如边缘弯曲/倾斜等.现今的显示器都是数字控制,失真严重时,用户可以通过控制菜单进行倾斜、梯形、线形、幅度等校正.高档显示器可以进行聚焦、汇聚、色彩等校正. 一般梯形校正:上端和下端尺寸相差小于4.0MM为合格, 平行四边形校正:倾斜尺寸小于4.0MM为合格, 针平行:从基准线到扭曲点小于2.0MM为合格. 

14 显示器有“滋滋”的交流声?
轻微的“滋滋”声是变压器或偏转线圈发出的,为正常现象. 

15 显示文字可以,但彩色图片颜色不正常?
确认你的电脑色彩设置是否在16位以上.彩色显示器可以显示无限种颜色,目前普通电脑的显卡可以显示32位真彩、24位真彩、16位增强色、256色,除256色外,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显卡的允许范围之内随意选择.很多用户有一种错误概念,认为256色是最高级的选项,而实际上正好相反,256色是最低级的选项,它已不能满足彩色图象的显示需要.16位不是16种颜色,而是2的16次平方(256X256)种颜色,但256色就是256(2的8次平方)种颜色.所以16位色要比256色丰富的多. 

16 屏幕显示有杂色?
通过显示器的前面板的消磁控制功能进行消磁,但不要在半小时内重复消磁. 

17 显示器刷新率上不去? 
多数情况下是顾客使用问题,先检查显卡及显示器的驱动程序是否已安装,然后根据使用说明书检查显卡及显示器是否可以达到你所要求的分辨率/刷新率,最后在电脑中设置分辨率/刷新率.如果不行,请联系维修中心解决. 显示器分辨率的设置:分辨率是定义画面解析度的标准,由每桢画面的象素数量决定.以水平显示的图象个数X水平扫描线数表示,如1024 X 768,表示一幅图象由1024 X 768个点组成.分辨率越高,显示的图象效果就越清晰,但这并不是说把分辨率设置的越高越好,因为显示器的分辨率最终是由显象管的尺寸和点距所决定。

18 显示形状失真,怎么办?
显示器或多或少都有失真,如边缘弯曲/倾斜等.现今的显示器都是数字控制,失真严重时,用户可以通过控制菜单进行倾斜、梯形、线形、幅度等校正.高档显示器可以进行聚焦、汇聚、色彩等校正. 

19 休眠状态有什么用处,有时进入休眠状态后不能恢复?
休眠状态可以在你长时间不使用电脑时自动关闭显示器,此时的显示器只有CPU在工作,能耗只有通常状态下的5%左右,既延长显示器的寿命又节约电能. 如果进入休眠状态后不能恢复正常,多数情况下是电脑的问题.首先建议顾客更换电脑或显示器进行测试,确认为显示器故障后送修.注意以上1-4项功能设置都是在电脑上进行的,在控制面板的显示器属性选项里进行设置,显示器本身不能进行以上设置. 

20 为什么液晶显示器接视频转接卡,屏幕有横纹或斜纹?
由于显示器和电视信号的行场不同步造成的.三星液晶显示器,不支持视频转接卡.三星有专门的液晶显示器可以播放电视节目,如151MP,171MP

21 如何清洁显示器外壳?
使用棉布沾清水擦拭,不要使用任何清洁剂,这样会使外壳失去出厂时的特有光泽. 

22 屏幕黑屏并显示“检查信号电缆”或“CHECK SIGNAL CABLE”,什么原因?
显示器和电脑的连接信号线脱落,请检查信号线的连接. 

23 怎样解决屏幕显示不在正中的问题?
在调整分辨率或者刷新率后,屏幕显示画面突然扩大或缩小.要用OSD菜单里面的设置调节. 

24 屏幕黑屏并显示"信号超出同步范围"或"SYNC OUT OF RANG",什么原因?
当微机发出的信号超出显示器的显示范围,显示器检测到异常信号停止工作.用户可以先关闭显示器,再打开,然后重新设置微机的输出频率. 

25 为什么出现显示图片颜色不正常现象?
屏幕突然呈现奇怪的颜色.可能运行了某些程序,或者应用之间发生了软件冲撞,这时重新启动计算机,问题不能解决要重新安装显示卡的驱动程序 

26 液晶显示器感觉聚焦、亮度不如CRT显示器?
正常.液晶显示器聚焦、亮度本身不如CRT显示器清晰、锐利. 

27 液晶显示器不能使用AUTO键锁定,如何解锁?
按住MENU键5秒左右即可解锁。 

28 屏幕有灼伤痕迹?
不管是LCD或是CRT显示器,屏幕显示不能长时间停留在一个画面上,否则容易灼伤屏幕(尤其是用于监控、收费、固定信息显示等公共场所). 

29 关机时屏幕中心有亮点?
应立即送维修中心修理.这种现象是由于显示器电路或显象管本身问题造成的,虽然当时不影响使用,但时间一长,显象管被灼伤,中央出现黑斑,此时再修理,保修期已过,用户利益受到损失. 

30 色彩种类不能上到32位是什么问题?
显卡问题,检查显卡是否具有此项性能及显卡的驱动程序是否安装.

31 显示器转动方向后,屏幕有杂色是否是正常?
受地磁的影响,属于正常现象.由于受地磁的影响,显示器在转动方向后受磁不同导致色变, 使用前面的控制按扭消磁后即可. 

32 液晶显示器连接数字接口后,为什么AUTO键不能使用是否正常?
正常现象;数字信号为原始信号,没有经过“数字信号到模拟信号,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过程,保持原有图像清晰度,固然不需要进行图像质量调节。

33 休眠状态失效?
检查电脑是否设置休眠状态及时间.进入休眠时间一般为几十分钟左右.休眠状态可以在你长时间不使用电脑时自动关闭显示器,此时的显示器只有CPU在工作,能耗只有通常状态下的5%左右,既延长显示器的使用时间又节约电能.
注意以上几项设置都是在微机上进行的,在控制面板的显示器属性选项里进行设置,显示器本身不能进行以上设置. 

34 显示器释放负离子、远红外线功能是通过什么实现的?
是通过涂于电管漏斗尾部的特种陶瓷涂层实现的, 通过化学反应和材料的自身的性质实现这两项功能的。

TOP

什么是双通道和双核技术?


  首先,我来解释一下,双通道是关于内存的名词,双核是关于CPU的名词
  双通道:
  双通道内存技术其实是一种内存控制和管理技术,它依赖于芯片组的内存控制器发生作用,在理论上能够使两条同等规格内存所提供的带宽增长一倍。它并不是什么新技术,早就被应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系统中了,只是为了解决台式机日益窘迫的内存带宽瓶颈问题它才走到了台式机主板技术的前台。
  在几年前,英特尔公司曾经推出了支持双通道内存传输技术的i820芯片组,它与RDRAM内存构成了一对黄金搭档,所发挥出来的卓绝性能使其一时成为市场的最大亮点,但生产成本过高的缺陷却造成了叫好不叫座的情况,最后被市场所淘汰。由于英特尔已经放弃了对RDRAM的支持,所以目前主流芯片组的双通道内存技术均是指双通道DDR内存技术,主流双通道内存平台英特尔方面是英特尔 865、875系列,而AMD方面则是NVIDIA Nforce2系列。
  双通道内存技术是解决CPU总线带宽与内存带宽的矛盾的低价、高性能的方案。现在CPU的FSB(前端总线频率)越来越高,英特尔 Pentium 4比AMD Athlon XP对内存带宽具有高得多的需求。
  英特尔 Pentium 4处理器与北桥芯片的数据传输采用QDR(Quad Data Rate,四次数据传输)技术,其FSB是外频的4倍。英特尔 Pentium 4的FSB分别是400、533、800MHz,总线带宽分别是3.2GB/sec,4.2GB/sec和6.4GB/sec,而DDR 266/DDR 333/DDR 400所能提供的内存带宽分别是2.1GB/sec,2.7GB/sec和3.2GB/sec。在单通道内存模式下,DDR内存无法提供CPU所需要的数据带宽从而成为系统的性能瓶颈。
  而在双通道内存模式下,双通道DDR 266、DDR 333、DDR 400所能提供的内存带宽分别是4.2GB/sec,5.4GB/sec和6.4GB/sec,在这里可以看到,双通道DDR 400内存刚好可以满足800MHz FSB Pentium 4处理器的带宽需求。而对AMD Athlon XP平台而言,其处理器与北桥芯片的数据传输技术采用DDR(Double Data Rate,双倍数据传输)技术,FSB是外频的2倍,其对内存带宽的需求远远低于英特尔 Pentium 4平台,其FSB分别为266、333、400MHz,总线带宽分别是2.1GB/sec,2.7GB/sec和3.2GB/sec,使用单通道的DDR 266、DDR 333、DDR 400就能满足其带宽需求,所以在AMD K7平台上使用双通道DDR内存技术,可说是收效不多,性能提高并不如英特尔平台那样明显,对性能影响最明显的还是采用集成显示芯片的整合型主板。
  NVIDIA推出的nForce芯片组是第一个把DDR内存接口扩展为128-bit的芯片组,随后英特尔在它的E7500服务器主板芯片组上也使用了这种双通道DDR内存技术,SiS和VIA也纷纷响应,积极研发这项可使DDR内存带宽成倍增长的技术。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要实现这种双通道DDR(128 bit的并行内存接口)传输对于众多芯片组厂商来说绝非易事。
  DDR SDRAM内存和RDRAM内存完全不同,后者有着高延时的特性并且为串行传输方式,这些特性决定了设计一款支持双通道RDRAM内存芯片组的难度和成本都不算太高。但DDR SDRAM内存却有着自身局限性,它本身是低延时特性的,采用的是并行传输模式,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当DDR SDRAM工作频率高于400MHz时,其信号波形往往会出现失真问题,这些都为设计一款支持双通道DDR内存系统的芯片组带来不小的难度,芯片组的制造成本也会相应地提高,这些因素都制约着这项内存控制技术的发展。
  普通的单通道内存系统具有一个64位的内存控制器,而双通道内存系统则有2个64位的内存控制器,在双通道模式下具有128bit的内存位宽,从而在理论上把内存带宽提高一倍。虽然双64位内存体系所提供的带宽等同于一个128位内存体系所提供的带宽,但是二者所达到效果却是不同的。双通道体系包含了两个独立的、具备互补性的智能内存控制器,理论上来说,两个内存控制器都能够在彼此间零延迟的情况下同时运作。
  比如说两个内存控制器,一个为A、另一个为B。当控制器B准备进行下一次存取内存的时候,控制器A就在读/写主内存,反之亦然。两个内存控制器的这种互补“天性”可以让等待时间缩减50%。双通道DDR的两个内存控制器在功能上是完全一样的,并且两个控制器的时序参数都是可以单独编程设定的。这样的灵活性可以让用户使用二条不同构造、容量、速度的DIMM内存条,此时双通道DDR简单地调整到最低的内存标准来实现128bit带宽,允许不同密度/等待时间特性的DIMM内存条可以可靠地共同运作。
  支持双通道DDR内存技术的台式机芯片组,英特尔平台方面有英特尔的865P、865G、865GV、865PE、875P以及之后的915、925系列;VIA的PT880,ATI的Radeon 9100 IGP系列,SIS的SIIS 655,SIS 655FX和SIS 655TX;AMD平台方面则有VIA的KT880,NVIDIA的nForce2 Ultra 400,nForce2 IGP,nForce2 SPP及其以后的芯片。
  AMD的64位CPU,由于集成了内存控制器,因此是否支持内存双通道看CPU就可以。目前AMD的台式机CPU,只有939接口的才支持内存双通道,754接口的不支持内存双通道。除了AMD的64位CPU,其他计算机是否可以支持内存双通道主要取决于主板芯片组,支持双通道的芯片组上边有描述,也可以查看主板芯片组资料。此外有些芯片组在理论上支持不同容量的内存条实现双通道,不过实际还是建议尽量使用参数一致的两条内存条。
  内存双通道一般要求按主板上内存插槽的颜色成对使用,此外有些主板还要在BIOS做一下设置,一般主板说明书会有说明。当系统已经实现双通道后,有些主板在开机自检时会有提示,可以仔细看看。由于自检速度比较快,所以可能看不到。因此可以用一些软件查看,很多软件都可以检查,比如cpu-z,比较小巧。在“memory”这一项中有“channels”项目,如果这里显示“Dual”这样的字,就表示已经实现了双通道。两条256M的内存构成双通道效果会比一条512M的内存效果好,因为一条内存无法构成双通道
  双核心:
  随着近日英特尔、AMD推出各种双核CPU新品,“双核”概念在业内逐渐升温。有意思的是,虽然都是双核,英特尔和AMD确各谈各的。英特尔大谈双核到桌面,AMD则直取双核的服务器市场。这两个公司双核到底有什么不同呢?以下是关于双核技术的背景资料,供大家参考。
  双核技术背景
  双核处理器是指在一个处理器上集成两个运算核心,从而提高计算能力。“双核”的概念最早是由IBM、HP、Sun等支持RISC架构的高端服务器厂商提出的,不过由于RISC架构的服务器价格高、应用面窄,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
  不同的构架
  最近逐渐热起来的“双核”概念,主要是指基于X86开放架构的双核技术。在这方面,起领导地位的厂商主要有AMD和Intel两家。其中,两家的思路又有不同。AMD从一开始设计时就考虑到了对多核心的支持。所有组件都直接连接到CPU,消除系统架构方面的挑战和瓶颈。两个处理器核心直接连接到同一个内核上,核心之间以芯片速度通信,进一步降低了处理器之间的延迟。而Intel采用多个核心共享前端总线的方式。专家认为,AMD的架构对于更容易实现双核以至多核,Intel的架构会遇到多个内核争用总线资源的瓶颈问题。
  AMD和Intel不同的体系结构
  双核与双芯(Dual Core Vs. Dual CPU):
  AMD和Intel的双核技术在物理结构上也有很大不同之处。AMD将两个内核做在一个Die(内核)上,通过直连架构连接起来,集成度更高。Intel则是采用两个独立的内核封装在一起,因此有人将Intel的方案称为“双芯”,认为AMD的方案才是真正的“双核”。
  从用户端的角度来看,AMD的方案能够使双核CPU的管脚、功耗等指标跟单核CPU保持一致,从单核升级到双核,不需要更换电源、芯片组、散热系统和主板,只需要刷新BIOS软件即可,这对于主板厂商、计算机厂商和最终用户的投资保护是非常有利的。
  客户可以利用其现有的90纳米基础设施,通过BIOS更改移植到基于双核心的系统。计算机厂商可以轻松地提供同一硬件的单核心与双核心版本,使那些既想提高性能又想保持IT环境稳定性的客户能够在不中断业务的情况下升级到双核心。在一个机架密度较高的环境中,通过在保持电源与基础设施投资不变的情况下移植到双核心,客户的系统性能将得到巨大的提升。在同样的系统占地空间上,通过使用双核心处理器,客户将获得更高水平的计算能力和性能。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