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转帖炼丹池中水含金

炼丹池中水含金
作者:胡尔嗟
  清晨,从三天门出发,告别那对如今转岗的古老石狮子,沿公路上行,上到一株标有“八百年古树”的银木荷树下,折首北上;那几条石板砌就的上山路,那便是登武功山主峰金顶的古道了。
  武功山林场修建三天门公路时,把这条古道腰斩了20来米,三天门的人,想在这儿给登山者立一个指路牌,见这株被特意保留的银木荷,一付神清、气朗、古朴、虬劲的神态,便决定不在指路水泥牌上刻“登金顶由此上行”的字样,改刻为“八百年古树”,说那样做会给登山者一个永不泯灭的印象。但这样一改,就有点儿卖假货的味道!因为,这株银木荷充其量才两百多岁。
  沿着山古道,上攀300、400米后,便到了观音岩。
  观音岩,那是矗立在白法寺侧一个谷里一块如人立的岩石。这岩石,怕有3丈来高吧,岩石下面,是壁陡的深深的峡谷,几株百来年的杜鹃花,在石缝里伸出来,在那令人眩目的峡谷半空舒开它的身影,绽开满树鲜红的花朵。如果有谁在上午10点钟去到那儿,又恰逢机缘凑巧时,山风把晨雾,齐刷刷地推到岩石的西向,形成一道云的墙壁。阳光把岩石的身影,投到云墙上,刹那间,云墙上出现一个径达丈余的彩虹圆盘。圆盘是如此地七彩斑烂,美丽无比,圆盘似的彩虹光晕中,那岩石的影子恍如人在,极似观音的画像。这岩石,便叫观音岩。
  观音岩边上的白法寺,早已坍塌。也没有人再去那儿凭今思古。虽然那儿的晨雾,仍是日自复一日的朝起午散,就是佛光再在那儿出现,又有谁能知道?又有谁能看见?白法寺是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由白云禅师四方化缘后修建起来的。1962年,这个寺院残留下来的后殿和东厢僧房,在历经了400来年的风风雨雨后,终于也颓然坍塌了。
  80年代初,不知是谁又当了回新的“白云禅师”,说动了一些善男信女们解囊相助,又建起了新庙。新庙,简陋得犹如60年代的垦殖场宿舍一般。要不是有那昔日用花冈岩条石砌好的宽阔平台在,还有那株年逾千岁的铁杉迎风絮语,谁还会相信这儿曾有过僧人的白法寺呢。
  新庙的神坛上,释迦牟尼,太上老君,红脸关公,青脸龙王,雷部律令,土地公公,不论尊卑,全都一板正径地坐在那儿。是从什么时候起,各路神仙们再没有了门户之争?一起合署办公了?占据神坛主位的是武功山守山大神:王大,王二,王三3位,一排儿坐在那儿。这3位守山之神,却不知仙藉何处?怎么敢坐在这佛家的寺庙宝地?守庙的杨八姐解释说:“这3位王老爷是安福过去的县官,放着官不做,却来武功山里修道,后来得道成仙,当了武功山护山大神。灵得很!”
查《安福县志》,明嘉靖以来,安福县令,只有咸丰八年时,才有位姓王的莅任,但却从未来山修道。倒是吉安知府汪可受,确曾弃官到武功山结庐隐居。死后,后人封他为汪仙。可能这位知府大人被懵懵懂懂的杨八姐一变,一个变三个,把个汪字化成了三身。好在佛法无边的如来,坐在那儿都没发什么态度,别人自然也不好多说什么的。
  从观音岩再往上走,便是武功山主峰金顶了。也许,三国时代的吴国句容人葛玄,早就识得武功山是块修仙养道的宝地,才会在金顶上的白云深处,结坛立炉炼丹。后来,他的从孙葛洪继至,也立炉炼丹。丹炼不炼得成,也只有他们祖孙清楚。但葛仙成了道教尊奉的太极仙翁。葛洪呢,大约写坏了《抱扑子》这本书,把仙家的秘密捅漏了给了凡人,因此什么封号也没得到。但不知怎么一来,萍乡几位农民在金顶为葛玄新建一个庙宇后,却把葛玄封为雷霆之部的神灵。雷部的官儿,原本是轩辕皇帝的呀!那头衔的全称是“九天应元普化天尊”。是不是轩辕老得退休了,葛玄提升补缺?但这玉皇大帝的牒文,是怎样到了萍乡这几个农民的手中?好在来金顶的人,全是凡夫俗子,“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姑妄说之,也就姑妄听之了。
  进不进葛仙坛,去不去拜见葛仙天尊和各位雷部大员,倒没什么要紧,只要自己没做什么亏心事,雷公也不好平白无故的给你一记劈顶炸雷的。但若不去炼丹池,不去喝一口那清甜的泉水,那金顶上得就大冤了。要知道,那泉水,明代的《武功山志》就夸它“香甘清冽,可以疗疾”。
  炼丹池是一小小的半月形水池子,离新修建起的葛玄坛也不远,坛前朝东,一条石头路直通那儿,很好找的。池子里,水清清的,但池底却看不到石子,都给来求子的人,打赤脚、穿短裤头的下去,全摸光了。而这摸石子的习俗,传说来自宋理宗端平年间,文天祥的爸爸到炼丹池求子,摸了粒溜圆净亮的小卵石,又舀了一竹罐炼丹池的泉水,回吉安后便生了文天祥。谁不盼望自已有个又当状元、又当宰相、又是民族英雄的儿子!打那以后,到这儿求子的人,都要下炼丹池摸个石子回去才行。
  也就为了这个穿短裤衩摸石头的原故,谁也再不去喝那炼丹池的水了;全到离池还远处的一个小庙舀水喝,那是炼丹池水的泉眼,也是葛玄建炉炼丹处。不信?不信你看看那山窝窝还有好几块炉渣在那几呢。但要喝一口这泉眼里清甜的水,可不是件易事!不知在什么朝代,出了个缺德的道士,把泉水封起来!泉水通过暗沟,汩汩地流入炼丹池。但他却偏偏在泉眼正上方,开了个两尺见方的口子,打石头砌成的泉口,离开泉水水面有70、80公分深。这还不算,挨着泉口30公分远的北向,砌起神台。泉口的南面,却是光滑而平整的石板。东西两面,地面不平且不说,那石头还故意砌得鼓棱鼓角的。这样一来,只要你想喝一口这久负盛名的泉水,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拜神,你都得面向神坛跪下去,俯下头来,拿着杯子,从泉口里伸下手去,用力一舀,才能舀上一杯清亮沁心的水来,若是不跪呀,蹲着去舀,那就只能舀上一杯汩汩的水声。
  那水,真的清甜、莹净、沁凉、润心,一口水喝下去,真好像就有那么一缕仙气,随着这泉水滋润着这五脏六腑,散入人身362个穴位,一身上下,也就立即全部活泼地充满了舒适和欢愉!
  50年代,地质部门在武功山探矿时,曾特意取回这炼丹池的泉水去化验,一化验,天哪,这炼丹池的泉水,竟然溶有黄金。这含金的水哪,普天下能有几处?不是深圳、珠海曾盛行过喝十余万元一瓶的黄金酒么,武功山金顶这儿溶有黄金的泉水,可是一分钱都不要的呀!这泉水还能疗疾治病的。北京的大碗茶便宜,李谷一、刘晓庆这些名星大腕儿便唱来唱去,唱得北京人眼泪汪汪的,走遍天涯都忘不了这大碗茶。这炼丹池里含金的水,这炼丹池水蕴含着的历史故事,谁来唱呢?我想:一唱,准会唱红半个世界,准会唱得人人都忘不了武功山,忘不了那满山的樱花,杜鹃和雪兰,忘不了那铸有几个朝代沉甸甸故事的铁瓦,也忘不了炼丹池中水含金,便忘不了今天的世界格外明媚和灿。注:三天门,在江西省安福县武功山,作者胡尔磋,为林业高级工程师。

[ 本帖最后由 石屋山人 于 2007-1-2 14:34 编辑 ]

有机会要体验一下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