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讨论]隔岸观虎斗----MOP/QQ,谁耍了你的流氓!!!
最近,MOP and QQ上闹的沸沸扬扬的“谁耍了流氓”!
本人常上的就VC,MOP,QQ(总蹦新闻,就随便看看),上去溜达的时候,最近就发现这两伙人“掐”起来了~~~~~都互相说对方耍流氓。这个“流氓”一词,对我们网民可是意义深重啊~~~~~~也不知道是MOP耍了QQ的流氓还是QQ耍了MOP的流氓或是MOP and QQ耍了大家的流氓?
还是要看看咱VC里大家的意见了! 耍流氓对不对,是不是伤害了广大网民的利益,你更看好谁?(海纳百川,各抒己见)
相关文章
MOP:腾讯7宗罪+木子专访! 你真的认识腾讯吗?
腾讯七宗罪+木子专访(电脑商情报独家猛料)
刚看完"腾讯你凭什么说MOP流氓?"
想到昨天看到的这篇文章.
发到MOP上不是有意挑起骂战什么的.只是想让更多人认识腾讯.认识一个真实的腾讯.
有很多人会说用TX的东西还骂TX.
我承认我也用QQ.
我用QQ5,6年了.我跟朋友的聊天方式只有用QQ.
因为被垄断了,所以我不喜欢也要用.
就像电脑系统大多都是微软的.
道理就这么简单.
===================================华丽的分割===================================
腾讯,作为中国最大的即时消息软件运营商,拥有同时在线用户高达3000万,其主力产品腾讯QQ甚至已经影响到了很多年轻一代的生活交流方式。这样一个企业,在业界被千万光环所笼罩,但是它真的值得用户信赖和尊敬吗?在这些年,腾讯到底是如何对待自己的产 品,如何对待自己超过3亿的庞大用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真实的腾讯。
抄袭,永无止境
之所以把“抄袭”作为腾讯的第一个关键词,原因很简单,回顾一下自腾讯发布QQ2003到现在的QQ2005,我们又能看到多少是腾讯原创的技术或者是功能?恐怕是屈指可数了。作为腾讯的主打产品,QQ理应受到腾讯足够的重视,也凝聚了腾讯最多的心血,可 就是这么一个支柱产品,抄袭却伴随着它的每一次更新。
一个软件给用户的第一印象就是软件界面,就拿QQ2005中一个重要的界面“改进”——菜单来说吧,被腾讯称为“时尚流畅的界面设计”,难道大家不觉得它很眼熟吗?没错,我们现在最常用的Windows XP 的开始菜单不就是这个样子的嘛。而QQ的聊天窗口,更是早在QQ2004推出之时就开始模仿 MSN Messenger了。这还仅仅是软件界面上的抄袭,在功能上腾讯QQ对其他竞争对手的抄袭更是举不胜举。比如自定义表情、自定义头像、多人聊天、个性签名、QQ魔法书、Q-Zone等等都是抄袭自MSN Messenger。其中Q-Zone的抄袭更是拙劣之作,连程序的文件名都抄袭成QQSpace.dll,难道腾讯连Space和Spaces的区别都分不清楚吗?腾讯不光无休止的抄袭像MSN Messenger这样的国际大牌,甚至连国内的竞争对手,他们也一样不放过,其中腾讯QQ的校友录、文件共享和多人聊天就抄袭自后起之秀UC。
现在,腾讯甚至已经到了连抄都懒得抄的地步,直接花钱去买竞争对手的优秀技术。最近腾讯大肆造势的QQ超级语音,就是向国外一家软件技术公司买来的,而使用这个语音技术最早的代表软件,我想很多国内的电脑用户也都知道,那就是Skype。腾讯这样做的目的 无非就是大压由Skype与TOM在线合作推出的Tom-Skype简体中文版。
我不禁要问,这样一个IT界的知名企业,如果自己产品的大部分功能都只能抄袭自竞争对手,那他除了抄袭,还会做别的吗?
技术落后,不思进取
如果抄袭还可以美化成为“借鉴”,那么软件开发技术上的落后,又能怪谁呢?腾讯自1998年发布Oicq至今,已经走过了6个年头,期间软件行业的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但腾讯的软件开发技术却进步缓慢,甚至可以说是毫无改进。如果你是一个腾讯QQ的老用户, 那么你一定非常怀念曾经的QQ吧,小巧的体积、出色的性能,当时让多少人从ICQ转投腾讯QQ的怀抱,而这也奠定了腾讯作为中国最大即时消息软件运营商不可撼动的地位。从QQ2000的7、8兆,到QQ2003的20多兆,再到QQ2004的40多兆,时 至今日,QQ2005所占用的硬盘空间已经突破了70兆,对于一个聊天软件,这样臃肿庞大的软件体积,很显然是太过分了。所以网上才会不断有各种各样为腾讯QQ减肥的“良方”出现,用户也不断希望腾讯可以出一个QQ精简版。真不知道未来会不会为了安装QQ 而需要升级硬盘。另外,这还不包括那些被强行安装进用户电脑里面的腾讯浏览器和QQ游戏所占的空间。
造成QQ庞大身躯的症结,就在于腾讯软件开发技术上的落后。粗略统计了一下,一个完整安装好的QQ,里面所含有的程序文件一共有近2000个。用2000多个文件来构成一个聊天软件,实在是软件开发技术上的失败和无能了。要知道,其他同类软件都要比腾讯Q Q精简的多,MSN Messenger仅有19个文件,但是功能丝毫不比腾讯的QQ差,甚至更强大。
由于软件落后的编程技术和臃肿的体态,腾讯QQ现在对用户计算机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大有计算机硬件杀手的趋势。正常情况下,一个仅有10个好友的QQ运行时,它所耗去的计算机内存大致为30-40兆,而随着好友数量的增加内存的使用还会继续攀升。这对现在电脑标配256兆的内存来说,实在是太大了,甚至有些用户运行了QQ之后,就不能用电脑做其他的工作了。
对于一般用户,如果上面这些弊端还不易察觉的话,那么由于这些弊端所带来的软件运行不稳定,用户可以说是最有发言权的了。腾讯QQ出现非法操作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谁没出现过非法操作那才稀罕。在腾讯官方的用户社区里,抱怨腾讯QQ运行不稳定的用户之声更 是此起彼伏。
安全与我无关
现在软件开发厂商都非常重视产品的安全性,并不断致力于改善和修补产品存在的安全漏洞及隐患。作为信息沟通和资讯传播的即时消息软件来说,软件的安全可靠就显得更加重要。那腾讯在软件的安全性上,又做得如何呢?
用过QQ的人,谁没收到过诸如“QQ尾巴”这样的病毒呢?对于这个通过QQ肆虐全国的病毒,腾讯至今也没有拿出任何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腾讯的漠视俨然是病毒传播的工具和帮凶,而这种漠视实际上也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专家部在2000年颁布的《计算机病毒防 治管理办法》中的精神相违背的。
如果病毒的传播不是腾讯所能控制的,那么腾讯产品自身多次爆出的安全漏洞,腾讯总应该重视了吧?可是,在每次安全漏洞被公开后,腾讯总是在推诿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把这些安全漏洞产生的原因全部归咎于微软视窗系统。直到现在,腾讯产品中依然存在着很多众人 皆知的安全漏洞,比如著名的“本地消息漏洞”,这些漏洞已经长期存在于腾讯的QQ、TM软件之中,而没有得到任何的解决。这样无疑是把用户的私人信息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而用户却丝毫没有办法。不知道是腾讯没有这个技术实力还是根本就不在乎用户是否安全, 根本就不愿意去解决这些安全隐患,给用户提供一个安全的交流平台。
版本混乱,错误低级
要是现在有一个名为“软件版本号最佳创意奖”的话,那么这个奖项非腾讯莫属了。从QQ2003到最新的QQ2005,历经的版本号高达20多个。从Preview到Beta,再到什么正式版、稳定版,最后还有奥林匹克版、贺岁版,用户已经在腾讯众多的产品 版本面前显得茫然无措了。腾讯在拿用户当免费的测试员,让用户来替腾讯测试一些毫不成熟的产品,承担由于软件不稳定所带来的使用风险。
不仅仅是软件产品版本的混乱,甚至连软件的发布工作都一样混乱。就拿最近一次QQ2005 Beta1的发布来说。原本已经确定并公布的发布日期,因为腾讯自己的原因出现跳票,而到了最后的发布时刻,竟然出现了整个软件行业都极其罕见的低级错误,而导致产品发布又继续延期。到底在发布的那一刻,出现了什么样的低级错误呢?腾讯QQ的软件使用许可 协议里,竟然是Skype的协议内容,要您说,这算不算是天下奇观了?很多人当时还不相信,以为这是愚人节的恶作剧,可是当我们把两次发布的版本安装后一看,我们不得不相信了。也许是因为腾讯已经抄习惯了,所以连人家的软件使用许可协议也都抄了过来吧。看 来我们不得不佩服腾讯一直吹嘘的专业精神了。
一个企业对于自己的产品是如此一种不专业的态度,那么它还能够凭借什么在这个行业里立足呢?难道用谎言和欺骗?
唯利是图,认钱不认人
赢利是一个企业理所当然的本职任务,但是赢利不等于企业的一切。为了赚钱而丝毫不考虑社会责任、商业诚信的做法,是每一个企业都不能为的,也是被用户所唾弃的。可是腾讯在这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我只用一个词来形容“唯利是图”。
据腾讯自己统计,其过亿的使用者中,青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人及学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这些人也是腾讯付费服务的主要使用者。QQ秀、QQ交友、QQ游戏、QQ魔法书等等,我们可以想到的QQ功能,都有付费服务的内容。而每次的新版本更新,都为用户提供了大量 的收费功能,诱使用户使用。
QQ秀是腾讯早期推出的一项收费服务,里面的欺骗陷阱就实在是太多了。首先就是,如果用户激活了QQ秀功能,默认是光着身子的近裸形象,我想没有哪个人愿意光着面对好友吧?腾讯这样的目的很显然是迫使用户花钱买虚拟服饰。而更让人气愤的是,用户一旦激活Q Q秀,那就再也没有办法取消这个功能了。也就是说,如果你不花钱购买虚拟服饰的话,那您就光着吧,这难道不是对用户的一种侮辱吗?而且,激活QQ秀的陷阱也到处密布,如果仅以为不去QQ秀商城就没事了,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开启QQ娱乐里的任何一个功 能,都会激活QQ秀功能,到时候你想不光着也不行了。除此之外,QQ秀服饰使用期限6个月。也就是说,不管你花多少钱买来的QQ秀服饰,都只能使用6个月,而腾讯故意将这个条款放置在了最不易被用户查觉的地方,这样的用意可见一斑。
2005年初,腾讯推出了很多功能的免费试用活动,如果用户加入了这个体验活动,那么当你想退出的时候,将会发现不论在腾讯网站,还是QQ上,都没有退订方式。也就是说,用户根本无法在月末及时取消这个体验活动,而在次月伊始就被扣掉了一个月的使用费,到 那时候,用户就只有继续花钱“体验”了。而这种因为不能退订而造成白交一个功能使用费的用户,并不在少数。
除了以上所说,腾讯还在全球范围内独创了QQ号码明码标价。很难想象,一个本身没有任何意义的号码,却被腾讯当作赚钱的法宝。要知道,国家都禁止电信运营商对电话号码收取选号费,难道QQ号码比电话号码还更有价值?如果不是其竞争对手的迅速崛起,恐怕我们 现在要想申请一个QQ号码,还得交一笔QQ号码申请费吧。联想到今年年初一场名为中国企业家赈灾慈善拍卖的活动上,腾讯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先生,竟然捐出来的是一个“88888”的QQ号码,不知道如果再有类似的活动,马先生是否会捐一个“88 8888”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马先生的可捐之物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
我们在腾讯QQ的使用条款中发现有这样一段内容:
3.2.2 腾讯QQ帐号使用权仅属于初始申请注册人,禁止转让或继受、售卖。如果腾讯发现使用者并非帐号初始注册人,腾讯有权回收该帐号而无需向该帐户使用人承担法律责任。腾讯禁止用户私下有偿或无偿转让帐号,以免因帐号问题产生纠纷,用户因违反此要求遭致的任何损 失自行承担。
看来,腾讯是只许它自己买卖,不许用户买卖QQ号码了,大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霸道劲儿。腾讯这种为了自身利益,对用户合法权益的侵害行为已经多次曝光,很多用户对于腾讯这种毫无商业诚信的做法也是义愤填膺。在现在这样一个讲求诚信经营的商 业社会里,腾讯所做的显然是背道而驰。
藏污纳垢,毒害青少年
低质量的客户服务
作为一个面向全国的服务性企业,竟然连一部800免费热线电话都没有。如果腾讯是一家普通的公司也情有可原,但是腾讯每年从用户、广告商那里收到的钱,真的让他们连一个免费电话的成本都支付不起吗?按照腾讯2004年的业绩年报数字,腾讯2004年全年盈 利4.467亿人民币,很显然,腾讯根本就没有从用户的利益出发,本着为更好的客户服务的态度对待这些问题。
在腾讯的官方产品社区中,用户关于产品质量的问题几乎很少看到有腾讯的工作人员进行及时地解答。而用户在遇到问题时,更多的是去一些第三方的技术社区寻求帮助。很难想象,腾讯的客户服务人员,对于自己的产品了解程度如此不足,又如何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技术上 的帮助呢?难道用户需要的仅仅是话务员吗?
而除了无法帮助用户解决问题外,客户服务人员对问题的推托也到了让用户无奈的地步。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自己的QQ会非法操作,那么腾讯给你的答案就:你的电脑有病毒了。反正,不管怎么样,就是用户的电脑不够好,与腾讯无关。真不知道,这样的态度,如何可以 让用户信赖你。
总结出腾讯的这些问题,也许也是现在中国IT行业中各个厂商所面临的通病,急功近利、唯利是图、丧失诚信,这些已经成为了中国很多软件厂商的标志,又何止一个腾讯呢?只不过腾讯作为中国IT业一个成功的典型,更加具有代表性。而它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对用户 利益的损失也更大、更多。我们真诚的希望,作为中国IT业支柱的厂商们,可以引以为戒,多做有益于产业发展、有益于用户的事情,而不要把欺骗当作能耐,不要把无耻当作光荣。
相关话题:1.腾讯你凭什么说MOP流氓?
2.腾讯软件又带新"病毒":KB的智能流氓软件
QQ:猫扑借助流氓软件分食网络广告市场
近日,网民在浏览诸多知名网站时都会受到弹出广告的骚扰。大家起初认为这种现象是各个网站的个体行为,但经过记者调查却发现了一个规律,弹出广告几乎无一例外的是相应网站的竞争对手的网络广告。这些网站都被进行了绑定,只要用户安装了嘟嘟加速器,当其流览相应网站时便会自动弹出正在浏览网站的竞争对手的广告。这种行为大多被默认为是网站自己的广告内容,给网民造成了很大误解与不便,给相应公司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据网友反映,他的电脑只要连上网络,就会莫名其妙地弹出类似IE的广告窗口,这个窗口无论用IE的阻止弹出窗口程序或者其他拦截程序都无法屏蔽,用各种反病毒软件也无法查杀,因此只要用户安装了嘟嘟加速器,就会无休止地接到弹出广告,有时甚至探出高达上百个窗口。
经过仔细调查记者发现,一些知名网站同样面临此问题困扰。由于只要打开被嘟嘟加速器捆定的网站,就会弹出此网站的竞争对手广告,已经对他们造成了直接的经济损失。据一知名网络公司负责人介绍,由于网民打开网站后,经常弹出大量的垃圾广告,大大降低了网民对网站的认可度;而一些广告商打开网站浏览后,发现弹出的都是竞争对手的广告页面,大大降低了广告商对网站的信任度,这样不仅降低了网站的在网民心中的地位,还严重影响到了网站的广告销售业绩。为此sina科技推出追杀流氓软件专题,得到网民的积极响应,但是sina公司也是流氓广告软件的受害者之一。
嘟嘟加速器是mop公司的旗下一个主要盈利产品,其内核是一个广告弹出和间谍软件,通过对用户的上网习惯、浏览内容、搜索关键字等内容进行分析,然后给用户提供广告定向投放。目前多采用对某些关键字和网站进行绑定的做法来操作。
Mop公司采取行业通吃的销售方式,只要发现一个行业比较成熟,mop公司便会找到其相应负责人,要求投放广告,承诺只要用户登录竞争对手网站便会自动弹出其网站广告。
如果被拒相应的待遇会很快发生在自己身上。
记者随后采访了一家公司的负责人,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去年8月份开始mop旗下dmcast媒体全国代理公司—北京博圣云峰广告公司找到该负责人王先生,要求在其媒体(dmcast)上投放广告,并列出了系列的同行业公司的网站名单,宣称可以绑定其网站(用户在登录竞争对手网站时自动弹出投放公司网站广告,如果投放,便将投放公司的网站加入白名单,免受骚扰)。
被拒后,对方宣称如不投放广告,将绑定该公司网站投放该公司竞争对手广告,果然不到一个月,用户访问该公司网站时弹出大量相应竞争对手广告。
这种行业内互相打击,互相投放对竞争对手绑定的弹出广告,不但破坏了行业秩序和行业形象,而且大大提高了公司的运营成本,逼迫整个行业成为其客户,博圣云峰公司在中间坐收渔利。
为了自己的生存,同时免受骚扰广告的侵害。大多公司采取了屈服的态度,在其媒体上投放了广告。但是内心深处对此流氓威胁的销售行为所不齿。
随后的采访更让记者大吃一惊,mop旗下www.dudu.com及www.dmcast.com使用恶劣手段,使用软件捆绑形式给用户强制安装广告弹出软件,可能涉及高达3000万互联网用户。
记者随后查阅相关资料,2006年4月份,千橡互联公司对外发布声明:“根据用户的上网习惯、、个人爱好、搜索关键字、登录网站、浏览记录等行为进行分析,然后给用户提供广告定向投放”,后来改为“根据用户上网行为,匹配相应广告”。只要用户安装了以上软件,将很难彻底删除,更可恨的是大量的网民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强制安装的。为此嘟嘟加速器在随后的很多次论坛会议上被征讨,名列10大流氓软件之列,是彻彻底底的间谍流氓软件。商,准备联合起来共同抵制类似流氓强迫销售行为。
同时记者了解到,此种销售策略,正是mop公司内部销售策略。同时为了避免此种策略所带来的副作用,mop公司内部严肃要求其销售人员及法务部门,不能将网站绑定列入广告合同。但是,销售负责人可以签字负责其客户的任何绑定要求。到此,记者完全明白了Mop公司的操作流程。mop公司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伤害各个行业,通过互相压制胁迫等方式,
迫使各个行业客户在其媒体上投放广告。从mop的销售策略上可以看出mop公司非常清楚此种做法会对被绑定网站造成什么样的伤害,但是依然采取如此操作。
链接:
什么是流氓软件?
“流氓软件”是介于病毒和正规软件之间的软件。
计算机病毒指的是:自身具有、或使其它程序具有破坏系统功能、危害用户数据或其它恶意行为的一类程序。这类程序往往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够自我复制。
正规软件指的是:为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工作、娱乐而开发,面向社会公开发布的软件。
“流氓软件”介于两者之间,同时具备正常功能(下载、媒体播放等)和恶意行为(弹广告、开后门),给用户带来实质危害。
流氓软件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特征和危害,困扰广大计算机用户的流氓软件主要有如下几类:
1、广告软件(Adware)
定义:广告软件是指未经用户允许,下载并安装在用户电脑上;或与其他软件捆绑,通过弹出式广告等形式牟取商业利益的程序。
2、间谍软件(Spyware)
定义:间谍软件是一种能够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其电脑上安装后门、收集用户信息的软件。
3、浏览器劫持
定义:浏览器劫持是一种恶意程序,通过浏览器插件、BHO(浏览器辅助对象)、Winsock LSP等形式对用户的浏览器进行篡改,使用户的浏览器配置不正常,被强行引导到商业网站。
4、行为记录软件(Track Ware)
定义:行为记录软件是指未经用户许可,窃取并分析用户隐私数据,记录用户电脑使用习惯、网络浏览习惯等个人行为的软件。
5、恶意共享软件(malicious shareware)
定义:恶意共享软件是指某些共享软件为了获取利益,采用诱骗手段、试用陷阱等方式强迫用户注册,或在软件体内捆绑各类恶意插件,未经允许即将其安装到用户机器里。
6、其它
随着网络的发展,“流氓软件”的分类也越来越细,一些新种类的流氓软件在不断出现,分类标准必然会随之调整。
千橡国际:
从2002成立至今,旗下已经拥有包括猫扑网(mop.com)、UUme.com、DoNews.com、dmcast.com和Wowar.com,Dmcast.com和dudu.com是其重要的盈利点之一。
博圣云峰广告公司: 千橡国际旗下dmcast全国广告代理公司。
相关话题:1.猫扑”文明办网“之戏谑!
2.猫扑排名ALEXA严重异常 风投到手露原形
广大网友的利益不容侵犯,本人还是希望网络公司能把一些我们应该知道的详情公布给我们,什么软件可以装,有什么功能,有什么危害!
[ 本帖最后由 aazzxx 于 2006-5-3 11:37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