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国庆六十年-------1951

国庆六十年-------1951
1月1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在全党建立对人民群众的宣传网的决定》。
    2月18日,党中央发出《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要点》,向党内通报:中央于2月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了“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问题和抗美援朝的宣传教育运动、土改、镇压反革命、城市工作、整党建党、统一战线工作、整风等8个问题。

    2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条例根据党的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规定处理反革命案件的原则和方法,使镇压反革命斗争有了法律武器和量刑标准,推动了运动的广泛深入发展。本年春,镇压反革命的群众运动形成全国性的高潮。5月16日,中共中央批准第三次全国公安会议的决议。这时镇压反革命罪犯亟须加以清理,一些地区开始发生“左”的倾向以及工作草率的现象,决议规定:自现在起,镇反工作采取谨慎收缩的方针,并集中精力处理积案。到1952年底,镇反工作基本结束,1953年剿匪作战结束,基本上消灭了中国大陆上的反革命残余势力,平息了匪患(消灭匪徒武装240余万人),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2月26日,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规定从1951年3月1日起,重点试行。工人群众从来最感痛苦的生、老、病、死、伤、残等困难,得到初步的解决 。

    3月28日至4月9日,中共中央召开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会上,刘少奇作了报告和总结。会议根据党章,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共产党员标准八项条件,并通过了《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决议》指出:为了领导与团结全国人民完成新的历史任务,必须在对全体党员进行共产党员标准八项条件教育的基础上,对党的基层组织进行一次普遍的整顿,克服党在某种程度上的组织不纯与思想不纯现象。从此,整党工作逐步展开。

    5月20日,《人民日报》以社论形式发表毛泽东写的《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一文,严厉批评对武训及电影《武训传》的赞扬,全国各地报刊纷纷转载并发表文章,批判武训及电影《武训传》,形成了建国后文化思想战线上的第一次批判运动。7月23日至28日,《人民日报》连载的《武训历史调查记》,实际上为这次批判作了总结。对《武训传》这样一部电影有不同意见,可以进行讨论,对它确实存在的缺点错误也可以实事求是指出批评;但是,这次批判实际上成了一次政治批判运动,有的文章简单粗暴,无限上纲,认为电影《武训传》是对新中国的挑战。这就在文化思想战线上开了一个进行错误批判的先例。

    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10月16日,人民解放军根据《协议》的规定,进驻拉萨。至此,除台湾省以及一些沿海岛屿外,实现了全国各地各民族的大统一和大团结。

    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首次会议在开城举行。从上年12月31日到本年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又进行了3次反击战役,歼敌17.9万余人,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美帝国主义由于已经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并受到国内外舆论的强大压力,不得不接受苏联提出的举行停战谈判的建议。但美国对谈判仍采取拖延和破坏的政策,并企图以“军事压力”配合谈判,达到其无理的要求。自此,朝鲜战争形成边谈边打的局面。

    7月下旬,根治淮河第一期工作胜利完成。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淮河水患的根治。第一期治淮工程完成后,结束了淮河流域“大雨大灾,小雨小灾”的历史,一般可达到“大雨小灾,小雨免灾”的目的。

    9月9日,中共中央召开第一次农业互助合作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关于12月发给各级党委试行。决议指出,土改后农民中存在发展个体经济和实行互助合作的两种积极性,党一方面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伤农民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在农民中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互助合作的积极性,要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与可能的条件而稳步前进的方针,在农村发展互助合作运动,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9月29日,周恩来在北京、天津高等学校教师学习会上作《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的报告,指出知识分子要力争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来,在政治上要有明确的态度,分清敌、我、友。

    10月12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出版发行。此后,在全国掀起了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热潮。《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和第三卷,也相继于1952年4月和1953年4月出版发行。

    10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和决定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的方针。23日,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加强抗美援朝的工作,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以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这是中国人民今天的中心任务。从此,增产节约运动在全国各条战线蓬勃展开,涌现出一大批革新能手、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推动了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1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除厂矿、交通等企业中的反革命分子和在这此企业中开展民主改革的指示》,要求各地用足够的力量,发动与依靠工人群众,有计划、有领导、有步骤地清理残存在各企业中的反革命分子,并对旧制度进行民主改革。1952年企业的民主改革基本完成后,工作的重点又转到进行生产改革。

    11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学校中进行思想改造和组织清理工作的指示》,要求在所有大中小学学校教职员和高中以上学生中普遍进行初步思想改造的工作,并在这个基础上,在所有学校的教职员和高等院校学生中进行组织清理工作,清查其中的反革命分子。此后,思想改造的学习运动从教育界扩展到文艺界和整个知识界,到1952年秋基本结束。经过思想改造,知识分子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克服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政治思想影响,提高了爱国主义思想觉悟,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资产阶级思想,开始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但运动中存在着要求过急过高,方法简单的偏向,使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感情受到伤害。

    12月1日,由于在增产节约运动中揭发出大量的贪污浪费现象,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把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作为贯彻精兵简政、增产节约这一中心任务的重大措施,要求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检查贪污浪费现象。8日,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反贪污斗争必须大张旗鼓地去进行的指示》。从此,“三反”运动在全国开始。

    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批转《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向毛主席的工作报告》时指出:某些党政机关曾动员群众向中央写致敬信、发致敬电,以及机关团体和群众给中央送锦旗、送礼品,不但是一种浪费,而且是一种政治错误。各地党委对这些现象应当认真纠正。


[attach]22573[/attach]

[attach]22574[/attach]

][attach]22575[/attach]

[attach]22576[/attach]

[attach]22577[/attach]

[attach]22578[/attach]

[attach]22579[/attach]

[attach]22580[/attach]

[attach]22581[/attach]

[attach]22582[/attach]

[attach]22583[/attach]

[ 本帖最后由 NWWOLFGANG 于 2009-9-26 11:36 编辑 ]

TOP

国庆六十年-------1950

国庆六十年-------1950

1950年中国大事记

土地改革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进程中,东北、华北等老新解放区(约有1.6亿人口)已经实行了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大新解放区尚未实行土地改革。为了彻底实行土地改革,1950年1月24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开始在新解放区实行土改运动的准备工作。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讨论了新区土地制度改革。随后,刘少奇在一届政协全国委员会二次会议上,代表中共中央作了《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阐明了土地改革的重大意义和党的方针政策。

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将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以便更好地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以利于早日恢复和发展生产。《土地改革法》公布以后,在3.1亿人口的新解放区分期分批地,有计划、有领导、有秩序地开展了土改运动。近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生产和生活资料。

土地改革的胜利,彻底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业生产力,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条件。

抗美援朝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对新中国的敌视态度。美国继续在军事上援助蒋介石,同时扶持朝鲜、越南等国的反动势力,建立针对中国的包围圈。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亚洲的地位,立即采取了干涉政策。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出兵朝鲜,并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同日,联合国安理会在美、英等国的操纵下通过决议,联合国会员国要派兵随从美国军队入朝。

1950年9月15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75000人在朝鲜西海岸的仁川港登陆。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损失严重,转入战略退却。10月1日,美伪军越过三八线,随后侵占平壤,并继续向中朝边境的鸭绿江进犯。面对形势的不断恶化,中共中央根据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代表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10月19日,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分别从安东、长甸河口、辑安等渡过鸭绿江,入朝作战。从10月25日至12月24日,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连续进行了两次战役,歼敌5万余人,于12月6日收复平壤,并把敌人赶回到三八线附近,初步扭转了朝鲜的战局,也迫使敌方同意与我进行停战谈判。与此同时,党和政府在国内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热忱。在整个战争期间,全国人民支援朝鲜前线的捐款可折合战斗机3710架,各种作战物资达560万吨,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1953年7月27日,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至此,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这次胜利沉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中国的安全,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并由此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婚姻法

1950年4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召开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保护妇女和子女的合法利益的新婚姻制度。这是扫除我国封建旧传统,实现妇女解放的一件大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于1950年5月1日开始实施,是新中国成立后出台的第一部具有基本法性质的法律。它的实施,对保护妇女权益,提高妇女地位,提高婚姻质量等,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统一财经

1950年3月3日,政务院通过并颁布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决定共有10个方面的内容,为统一财政经济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统一全国财政支出。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部分集中到中央,除批准征收的地方税收外,所有农业税(公粮)、关税、盐税、货物税、工商税收入均归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统一调度使用。(2)统一全国物资调度。成立全国仓库物资清理调配委员会,所有仓库物资统由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统一调度、合理使用,各地国营贸易机关的物资调动均由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统一指挥。(3)统一全国现金管理。指定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家现金调度的总机构,一切军政机关和公营企业的现金除留若干近期使用外,一律存入国家银行,由国家银行统一管理、集中调度,外汇牌价、外汇调度由人民银行统一管理。

为争取财政收支平衡,节约开支,政务院决定成立以薄一波、聂荣臻为正副主任的全国编制委员会,整编全国各级机构,紧缩军政公教人员的编制和开支。全国财政经济统一,财政收支接近平衡,金融物价趋于稳定,是我国财政经济工作的一个历史性转折,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全国人民在经济战线上取得的一个巨大的胜利。这个胜利,是进行经济恢复工作的前提。毛泽东曾指出,这个胜利的意义,不亚于淮海战役。

在统一财政经济工作过程中,逐步确立的中央集中“统收统支”的财政经济体制,对整顿旧中国混乱不堪的经济秩序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一体制统得过多过死的缺点也逐渐显露出来。

[attach]22564[/attach]

[attach]22565[/attach]

[attach]22566[/attach]

[attach]22567[/attach]

[attach]22568[/attach]

[attach]22569[/attach]

[attach]22570[/attach]

[attach]22571[/attach]

[attach]22572[/attach]

[ 本帖最后由 NWWOLFGANG 于 2009-9-26 11:32 编辑 ]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