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的特点,一个民族的特质,往往能够形成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我们中国人一向热情好客,大家围在一起吃一顿"大锅饭"似乎更能增进彼此的感情,在席间,好客的主人则会一再地给客人挟菜,热情之状溢于言表。
而西方人和我们有大大的不同,他们而是把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放在一个小盘里,并不常习惯于给对方挟菜。周到的服务才是他们显示好客的方式

TOP

楼主2
我支持....你的说法..▲中西饮食文化▲

TOP

筷子文化,呵呵.

TOP

筷子,可谓是中国的国粹。它既轻巧又灵活,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独树一帜 ,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史记·微子世家》中有“纣始有象箸”的记载,纣为商代末期君主,以此推算,我国至少有三千多年的用筷历史了。先秦时期称筷子为“挟”,秦汉时期叫“箸”。古人十分讲究忌讳,因“箸”与“住”字谐音,“住”有停止之意,乃不吉利之语,所以就反其意而称之为“筷”。这就是筷子名称的由来。
按理说,筷子的发明应该比刀叉的发明早一些。因为筷子乃手工制作,刀叉乃机器生产,手工业文明应该是在工业文明之前的吧。
      手工制作的筷子说明古代中国手工业比较发达;机器生产的刀叉说明古代西方工业文明比较兴盛。
      中国人用筷子吃饭,追求的是对大米、小麦和蔬菜的精制细作;西方人用刀叉就餐,大块的牛羊肉和匹萨饼,不用刀叉还真不太好伺候到嘴里呢。
中国人发明用筷子吃饭,说明脑子灵活,思想解放,喜欢自由。一只手拿筷子,一只手端饭碗,站亦可,坐亦可,蹲亦可,走动亦可,怎么方便怎么用,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同样坐着吃饭,中国人可以一只手吃饭,一只手拿书拿报或别的东西,边吃饭边读书看报,甚至可以打手机、发短信、写文章呢!这样解放了一只手,工作效率是不是更高呢?谁说中国人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效率低下呢?祖先发明用筷子吃饭的时候,把该想到的都想到了。但同时,由于中国人长期用筷子吃饭,养成了自由散漫、不守规矩的毛病,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经常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从“商鞅变法”到“戊戌维新”,知道为什么都失败了吧?也明白当前建设法治社会、依法行政有多难,任有多重道有多远了吧?
      西方人发明用刀叉用餐,说明做事认真,遵守规矩,一心一意。一个时间只做一件事,吃饭就是吃饭,只能坐在桌子前,一手拿刀,一手拿叉,两手并用,不能也不可能去干与吃饭无关的事情。遇事先得立个规矩,订个合同,说好了决斗就是决斗,拚刺刀就是拚刺刀,不能在背后放冷枪,打不过就举手投降。但同时,由于西方人长期用刀叉用餐,养成了循规蹈矩、生搬硬套的毛病,上至总统首相,下到世井小民,经常是千篇一律、缺少变化,输就是输,赢就是赢,没有双赢。你算知道为什么一向做事讲求效率的西方人经常会“一根筋”,把他们认为正确的东西强加给别人,不管别人喜欢不喜欢,也不管对别人合适不合适了吧?
      筷子和刀叉,到底谁优谁劣,其实很难说清楚。
      最好的办法是,中国人学会用刀叉吃饭,西方人学会用筷子用餐。学习学习对方的长处,弥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双方都多了一种吃饭的本领,多了一种用餐的方式,多了一份生活的乐趣,多了一种随心的选择,何乐而不为呢?
      庆幸的是,很多中国人和西方人早就试着这么做了,而且效果很不错哦!

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