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英雄交响曲

原名<拿破仑 波拿巴大交响曲>  著作 贝多芬

摘自《红袖添香》

文革中的一天,一位朋友跑来找我,他脸上布满了激动和神秘。我问什么事,他得意洋洋地笑笑,拉着我就走。原来,他们不知从哪儿搞到了三张唱片:《死神与少女》、《一千零一夜》和《英雄交响曲》。唱片的封套上全是英文,请我帮忙翻译。
    在他那约九平米的房间,一共挤了八个人。当我生涩地翻译完,电唱机就用几乎是最低的音量开始播放。大家一声不吭,静静地欣赏着那美妙的乐曲。偶尔,会有人情不自禁地叹息或赞美,立刻就会招来轻轻的一声“嘘”或不满的眼光。
    《英雄交响曲》是最后放的。也许是贝多芬名气太大,也许是曲子本身的魅力太强,一共放了三遍。
    这群人中,文化程度最高的是高中。他们能听得懂什么?我不太相信,反正我是听得糊里糊涂,只知道有时候很激昂,像是在打仗,颇为壮怀激烈。
    我注意到的是放完音乐后大家的交谈。
    奇怪,放音乐之前,他们全是在谈音乐,大家各自卖弄着肚子里那有限的音乐知识。可是,放完音乐之后,再不谈音乐。我慢慢观察出来,每个人都在谈自己。谈自己过去的业绩,谈自己今后的打算。脸上刚才那严肃安静的神态荡然无存,人人脸上都有一点慷慨激昂的味道。我知道,他们已经被《英雄交响曲》俘获,竟以为自己是曲中的角色!
    可笑吗?不!
    那位戴眼镜的智商不高,却偏偏成天捧着数理化偷偷地学,他学得好累,没有老师,没有教材,只有一种孜孜不倦的追求,这精神,不是英雄?
    那位穿工作服的是个板金工,成天围绕着那镀锌铁皮剪裁敲打,如果把他剪成工件坯料的铁皮排起来,可能有几十公里长了吧,这不是壮举?
    那位脸晒得黝黑的是个知青,还在农村。他一手一手裁下的秧苗和割下的稻株,如果统计一下,可能是个天文数字吧,这不伟大?
    算了,还是想想我们自己吧。
    我们每天如果走十里路,一年就是三千六百里,天呀,算下来,我们已经绕地球好几十圈了呢。
    我们日复一日地工作,默默无声地奉献着,这可是一辈子而不是一天两天呀,这种精神,是不是应该叫坚韧?
    想想你对亲人,对朋友的付出,你会感慨,我真好。
    想想你遇到过多少困难和挫折,你一一把它们踏在脚下,还不够英雄?
    所以,朋友,别客气,你就是英雄。普通人就是不普通。
    当你遇到什么事的时候,不妨想想自己一生中这些平凡的伟大,然后听听《英雄交响曲》,别管什么拿破仑,你就是主角,当之无愧的主角。记住,音量开到最大!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TOP

返回列表